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大二號

    慶長琉球之役之後薩摩藩希望假借琉球的名義,對明朝進行朝貢貿易並要求尚寧王派人繼續維持對明貿易。尚寧王在與大臣們商量後,派毛鳳儀處理此事。不過當毛鳳儀、金應魁,以進貢為名義到達福州柔遠驛後卻秘密將尚寧王的奏摺交給福建巡撫陳子貞,報告了薩摩藩入侵琉球之事,希望明朝向日本交涉。陳子貞迅速將此事上報明廷。明廷於次年七月得知此事,明帝降旨暫緩貢期,並在之後多次拒絕了琉球的朝貢。“琉球情形叵測,宜絕之便。但彼名為進貢,而我遽阻回,則彼得為辭,恐非柔遠之體。請諭,彼國新經殘破,當厚自繕聚,候十年之後,物力稍充,然後復修貢職未晚。”表面是對琉球的體恤,實質上卻是對日本的制裁,使日本假借琉球來獲得與明朝貿易的計劃落空。

    至於為何沒有發兵主要是太遠且日本的行動太快,再加上得到訊息時琉球已經投降。“策倭者曰:是昔年蹂躪北韓,毀我藩籬。近又併吞中山,以二百餘年恭順之屬國,而我不能救也。……嗟夫,以彈丸之島、滄溟之隔,而欲暴師海外,踵往年北韓之故事,必不得矣。”所以只能透過貿易上的制裁來懲罰日本。

  • 2 # 靜夜思160519196

    琉球?明朝連呆灣都放棄了,還顧得上琉球。正德年間,大員(呆灣)就被放棄了,不久荷蘭人以一張牛皮紙欺騙了呆灣土著上了島,並把勢力發展到整個呆灣南部地區。

  • 3 # 歐將子

    首先表明一下筆者觀點,明朝度北韓語琉球的不同態度,並不是說孰輕孰重的簡單原因,而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現狀,明朝統治者自顧不暇,難以馳援琉球,驅逐韃虜。

    明朝之所以願意出兵北韓幫助北韓國王驅逐倭寇,筆者認為四點原因:

    其一:北韓作為明朝的藩屬國是在為明朝背鍋。當屬仁義。

    豐成秀吉在1588年統一日本後,為了化解國內資源匱乏,各個諸侯分封不均的矛盾,決定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地大物博的明朝,而在明朝與日本之間的北韓就成了絕佳的跳板。他派出使者向北韓國王宣祖李昖表明自己的意圖,他附上的書信說道:“想要假道北韓進攻明朝,並請其予以協助。”

    北韓因為久事明朝而拒絕,所以,日本豐成秀吉才下令,徵調軍隊15萬出征北韓,而北韓由於長期以來的重文輕武,武備鬆弛,所以豐成的軍隊幾乎沒有費力就達到了漢城,李昖在不得已下出奔平壤,最終到達中朝邊境。

    其二:北韓態度誠懇,策略靈活。

    北韓王李昖在抵達中朝邊境義州後,他認為如果沒有明朝的幫助,是根本不可能戰勝日本的,所以,他一方面嚮明朝遞交國書,一方面還派出使者去勸說明朝的閣臣,尚書,侍郎,御史等朝官。甚至開出條件表示說願意內附與明朝。

    其三:北韓的地理位置以及戰略考慮:

    北韓與明朝一衣帶水,僅有一江之隔,而當時的明朝經過調查後,也認識到日本之所以圖謀北韓,實則意圖中國。所以保北韓,就是保中國。而北韓的地理位置又離國都北京十分的接近,雖然倭寇的實力不足以引起明朝的緊張,但是到時候倭寇的持續騷擾也會讓明朝煩不勝煩。而且就兵法而言,引戰於外所造成的損失無疑是十分小的。

    其四:明朝當時經過改革國庫豐盈。

    當時明朝處於萬曆年間。明神宗朱翊鈞即位,重用張居正,經過張居正的長期打理,明朝的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所以,對外戰爭有強大的後盾支撐,信心士氣非常充足。

    而明朝之所以對薩摩藩入侵琉球反應不大,筆者認為也有幾點原因:

    其一:當時中國社會政治基礎還是封建土地經濟。對海洋的權益並不十分感冒,況且對當時的統治者來說是彈丸之地的琉球。而且就琉球的地理位置而言,對明朝的統治者來說顯得並不迫切。

    其二:薩摩藩入侵琉球(1609年)時,已經處於萬曆末年,此時朱翊鈞已經疏於政事,國家遠轉趨於停擺,社會經濟已經十分疲軟,沒有精力與能力進行大規模的遠征活動。

    所以綜上所述,明朝並不是不想管,而是沒有能力去管。國家領土作為國家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一部分,我們每一代的公民都有義務去維護它。希望國家可以永遠強盛,長治久安。

  • 4 # 冷兵器研究所

    1609年,薩摩藩島津氏入侵琉球是琉球王國獨立性喪失的標誌性歷史事件。其入侵原因,複雜而多樣,既有長期交往的歷史性矛盾摩擦積怨,也有日本對琉球現實利害的凱覷野心。對此,島津氏極為不滿。1591年10月,豐臣決定出兵北韓,島津義久要求琉球王尚寧出兵15000人並置辦軍糧物資,並且聲言若不按此辦理,將首滅琉球。1593年琉球王尚寧向薩摩輸送軍糧,但只達到島津氏要求的一半。1594年,島津氏再次要求琉球輸送軍糧,但遭到琉球拒絕。

    1594年在當時口本最後一次入明之後,明代的中口關係就此中斷。明朝和口本之間的商貿往來只能依靠琉球為中介,進行補償。口本幕府認為,只要控制了琉球,便可間接實現對明朝的商貿往來,因此對琉球與明朝的商貿凱覷良久。自1577年島津氏征戰九州始,中歷1592-1598年的侵朝戰爭,直至1600年關原之戰,島津氏經20餘年的戰亂影響,實力大為衰退。對於口本和薩摩藩來說,此時攻佔琉球,就成了其經濟上的“切實要求”和“處置琉球的契機”。說穿了此時日本要是不入侵琉球那可就要吃不上飯了。

    1609年4月,薩摩藩軍隊決定進攻琉球,琉球對明朝求援不及被日本擊敗。薩摩藩軍隊佔領琉球國首裡城,“琉薩之役”以琉球失敗而告終。但是當時明朝在北韓抗擊豐臣秀吉的侵略戰爭中已經耗盡國力,國內民變四起,加之北方努爾哈赤帶兵入侵,所以也無暇顧及薩摩對琉球的入侵。

    薩摩藩藩主島津氏在征服琉球后,派人入駐琉球,並丈量琉球土地,要求琉球每年進獻貢物。薩摩入侵琉球的直接後果就是琉球獨立性的喪失。不過,在名義上,琉球仍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自此,琉球的生存空間和對外拓展受到了日本的干涉甚至可以說是擠壓。琉球開始了在經濟上既向中國“朝貢”,又向日本“朝貢”的“兩屬”生存方式。

    當然,琉球向中國“朝貢”和向日本“朝貢”對其利益獲得可謂天壤之別。向中國“朝貢”,予少取多;向“日本”朝貢,予多取少甚至根本沒有。需要說明的是,琉球真正開始接受日本的冊封則是在康熙初年、即琉球王尚貞執掌國政的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過年,躲避“年”這種怪獸最早興於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