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向上的開心果

    這種情況除了少部分是遺傳大多數都是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我的經驗是多點挖掘寶寶的興趣愛好然後培養寶寶的興趣愛好讓寶寶注意力分散,還有多帶寶寶出去社交,讓寶寶感受這個社會氛圍,多跟寶寶交流,這個問題要重視,不然長大很容易變成性格孤僻不和群。

  • 2 # 花籽攝影天地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

    即嬰幼兒於與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以後,又要與之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以表示拒絕分離。是嬰幼兒焦慮症的一種型別,多發病於學齡前期。

    生活中,有許多寶寶很黏媽媽。有的是必須要媽媽抱在懷裡,有的是必須要抓著媽媽的手,有的是媽媽必須在視線範圍內等。

    寶寶黏媽媽,讓許多媽媽很有幸福感,因為體會到了一種強烈的被需要感,可能是在其他任何一種關係中都無法體會到的存在感。這個時候,媽媽會覺得自己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5~6個月大的寶寶有時會因為媽媽的離開或突然遇到陌生人而大哭,這是因為他對媽媽產生非常親密的依戀感。

    7~8個月,由於分離焦慮症,寶寶可能會變得非常的黏媽媽,這種狀況通常在10~18個月達到頂峰,從認知的角度來看,寶寶開始認識到物體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只有一個媽媽無可替代。加上寶寶此時對時間沒有太多的概念,他無法預知你是否會回來。什麼時候回來?一旦媽媽離開寶寶的視線他就會非常不安,驚慌失措,哭鬧不已。

    許多職場媽媽在休完產假以後剛去上班的那段時間,對媽媽和寶寶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剛離開媽媽的寶寶,分離焦慮很明顯,通常會哭鬧好多天。媽媽們也因為捨不得寶寶,擔心寶寶在家不適應,往往偷偷抹淚。寶寶在家哭,媽媽在公司哭。

    分離一定要處理好,處理不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英國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母愛剝奪實驗室和依戀理論創始人約翰·鮑爾比在他的研究的依戀理論的領域裡,公開過四個母嬰分離的影像,每一段錄影都很有震撼性及深遠的影響,其中兩段的錄影內容如下:

    第一個錄影看到的是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和她媽媽的分離。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英國,小朋友住院的時候不準媽媽陪床。那個錄影裡小女孩住院大概七天,每天媽媽會有短暫的時間來探視小女孩。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女孩和媽媽見面後需要越來越多的時間才能和媽媽進入一種比較好的互動狀態。等到小女孩出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兩個一大一小的背影孤獨地走出醫院,沒有任何母女之間的親暱互動。據說這個錄影被拿到國會山給議員看過之後,改變了英國不準父母在醫院陪床的規定。

    第二個錄影也是關於分離的,時間是九天。這個錄影中的小男孩兩三歲,他的媽媽要生小寶寶了。在那個年代,英國和中國不同的地方是,他們沒有親戚幫忙也沒有鄰居幫忙,爸爸沒有假期還要上班。媽媽要生的時候正好是晚上,小男孩在睡夢中就被臨時送到了一個養育院,早上一睜眼就在養育院裡了,誰也不認識。他試圖去獲得保育員的注意,但是因為保育員有很多工作要做,對小男孩的情感需求缺乏足夠的關注。剛開始小孩子還試圖和成年人接觸,後來就絕望了,他沒有辦法獲得保育員如父母般的照顧,等到他媽媽生完孩子幾天後來接他的時候,媽媽抱起他,而小男孩在媽媽的懷裡扭動著、掙扎著,就如同他媽媽是個魔鬼一般,他媽媽看起來很傷心。這對母子在精神分析師的指導下關係慢慢修復,但是即使這樣,媽媽報告小男孩在隨後的歲月裡還是偶爾會莫名的情緒不穩定。

    第二個錄影比第一個錄影還震撼,它改變了英國的這種生育模式。英國此後開始推行新的模式來幫助孩子應對母親去生育這幾天的分離。

    分離是媽媽和寶寶必須面對的,這個問題,無可避免。那如何正確的處理分離,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媽媽不能突然的離開。例如孩子突然被送到姥姥或奶奶家,那樣孩子會覺得爸媽不見了,形成一種被拋棄感。這對孩子來說是生與死的恐懼,非常可怕!在孩子小的時候最好不要送去他處,如果不得不這樣做的話,要儘量給孩子穩定的感覺。等孩子與姥姥或者奶奶熟悉後父母再離開,讓孩子覺得“媽媽還在,只是暫時的離開”。定期去看孩子,每天或每個星期,最好在同一時間出現,走的時候跟孩子說好下次來的時間,這樣對孩子就會好很多,分離焦慮會有所減少。

    二、進行短暫的分離練習。當寶寶自己爬或走到另一個房間(要確保這個地方在沒人看護的情況下是安全的),等幾分鐘再去找他,讓寶寶明白分開一會還能再見到你。或者讓其他照顧者陪伴寶寶,和他們短時間的分離。

    三、當媽媽離開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叫或者哭,要對照顧者有信心相信她可以做好。可以過一會打個電話給寶寶,大約15-20分鐘後,一般到那時寶寶就平靜下來了,但不要離開太短的時間就打回去。

    四、遵守承諾。在你承諾的時間內回到寶寶身邊,可以建立寶寶的信任感。小寶寶還不能理解3點還是5點,你可以說下午睡醒後,或者晚餐之前。

    分離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成年人在面對分離的時候,都會傷心難過。更別說小寶寶了,寶寶雖小,可是他們的感情很敏感,更需要媽媽的溫暖呵護。希望媽媽們都能用正確溫和的方法來處理和寶寶分離。

  • 3 # 天使在飛啊飛

    儘量放輕鬆,轉移注意力,慢慢就好了。

    我家孩子六個月時,因為我要上班了,而婆婆要把孩子帶回老家,我很是無奈,也只能同意。於是我在街上看到小孩子就會情不自禁眼淚打轉,傷感一番。責怪自己怎麼沒本事把孩子留在身邊,甚至對婆婆也心生怨恨。晚上睡覺會突然坐起來找孩子,清醒後告訴自己孩子沒在這裡,心裡酸酸的。但其實呢,孩子過得並不像媽媽這樣糟糕,因為爺爺奶奶很寵她,想著法得逗她開心,她每天像小佛爺一樣安心享受,該吃吃該睡睡,快活得很。

    所以呢,我也就釋然了,既然孩子健康快樂著呢,我還焦慮什麼,也不再那麼矯情了,該逛街逛街該上網就上網,珍惜不用帶孩子的輕鬆時光,儲存能量週末好好陪她玩!

  • 4 # 蕙蘭elegance

    多和孩子溝通,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他,讓他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和關注,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尤其對於剛入園的孩子,說幾時接就幾時接,大人說到做到了孩子就會有安全感,孩子就不會感覺大人不要他了不管他了,如果可以偶爾給孩子點小驚喜一次陪同的玩耍一個深情的擁抱,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滿滿的愛,半個月左右他的分離焦慮也就會逐漸淡化以至於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去年開始做麻辣燙生意,到現在一直生意不景氣,房租都賺不出來,是該放棄,還是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