回覆列表
  • 1 # 聽一湧

    會,記得女兒小時候上奧數課,老師提問她答不上來,我在一旁(補習班家長可以陪著)心急如焚,火冒三丈。放學的路上越想越氣,就踢了她一腳,打了她。女兒很倔強只是默默地淌淚,其實她才六歲還沒讀書。事後想起真不應該,即便她下課不專心也不該打,這會在她的記憶中留下多麼壞的印象,多麼深的恨。事隔這麼多年她還記得,還給她媽講當年我打她的事,這傷痕太深,一說我的心更痛,這一生就這一個姑娘,打,也是恨鐵不成鋼,打在你身痛在父母的心,當年女兒的事都是我,從小走哪都背,抱,看見好看的裙子就給她買,每天幼兒園接送,甚至給她梳小辮……可這一打,她這一生都記得都有怨恨。但是女兒從此學習用功,努力,自小讀書都在班上數一數二,沒再讓人操心,特別自覺刻苦,去年高考653分讀了省外的重點。女兒大了,也懂事了,希望時間能沖淡對被打的記憶,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體諒父親的衝動,這絕無僅有的一次打給彼此都留下了痛苦的記憶,所以,父母們,切忌動手,記住:響鼓不用重錘!(配上我們父女照)

  • 2 # 咫尺2148723026

    昨天,女兒到我回家來向我吐槽,說自己的孩子太不聽話了,讓他做個作業,他一會兒頭疼,一會兒肚子疼,到了晚上十點還沒把作業寫完。

    讓他自己檢查,自信滿滿地說自己全做對了,結果我一檢查,錯了一大片,氣得我拿起作業本打他手心,並一頓訓斥,打完看他可憐的小眼神又有點後悔,真是又恨又氣。結果,孩子還是不長記性,照錯不誤,沒辦法只得又打他一頓。打過後,自己怒火消了,又覺得不該打孩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做錯事情,我們一定要有耐心,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而不是採取粗暴方式解決。打罵不僅傷害孩子的心靈,還絲毫沒有教育效果。你知道孩子被你打後內心是怎麼想的嗎?

    自責型:我不是乖寶寶,我又犯錯了

    孩子犯錯時,他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你再對他又打又罵,他就會陷入自責之中,並且認為自己無能,覺得自己笨。他不會明白要反思自己的錯誤,更不會知道如何改進。你不幫孩子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他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孩子犯錯誤時,你多一點耐心,指正他為何不細心,為何會把結果算錯,就可以讓孩子避免錯誤了。

    記仇型:以後她不聽話,我也要打她

    “媽媽打人的時候太恐怖了,我還是不是親生的,把我揍成這樣,真下得去手。她老了不聽話,我也要打他。就算她是我親媽,等她老了我也要打回來。”你的孩子內心很可能是這樣想的。

    恐懼型:媽媽一定不愛我了

    媽媽打我的時候表情太恐怖了,平時的笑容哪去了,媽媽再也不愛我了。怎麼辦?我肯定是可憐的孩子,這個世界上都沒有人會愛我。我以後要離開她,躲得遠遠的。

    不管孩子是哪一種想法,打罵孩子都會導致孩子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孩子會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自尊心受損,變得壓抑、沉默,悲觀,感受不到愛,缺少安全感;養成編瞎的習慣;仇恨社會,形成叛逆的性格,甚至產生報復社會的心理和行為。

    但願家長們,你還要打孩子嗎? 

  • 3 # 艾米兒育兒

    我們大人總是想讓孩子聽話,其實聽話孩子一味聽話也不見得是好事,很聽話的孩子,往往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意願,習慣性順從,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失去了自我。當然,還是有些事聽話是好的,說明親子溝通順暢,無障礙。

    我們總想讓孩子聽話

    01、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聽話,這樣孩子好管,自己也省心。

    其實我們想一想,有些事情,我們大人的要求和想法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我們僅僅是從大人的視角來要求孩子,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再說,沒對父母的思想境界和接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寬度不同,對問題的看法就會差異很大,如果每個孩子都聽父母的話,就是父母的複製品,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不敢於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是沒有主見的人,過得會比較煎熬痛苦。

    02、孩子成長過程中游執拗敏感期,這個只有家長了解後才能做到尊重孩子

    “我的、我就要、我不”、“重來一次”、“我說了算”、“按我說的做、按我想的做”,這是三四歲寶寶常見的表現,這一時期的孩子顯得蠻不講理,特別任性,一旦有不滿意的地方,就大發脾氣、扔東西、打人,哭鬧不止,讓人難以適從,特別考驗父母的耐性。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表示他進入“執拗敏感期”了。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執拗敏感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成形,很想表達自我,但是有的家長因為對孩子的成長階段心理不瞭解,感覺孩子太固執,不聽話,就很生氣,和孩子較勁,非要把孩子的“執拗”改過來。這個時候如果說教沒有用,就會動手打孩子。

    被打的孩子心理容易形成印象和自卑心理育兒專家說過:“育兒打孩子是效果最差的管教方法。”

    打孩子會對孩子的心理,智力,精神狀態和潛意識方面造成很大的危害。小時候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會對這件事情記憶猶新,甚至這種原生家庭的影響會讓他自己長大成家有孩子後,把這種家庭暴力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此外,被打的孩子,孩子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好,總是讓家長不滿,以至於在外面社會交往中也會有這種心理暗示;打孩子,孩子只會一時聽話,表面上順從服從,但是時間長了孩子會產生叛逆心理,會產生更強烈的反抗。打孩子後父母基本的都會後悔,心疼,但是打習慣了,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還是會習慣性重複打孩子

    打過孩子的父母都有一種體會,凡事一開頭,就像打孩子,以後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因為這種暴力管教孩子的方式,比較直接,孩子作為弱勢群體更容易被大人的拳頭表示表面的屈服。

    打過孩子之後,開始家長會心疼,但是,時間久了,就成為家常便飯了。一個朋友夫妻兩個人就習慣打孩子,她女兒現在小學三年級,幼兒園時候因為不聽話,那個年齡應該是執拗敏感期,但是他們非要孩子按照自己意願聽話,不聽話就抽出皮帶打孩子,聽人聽了就毛骨悚然,但是她說,他們經常這樣管教孩子。

    所以,在管教孩子,和孩子溝透過程中,儘量不要動用武力,不要輕易打孩子。有時候大人覺得就是輕輕的打,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就是被父母打了,心理上刻下了烙印,以後很難消除,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影響家長再多努力也難以彌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拉瑞亞龜甲套怎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