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kamr38729

    王朗王司徒,東海人,因為通經書,當過會稽太守,結果地盤被孫策吞了。王司徒很開放,坐船出海,又被孫策追上揍了。好在他儒雅,孫策也只是罵他幾句,沒殺他。  後來曹操請了王朗去當官,問他孫策何許人也,王司徒雖然被孫策打得滿地找牙,但背後不說人壞話,評價道:孫策勇冠一世,張昭是民之望,周瑜是江淮之傑。所以孫策在吳地,早晚是要成大事的,不是雞鳴狗盜之輩。  後來曹操稱了魏公、曹丕篡漢稱帝,王朗都幫了忙。於是開國之後,位列三公。當是時,王朗、鍾繇、華歆,算是三公。曹丕都誇他們“當代偉人”也。  當然,“當代偉人”,也就是曹丕誇的。其他人嘴裡,王司徒的風評,也不算特別好。  歷史上,諸葛亮並沒當面罵王朗,但在《後出師表》裡——當然這文章是否諸葛亮親筆還待商榷,就算是諸葛亮寫的好了——諸葛亮指名道姓的說: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大概意思:王朗明明有地盤了,結果動不動引用聖人之語,磨磨唧唧,拖拖拉拉,大家都煩了,眼看著孫策坐大,統一了江東。  文章裡罵了留名後世,比陣前罵,還狠辣呢。  後來《世說新語》裡,王司徒也很沒主意,兩個段子。  其一:王朗很推重華歆的學識度量。年終臘祭八神之日,華歆召集子侄們宴飲,王朗也跟著學。有人跟張華說這事兒,張華吐槽了:王朗學華歆,都是表面皮相,所以離華歆越來越遠。  其二:還是王朗和華歆,一起乘船避難,岸上有人,想上船來投靠。華歆猶豫,王朗覺得船裡還寬敞,不妨;末了才發現,那人被賊寇追殺了,王朗怕了,想把那人放回岸上去,華歆說了:我剛才猶豫,就為了他可能有難會連累我們;可是既然收留了,怎麼還好意思捨棄他了?  所以了:王朗王司徒,按行為來說,大概不算壞人,但不大聰明,沒什麼主見。甚至筆下嘴上,都不算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手機和汽車晶片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