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好煩
-
2 # 使用者1477422223843
王安石人家稱他是“拗相公”就是說他的為人、作文,所持觀點每每與人不同,而且有其獨到之處。他的散文筆意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宋時上萬言書,主張變法,未被採納,待神宗即位又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力陳各項弊端,要求變法,力圖透過整軍理財以求新法實行。
使許多平民百姓得到好處。 他主張推行的青苗、均輸、市易、免役、農田、水利等新法,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強們的特權,使既得利益者受到損害。由於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使新政推行受到阻礙,以致二次被罷相,退居金陵。
新政的所以失敗,主要是政治上阻力深重,同時新政本身也由於先天不足。再加上他性格固執以及用人失當,有些人乘機發財,不是改革而是在弄權,這是種種錯綜複雜的因素造成,這些都也是他始料所未及的,結果仍然使老百姓受害。
他的《答司馬諫議書》是在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作者收到司馬光第二封信的回信,表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駁斥了對方的責難,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舊、苟且偷安,不恤國事的保守思想。
並且不顧眾人的反對,言簡意賅,立場鮮明,理足氣盛,體現了王安石勁悍的文風。也許是他固執己見,不接受別人的勸告,因此人家便稱其為“拗相公”的由來也未可
王安石叫獾相公是出於一則故事:王安石快要出生的時候,有一隻獾跑到其母親產房,結果卻再沒見出來,隨後王安石降生。獾去了哪裡?不言自明,當然是投胎成為王安石。流言傳播開來,於是在兩宋時期,很多人相信王安石的真身就是一隻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