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人草堂
-
2 # 博史通今
文學形象是倡導辯證的看待某個人物或者某件事情,而民間形象一般非黑即白,比如曹操,民間形象是個大反派,包括部分戲劇中,曹操的角色都是“白臉”,而文學形象較為可觀。
-
3 # 自由的因子
本人認為,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既有區別又存在聯絡。
民間形象,民間形象應該是人民大眾口口相傳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比較單一,不復雜,個性鮮明,特點突出,容易被記住,否則也不會源遠流長地流傳。譬如一提到李逵,大家就想象黑臉、耿直、魯莽、義氣、大嗓門。提到韓信,能承胯下之辱,帶兵多多益善。
而文學形象,比較起民間形象,就顯得要複雜,有深度,更細膩一些了,在作品的不同的階段,故事發展需要作者塑造角色的形象是有變化的。還說李逵,他不僅僅耿直、魯莽,小說的不同時期他的忠孝仁義也令人感嘆,他的粗中有細表現在對宋江的忠誠上。他的柔軟表現在對老母的孝敬方面等等。在不同時期,角色形象的側重不一樣。
二者是有聯絡的:文學形象其實與民間形象密不可分,特別是一些經典形象,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時候,是會參考大眾口中的形象,畢竟是寫給大眾看的,大眾心理根深蒂固的形象被破壞了,他們是不買賬的,所以作者在對人物形象進行定性之後,再結合史實藝術化,提升人物個性和特點,來滿足文學需求。
拙見,願與有興趣人士切磋。
-
4 # 老胡說三農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也許是我知識淺薄。我知道“形象”一詞,但從來不知道“形象”還分什麼“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
假若真要把“形象”區分為兩種形象的話,我以為:
所謂的“文學形象”等於“藝術形象”,也就是說——是加入了“粉飾”與“雕琢”、不太真實的形象。這種“粉飾”與“雕琢”會掩蓋“真實形象”的瑕疵,猶如化妝一樣,使人看不到“本來面目”。
而“民間形象”應該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形象。較為真實可信。
以上是我對這兩個形象的理解,不知是否有道理。希望您給予明示。
-
5 # 南燭君
一、文學形象
文學形象是指文字中呈現的具體的感性的、具有藝術概括性的、體現著作家的審美理想的、有著審美價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圖畫。
如下圖:
這張“孔子像”就是典型的文學形象。專業的話術我就不贅述了,度娘都有,我就簡單通俗的來解釋下,讓大家都能懂。
古代的文學形象,一般都是能登大雅之堂的,也就是專門為官僚皇室服務的形象。比如《清明上河圖》、《洛神賦圖》、《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或者某個皇帝的畫像,某位名人的畫像,這些都屬於文學形象。
二、民間形象
顧名思義,民間形象自然興起於民間,較為常見的形式有:臉譜、皮影。
有一首歌叫《唱臉譜》,其中的歌詞是這樣唱的:“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這首歌還是初中教材裡面教的一首歌,至今印象頗深。
臉譜一般都由豐富的色彩構成,每種顏色都代表一個人物的性格,比如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兇猛,藍臉、綠臉代表草莽英雄,白臉、黃臉代表奸詐等等。
還有皮影,現在對於皮影的繼承與發展比較不重視,古時候沒有電視電腦,人們閒暇之時的樂趣就是喝茶聽書、看京劇或者看皮影戲。
《小兵張嘎》中,胖墩爹就是皮影戲的傳承者。皮影戲是讓觀眾透過白色幕布,觀看一種平面人偶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
6 # 你168379208
文學形象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給讀者感覺是鮮明特色比如魯迅作品中的孔乙己無論如何都會穿著文化人才穿的長布衫,比如梁山一百零八將都有自已鮮明的個性,但凡名著名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能呼之欲出讓人難忘記,他們源於作者深入社會體驗生活再透過藝術加工而成的作品獨有形象。
民間形象是廣大平民百姓歷代口口相傳的一種獨立特定的人物形象,其中有民眾的喜惡與願望,這種形象既不是歷史再現也不是人物傳記。比如曹操民間形象是白臉,陰險狡詐的小人而歷史裡的曹操完全不是這樣。當人們生活十分艱難而且看不到希望之時就會天馬行空造出一個能帶來快樂的形象,比如孫悟空就是很好的例子。
當然,文學形象也會來源於民間形象,許多鉅作的人物形象來源於民間形象。《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就是來源於民間形象,《水滸傳》中的宋江等人都源於民間口口相傳的形象再透過作家藝術加工而成的文學形象流傳千古。但是文學形象要高於生活民間形象卻是臉譜化的。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題意所引申的意義是,歷史上的人物,到底真實的形象是什麼樣子的?
為什麼有些人——比如漢獻帝、曹操、劉備,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李自成、康熙、乾隆等等,這些人,有些時候便是帝王將相,有些時候便是亂臣賊子,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他們?
答案是,這些形象都不是真實的,只不過是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利益需求,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主管虛構出來的形象而已。
這裡面,著重介紹一下,題意所說的文學形象,以及民間象形。
拿大家比較熟悉的曹操,這個歷史人物來說吧!
曹操,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裡面,就是一個亂世梟雄,或者說是亂臣賊子,他將漢獻帝關在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又逼迫獻帝退位,竊取了大漢江山,這些做法,完完全全是一個漢賊的形象。
顯然,這個文學形象,是作者羅貫中強加給曹操的。
然而,曹操在民間的形象呢?不說以前,就以現如今來說吧!我想,絕大多數的小夥伴,都會支援曹操這樣的一個全新形象——,
曹操非要有膽略、有膽識,他的軍事才能卓越,又知人善用,就是因為曹操的功績,才使得東漢末年的群雄紛爭,得以平息,百姓終於不再飽受戰亂之苦。
看到了沒有?同樣的歷史人物,其文學形象,與民間形象,截然相反,這便是不同的歷史背景下,不同的人文環境下,人們對一個歷史人物的不同評價。
其實,一個歷史人物的真實形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不過,文學形象也好,民間形象也罷,都是不同的人群,曾經對於這個人物的主觀評價而已。
不過,一個人說他好也許並不可信,但十人,百人,千人……,當一個群體的評價都趨於一致,也許,這個評價,會相對客觀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