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斷藍橋
2007.10.23
說來慚愧,大學時代居然都未欣賞這部傳世經典之作。我驚歎於電影中演員用心的表演、悠揚的旋律、唯美的佈景、經典的對白。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依然是故事本身的情節——電影的靈魂。
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因戰爭相遇並投入愛情;因戰爭他們作出迅速結婚的決定;同樣,因為戰爭,他們被迫分開,瑪拉被劇院開除後又聽到洛依的噩耗後,失去生活來源的她不忍讓朋友一人出賣身體而從事著這個行業;最後,因為戰爭的結束,他們重逢,洛依的死亡只是一個誤會,然而一切卻已物是人非。瑪拉欺騙不了自己,她更不想讓洛依身上的榮譽勳章因她而抹黑,她選擇了不歸路…
有時候,一天甚至是一瞬間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如果沒有可惡的法律規定三點以後禁止結婚,洛依與瑪拉在教堂裡結婚;如果夫人能夠仁慈一些,不開除瑪拉;如果洛依母親看到了報紙;如果瑪拉在洛依母親在的時候就昏倒在餐廳;如果瑪拉願意向洛依或者是其母親訴說她的困境;如果洛依母親找到了瑪拉;如果…只要任何一個如果,結局或許會完全不一樣。只是,如果發生了,這部影片還會震撼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嗎?這部影片還會有原來的意義嗎?
我們時常在各類媒體中接觸戰爭,我們以我們的想象不痛不癢的瞭解戰爭。最接近的,也只是電視機里美伊戰爭中的戰火橫飛、無辜的難民睜大的雙眼…然而,真實的戰爭是怎樣,我們無法體會;戰爭給人的心靈留下怎樣的印記,我們也只能透過他人的口筆以窺一角。小時候,曾看過一個年僅11的小姑娘在戰爭中記下的日記,其中透露對戰爭的害怕、厭惡和不解讓我至今不能忘記…
二戰中有很多感人的愛情故事,我看的很有限,能記住的大約只有吹口哨的女人以及一個軍人與女作家通訊交流這兩個故事。所不同的是,這兩個故事的結局都很完美。看完後我慶幸於有情人的終成眷屬,感動於戰爭中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美好情愫。但這些故事卻不會讓我時常想起——也許這就是悲劇的力量。悽美的故事更能震憾人心,太完美的不僅不夠真實,更無法在人心中留下太深刻的痕跡。
我想起他們重逢後瑪拉和洛依彼此的意外,洛依認為是天意和緣份,他卻無法知曉此刻瑪拉內心的悽苦與無助;他沉浸在幸福之中,雖然他也感覺到了瑪拉快樂表象下隱匿的憂傷;我想起那段對白:
洛依:幸福嗎?
瑪拉:是的
洛依:幸福極了?
洛依:陶醉了?
洛依:不懷疑了?
瑪拉:不
洛依:不猶豫了?
瑪拉:不!
洛依:不洩氣了?
我很想找到這段臺詞的英文對白,在網上搜索一圈卻徒勞無功。更多人記得的是燭光晚餐及洛依向瑪拉表白求婚瘋狂的場景,我卻被這段話語極少的對白打動了。我想起金庸筆下的喬峰和阿朱,喬峰也曾和幸福是那麼的接近:過了今晚,便能拋開一切江湖恩怨,同妻子一道在塞外牧馬放羊、逍遙自在。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今晚他親手將最心愛的女子一掌打死。每每讀到此處,我總會感嘆人生的無常,總是在你來不及準備的時候一切便已發生。洛依也是如此吧,以為與瑪拉共度一生的幸福正在衝自己招手,其實幸福遙不可及,現實讓他們陰陽相隔…
瑪拉最終選擇了死亡,結局很殘忍,但這未免不是一種解脫,活著對她來說或許只是一種煎熬——當然,也許時間能沖淡一切。只是,即使瑪拉活著,即使洛依找到瑪拉,他們還能象當初一樣麼?即使洛依和他母親不介意,他的家族又能接受麼?如果洛依為她放棄這些,失去親人祝福的他們會幸福麼?也許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姻不是。滑鐵盧橋上的死亡——那是他們最初相遇見證著他們愛情的地方,讓洛依永遠懷念這個他深愛的女子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歲月的流逝讓洛依從年輕的大尉變得蒼老,這段感情卻隨著瑪拉的離去永不能忘。伊人已去,思念猶在。刻在靈魂深處的不僅是一段純純的愛情,更是一場戰爭的見證——見證著戰爭的無情。生活、心靈因戰爭而改變破碎飽受摧殘,但今天的和平卻是用它換來的,雖然代價是如此巨大。在和平下生活的我們,是否應該對現在的和平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呢?是否應該為和平而努力呢?我想,或許這就是影片想帶給人們的思考吧!
