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櫻620

    喜歡依賴的人,本身就是思想存在一種長久的惰性。要想活出自己,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不要懶惰不要依賴。要走出舒適區,遇到問題要靠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克服的,還是要從小事做起,不斷的給自己心理暗示,靠自己,每獨立完成一件小事,就覺得其實改變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還是要有決心和堅持。

  • 2 # 王雲翯潛意識修復

    習慣依賴要先學會獨立,活出自我要先找到自我。獨立不是經濟上的獨立,而是心靈的獨立。走出舒適區,沒錯。但是,自己的能量太小,障礙重重。人格的形成有非常深厚的家庭根源,這種潛意識層面對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要想獨立不依賴他人,需要藉助更高的意識能量幫助自己。需要從潛意識層面進行修復。外在的智慧因為作用不到潛意識,所以難以發揮作用。別人說的再好可是自己卻做不到。大道理聽的很多,實際的改變卻很少。知行不能合一,不如不知。聖人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早有論述。改變命運很難,但是不是沒有可能,要選對路。人生有限,青春短暫。

  • 3 # 梧竹居

    先從做決定開始。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意,不要隨大流,習慣並不好改,但要做到事事有自己的意見,鍛鍊自己發言就了

  • 4 # KARRY王31

    習慣依賴。那就不去依賴就活出自我了。真的。依賴任何人。到頭來都不如依賴自己強。只有愛自己。自己獨立。什麼事都先自己思考。有主見性。就可以了。就把習慣換成不習慣就行了。沒有什麼習慣是改不了的。就看你自己如何去看待這個習慣。既然想著活出自我了。說明你的心裡還是想改變這個習慣的。加油。你可以的。

  • 5 # 心理學科普

    “人一旦有了依賴,就變成了幼兒園裡等人來接的小朋友。”

    生活中,不管是和家人在一起,還是與朋友相處,都不可避免的會依賴別人,或者被他人依賴。是否值得依賴,也是判斷一段關係是否親密的重要依據,越是可以信賴和依靠的人,越是和我們關係親密的人。

    但是,如果過度依賴他人的話,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問題。

    很多時候,他們也能意識到過度依賴的危害。比如感覺迷失自我,與人相處的時候得不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他們也經常為自己的這種軟弱而感到痛苦,但是難以擺脫。

    依賴他人的程度如果過於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依賴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

    1.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對日常事物不能作出決策。

    2.無助感,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麼職業等。

    3.被遺棄感。明知他人錯了,也隨聲附和,因為害怕被別人遺棄。

    4.無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或做事。

    5.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願做低下的或自己不願做的事。

    6.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7.當親密的關係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8.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讚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只要滿足上述特徵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依賴型人格。

    那麼,既然有如此多的壞處,為什麼有的人還會養成過度依賴的習慣呢?

    我們身上所具有的每一種行為模式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它之所以存在一定是在某些方面能夠滿足我們的需要,對我們具有獎賞的價值。

    依賴他人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不需要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那些難題和風險,只需要把它們推給我們所依賴的人就可以了。這樣,即使出現問題,我們也不必為此而感到懊悔和自責,因為我們會把責任推給別人,讓別人去負責。

    這就像心理治療師皮納所說的,"那些不做決斷的人是在等別人替他們做決斷,他們因此不用承擔任何因選擇失誤而導致的責任。"

    此外,總是依賴他人也和我們對自我的信念有關。

    雖然被支配會損害他們的自尊心,但好處是可以在關係中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樣就不會再感到孤單了。

    當然,依賴心理過強的話,即使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會得到別人的認同,但是這種認同是以順從和喪失自我為代價的,因而很難贏得別人的尊重。

    那麼,怎麼做才可以改變自己這種依賴性心理呢?

    首先,要增強自己的獨立意識。

    對習慣了依賴的人來說,之所以總是依靠別人,很大程度上是害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痛苦,於是把消除這種痛苦的方法建立在求助於別人身上。

    這就好比那些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希望從自己的家人或者愛人身上尋找安全感一樣,結果是越依賴越沒有安全感。而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

    同理,克服挫折和痛苦的最好方式不是迴避、也不是依靠他人,而是直面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我們再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其次,僅僅是想要要獨立,要自己做決定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是實踐。

    只有在具體的生活和工作中,承受著內心的煎熬和壓力,獨自去做一些事情,並且發現自己也可以做好,真切的體會到那種勝任感時,我們才可能真正的改變依賴別人的心理慣性。

    最後,實用菌想說,對於那些習慣了依賴的人來說,要格外的珍惜那些人生中的困境甚至是絕境。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情景下,你才能夠體會到依靠別人是一件多麼不靠譜的事情,從而激發出自己為自己做決定,完全依靠自己的決心和潛能。

    對於總是依賴別人的人來說,當你發現身邊連一根救命稻草都沒有的時候,才會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依靠。

  • 6 # 活在喜悅中520

    依賴是一種人的天性,沒有人不依賴,這是人最初來到這個世界上活下來的辦法,就是依戀關係。最初與母親建立了依戀關係,慢慢長大後,就會成為內在的習慣,如果是過度依賴的話,可能是母親有控制的傾向,造成母女或母子成為共生關係,有點像精神上的“連體兒”,誰也離不開誰。要想獨立的話,就要開始走向與母親精神“分離”的過程。也叫個體分化,分化程度高的,心理素質高,人格比較好。分化低的,連體高的,就是共生高,就是相反的。與母親分離是很多人一生的功課,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就已經很好了,說明你已經走在這個路上了。具體辦法是,在一些小的事情上,自己拿主意,不受任何人的影響與控制,慢慢來,對自己有耐心。就會一步一步走向獨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崔器好好的旅帥不當而寧願去右驍衛當大頭兵?右驍衛比旅賁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