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怕78479829
-
2 # 林間靜
俯仰君陪你解答科學問題
在生命剛剛出現時,地球上的大氣成分與現在完全不同,當時海洋中的單細胞生物生存也不需要氧氣或者二氧化碳。
遠古地球的大氣各個組成成分的含量很難界定,但是我們可以知道影響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藉此大致推測各個時間段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
在地質活躍的年代,地球上火山噴發頻繁,大量的二氧化碳被火山從地底帶到大氣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就會升高。
當地球遭到天體撞擊時,會引起地震和火山噴發;撞擊的高溫會引燃大片森林;撞擊激起的灰塵遮天蔽日,Sunny無法到達地面,植物大批死亡。以上因素會導致二氧化碳濃度激增。
而當地球被大片森林覆蓋,植物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會被大量消耗,濃度就會降低,氧氣的含量反而會增加。
而二氧化碳濃度的降低會導致氣溫的降低,地球可能會因此迎來冰川時代,植物大批死亡。缺少了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濃度又會上升,就這樣週而復始。
地殼運動、隕石撞擊等因素引起的洋流變化也會改變氣候,進而改變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
還有生物大滅絕時數量巨大的生物屍體腐敗也會引起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但是在人類進入工業化之後,這一切自然規律都變得黯然失色。人類活動引起的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速度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歷史時期,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人類不知將要面對怎樣的未來。
低碳生活,從你我做起。。。。。。
-
3 # 天方地圓的123
根據氣象考古專家的研究,古代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還是非常大的,大氣溫度的變化也比近代大很多!那個時候二氧化碳濃度最高可以達到1000ppm以上,最低只有200ppm。從5千萬年前開始,二氧化碳濃度逐漸下降,地球溫度也逐漸下降,到了一百萬年前左右,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逐漸穩定在170-270ppm之間,並且以9-11萬年的週期起伏迴圈。關於二氧化碳濃度的起伏變化,目前沒有任何一個理論能夠完全合理的做出解釋!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與冰河期和間冰期高度正相關,但因果關係不詳!目前的氣象考古研究,無法得出二氧化碳濃度一定導致氣候不可逆!換言之,氣候考古研究發現,地球氣候變化一直是迴圈變化的,從來沒有出現不可逆的情況!
-
4 # 法蘭西is培根
46億年前,地球誕生。35億年前,生命出現。300萬年前,人類直立行走。我們從地球誕生開始來看大氣層的演化。
大氣演化地球大氣演化經歷了三個階段。
1、原始大氣:46億年前
原始大氣有星雲氣體組成,主要是氫,可能是簡單的氫化物,比如水蒸氣、甲烷和氨,跟今天的氣態行星木星和土星類似。
2、次生大氣:45億年前--20億年前
火山爆發產生的氣體、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氣體,形成了第二階段的大氣,主要由氮氣、二氧化碳和惰性氣體組成。大部分的二氧化碳溶解於水中,與鈣、鎂金屬發生反應,形成碳酸鹽岩石沉積。
早在40億年前,碳迴圈的基本特徵已經確立。
34億年前,次生大氣層的主要部分是:氮氣。
3、現在大氣:20億年前至今
生命出現在35億年前,直到25億年前,大氣裡都沒有氧氣。25億年前到5.7億年前,生命大爆炸,製造氧氣的藍藻等藻類繁盛,氧氣急劇增加。
二氧化碳的歷史上圖是5億年前至今,以及從現在推演到2500年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圖。
5億年前,海洋生物首次踏上陸地,大氣中有7000ppm的二氧化碳。那時的地球跟現在完全不同:溫室氣體保持了地表的溫度,比現在高10度。二氧化碳成為了地球恆溫器的主要動力。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低時,形成巨大的大陸冰蓋,海平面下降。
由於地殼板塊運動,岩石風化,二氧化碳溶解於水等因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平均每百萬年下降13ppm 。
5億年前到3億年前,隨著大型植物的繁榮成長,植物的根深入地下,加速風化過程,將大氣中的碳捕獲在石灰岩等岩石中,引發了3億年前二氧化碳含量的大幅度下降和冰川作用。
3億年前到2億年前,地殼板塊運動劇烈,超級大陸的分裂,火山活動頻繁,釋放出足夠的二氧化碳,使其在空氣中的濃度增加了好幾倍。從400ppm增加到1800ppm。
之後,二氧化碳含量緩慢下降。
300萬年前,二氧化碳濃度和今天的濃度一樣,400ppm。之後一直緩慢下降,在400ppm以下。
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前的1萬年內,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280ppm左右。
工業革命之後,二氧化碳濃度開始上升,尤其是最近100年,增加速度飛快。1950年,年增長率約為0.7 ppm/年。2005-2014年,年增長率約為2.1 ppm/年。
到了現在,2019年5月25日,濃度是414.96ppm。
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上升,以最不利情況考慮,到2500年,大氣濃度將達到2000 ppm,地球溫度上升9度。
植物、海洋能幫我們消化二氧化碳,但是吸收遠小於人類排放的量。
如果不及時採取必要措施,到2000ppm的濃度時,人類無力承擔後果。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得要環保科學專家來回答,他們一定有掌握一些比較有說服力的科學資料,個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已另邀兩位教授來回答,等待他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