魂斷藍橋
2007.10.23
說來慚愧,大學時代居然都未欣賞這部傳世經典之作。我驚歎於電影中演員用心的表演、悠揚的旋律、唯美的佈景、經典的對白。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依然是故事本身的情節——電影的靈魂。
影片的男女主人公因戰爭相遇並投入愛情;因戰爭他們作出迅速結婚的決定;同樣,因為戰爭,他們被迫分開,瑪拉被劇院開除後又聽到洛依的噩耗後,失去生活來源的她不忍讓朋友一人出賣身體而從事著這個行業;最後,因為戰爭的結束,他們重逢,洛依的死亡只是一個誤會,然而一切卻已物是人非。瑪拉欺騙不了自己,她更不想讓洛依身上的榮譽勳章因她而抹黑,她選擇了不歸路…
有時候,一天甚至是一瞬間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如果沒有可惡的法律規定三點以後禁止結婚,洛依與瑪拉在教堂裡結婚;如果夫人能夠仁慈一些,不開除瑪拉;如果洛依母親看到了報紙;如果瑪拉在洛依母親在的時候就昏倒在餐廳;如果瑪拉願意向洛依或者是其母親訴說她的困境;如果洛依母親找到了瑪拉;如果…只要任何一個如果,結局或許會完全不一樣。只是,如果發生了,這部影片還會震撼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體會到戰爭的殘酷嗎?這部影片還會有原來的意義嗎?
我們時常在各類媒體中接觸戰爭,我們以我們的想象不痛不癢的瞭解戰爭。最接近的,也只是電視機里美伊戰爭中的戰火橫飛、無辜的難民睜大的雙眼…然而,真實的戰爭是怎樣,我們無法體會;戰爭給人的心靈留下怎樣的印記,我們也只能透過他人的口筆以窺一角。小時候,曾看過一個年僅11的小姑娘在戰爭中記下的日記,其中透露對戰爭的害怕、厭惡和不解讓我至今不能忘記…
二戰中有很多感人的愛情故事,我看的很有限,能記住的大約只有吹口哨的女人以及一個軍人與女作家通訊交流這兩個故事。所不同的是,這兩個故事的結局都很完美。看完後我慶幸於有情人的終成眷屬,感動於戰爭中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美好情愫。但這些故事卻不會讓我時常想起——也許這就是悲劇的力量。悽美的故事更能震憾人心,太完美的不僅不夠真實,更無法在人心中留下太深刻的痕跡。
我想起他們重逢後瑪拉和洛依彼此的意外,洛依認為是天意和緣份,他卻無法知曉此刻瑪拉內心的悽苦與無助;他沉浸在幸福之中,雖然他也感覺到了瑪拉快樂表象下隱匿的憂傷;我想起那段對白:
洛依:幸福嗎?
瑪拉:是的
洛依:幸福極了?
瑪拉:是的
洛依:陶醉了?
瑪拉:是的
洛依:不懷疑了?
瑪拉:不
洛依:不猶豫了?
瑪拉:不!
洛依:不洩氣了?
瑪拉:不
我很想找到這段臺詞的英文對白,在網上搜索一圈卻徒勞無功。更多人記得的是燭光晚餐及洛依向瑪拉表白求婚瘋狂的場景,我卻被這段話語極少的對白打動了。我想起金庸筆下的喬峰和阿朱,喬峰也曾和幸福是那麼的接近:過了今晚,便能拋開一切江湖恩怨,同妻子一道在塞外牧馬放羊、逍遙自在。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今晚他親手將最心愛的女子一掌打死。每每讀到此處,我總會感嘆人生的無常,總是在你來不及準備的時候一切便已發生。洛依也是如此吧,以為與瑪拉共度一生的幸福正在衝自己招手,其實幸福遙不可及,現實讓他們陰陽相隔…
瑪拉最終選擇了死亡,結局很殘忍,但這未免不是一種解脫,活著對她來說或許只是一種煎熬——當然,也許時間能沖淡一切。只是,即使瑪拉活著,即使洛依找到瑪拉,他們還能象當初一樣麼?即使洛依和他母親不介意,他的家族又能接受麼?如果洛依為她放棄這些,失去親人祝福的他們會幸福麼?也許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姻不是。滑鐵盧橋上的死亡——那是他們最初相遇見證著他們愛情的地方,讓洛依永遠懷念這個他深愛的女子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歲月的流逝讓洛依從年輕的大尉變得蒼老,這段感情卻隨著瑪拉的離去永不能忘。伊人已去,思念猶在。刻在靈魂深處的不僅是一段純純的愛情,更是一場戰爭的見證——見證著戰爭的無情。生活、心靈因戰爭而改變破碎飽受摧殘,但今天的和平卻是用它換來的,雖然代價是如此巨大。在和平下生活的我們,是否應該對現在的和平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呢?是否應該為和平而努力呢?我想,或許這就是影片想帶給人們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