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靈173515282

    觀世音菩薩有不可思議威神力,三十二化身詳見《妙法蓮華經之普門品》,故應眾生心而示現或男或女相。故此說法是不了觀世音菩薩故。才會有觀世音菩薩由男變女之說。因菩薩無男女之相,皆因世人之心而說。有云“千江有水千江月”。

    按悲華經,過去善持劫中,寶藏佛世,有無量淨轉輪王,第一太子,三月供佛齋僧,發菩提心,若有眾生,受三途等苦惱,凡能念我稱我名字,為我天眼天耳聞見,不免苦者,我終不成菩提。寶藏佛雲:汝觀一切眾生,欲斷眾苦,故今字汝,為觀世音。楞嚴經:菩薩自陳圓通文雲: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燻聞修,金剛三昧,成就三十二應,十四無畏,四不思議,彼佛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又大悲經雲:此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生無量劫中作佛,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安樂眾生,故現為菩薩耳,倒駕慈航,入於苦海,隨緣赴感,無處不周。此菩薩現為彌陀左輔,與娑婆世界眾生最有緣,凡聞名見相,鹹生歡喜之心,禮念供養,甲於一切菩薩,皆由此菩薩,不思議願行之力所感,故得如是。觀世音三字,具境智慧所,觀字去聲,非眼觀之觀,乃智觀之觀。菩薩六根封境,一一無非智照現前,觀為能觀之智,世音即所觀之境。

    菩薩六根互用,一根六用,根雖是一,用則有六。如耳不獨聞聲,亦能觀色、嗅香、嘗味、覺觸、知法,是為六,若仍觀音,而不觀色,則失觀色之用,如眼不獨觀色亦能聞音,若仍觀音,而不聞音,則失聽聞之用,皆不成六用,何為互用耶。當從去聲,指能觀之智為是。菩薩立名之義,當分自他兩利解釋。據《妙法蓮華經》,從利他立名,文雲: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此則能觀者智照,所觀者,即世間苦惱眾生,稱念菩薩名號之音聲,菩薩則尋聲救苦,無求不應,故得是名。

  • 2 # 等閒197

    觀音菩薩在中國比較有名,她是如來佛的第三個弟子,若要說清這個問題,要知道佛教是由印度傳過來了,為了使佛教適合中國的土壤,在傳入後經過許多變動,在印度,如來佛只有三大弟子,文殊,普賢,觀世音。到中國,添了個地藏王。佛本身無性別,五官通用,只是外型變化,觀音到中國後被賦於了求子功能,所以外觀逐漸變為女型。有說觀音也是佛,化為菩薩來度善男信女的。菩薩不僅能度我,而且能度他,如果功德圓滿,就成佛了。外型上怎麼區分佛與菩薩?佛一般有髮髻,菩薩一般無髮髻。但他們都有變化功能,加之到中國後變化太多,外型可以隨心所欲。觀音是女型還有一個原因:觀音曾化為女人,去度風流浪子。在華人的心目中,觀音為女人更符合人們的願望。 唵嗎呢叭咪吽

  • 3 # 仁妙1

    我知道觀世音菩薩原來是男身,為了救眾生,需要化成女身。那是觀世音菩薩修行時,她的蓮池裡有條鯉魚修行成精。到人間做壞事,觀世音菩薩用法力化身成女身。以後人們都知道有個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從此以後就沒在變過來。留下了美麗的傳說。

  • 4 # 錢利豐812

    去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知道了,觀世音菩薩千變萬化,看你以身份得渡,菩薩就現爾為之說法,所以處處都是觀世音

  • 5 # 柯十一

    觀音是男身

    觀音也沒有化成女身

    那為什麼觀音在普羅大眾的心中是女身呢?

    那是因為人們覺得觀音應該為女身

    因為母愛

    世界上最偉大的莫過於母愛

    觀音普度眾生,就像母親一樣保佑這普天之下

    是根據這個人傳說中的性格個性

    就像秦瓊尉遲是門神,為什麼?就是因為對著二位對李世民忠心的傳說

    關公是武財神,原因就是關二爺的義

  • 6 # 佛門冷知識

    在不少人看來,觀音就是一位美麗、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時她又能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及時地給以關愛和救助,殊不知觀音最初從印度傳到中土時是男性形象。

    印度佛教的觀音呈男性,是在印度傳統佛教輕視女性,甚至認為女性得道只有在轉為男身之後才能實現的觀念背景下產生的。古印度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女性的地位和首陀羅一樣,處於社會的最低層,是最低賤的一類公民。她們只是男性的附庸,沒有任何的社會權利。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初的佛教徒都是男性,他們出家,割斷和家庭、社會的一切聯絡,過禁慾行乞生活,嚴禁女性入教;並將婦女與禽獸、魔鬼相提並論,認為三者都是佛徒修行學道的大敵和破壞者。原始佛教在建立、鞏固、宣揚自己的理論體系的同時,吸收婆羅門教的觀音信仰創造了自己的菩薩,名叫“馬頭觀音”或“馬頭明王”。

    公元前後,隨著大乘佛教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馬頭觀音”開始改作男人身。同時,佛門弟子還對這位男相觀音的身世作了許多新的解釋,把他說成是阿彌陀佛的長子,與其二弟大勢至菩薩輔助其父,弘化佛法,成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肋侍,父子三人合稱西方三聖。

    原本是男身的觀音菩薩傳入中土後就漸漸轉變為女身,並固定在人們的觀念中,其中的原因眾多,本人以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傳統文化中的女神信仰的影響,即民眾對女性尤其是對母性的崇拜。其根源是母系氏族社會觀念的一種積澱,那時婦女不僅在生育上有優勢,而且在政治經濟活動中處於領先地位,氏族部落的女酋長、女首領深受成員的擁戴,被奉為英雄加以崇拜。早期神話中的女神形象不勝列舉,最著名的當數女蝸,她無所不能,具有超時空的創造能力。這種對女性的原始信仰深深地印在民族早期的記憶中,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民族的心理特性。

    同時,觀音菩薩自身內的屬性也為其女性化提供了根據。觀音的名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說明她是以慈悲為懷,救世為首的。觀音為了拯救眾人,而未成佛,施恩不為任何理由,只是給予,卻不求任何回報。能這般無條件地積極關注的,也只有有母親才能做到。

    唐時政治因素的推動。觀音性別之重大變化與武則天之執政及大力宣揚自己不無關係。唐時,婦女的社會地位相對提高,武則天與佛教人士交往密切,她本人也曾入寺為尼,而且號稱自己是彌勒轉生,這對於觀音形象的改變,具有很大的影響。

    唐代完成了觀音性別的轉變,自此原本是男身的印度觀音在中土被改造成了女身,觀音最初的“威猛丈夫”的形象在世人的心目中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一位慈悲祥和、面帶母性般微笑的女菩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姓氏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