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老道829

    (一)牛郎織女的故事:王母怒將牛郎織女分開,銀河相隔,七夕鵲橋相會。是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

    (二)乞巧節:七夕節又叫乞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七姐誕、中國情人節等。是紀念織女(七姐)這個人,是女子的節日。在七月初七晚上,向“七姐”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婚姻。

    (三)七夕節的七夕,要進行“七惜”活動:一惜父母養育情;二惜兄弟姊妹情;三惜夫妻互敬互愛情;四惜師長同學同事情;五惜子女孝敬情;六惜貴人相助情;七惜遇難鼎力解除情。

  • 2 # HZ先生

    七夕的典故,熟為人知的莫過於牛郎織女了。

    牛郎是一個農村裡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幫哥哥種田,不肯幫嫂嫂車水,不肯幫媽媽做家務事。牛郎只是貪玩,只愛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夢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牽著老牛動身到天上去。同時,在天上有一位織女卻想要下凡來享受人間的溫暖。王母娘娘可憐織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鵲把織女帶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真是“勝卻人間無數”。一對愛侶被送上九霄雲外度蜜月去了。 牛郎遊遍了天上的勝境,日子一久,也便覺得平淡無奇了。織女得繼續紡織雲錦天衣,不能老陪著他。牛郎越來越感覺無聊,又從金童得知家裡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訴織女。織女決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愛的春天。可惜事機不密,給西王母曉得了。她趕來用玉簪劃成銀河一道,把牛郎和織女隔開,只答應每年七夕遣喜鵲結成天橋,使他們渡河相會一次。牛郎回到人間,很高興地再看到母親、哥哥、嫂嫂。從此,他不再偷懶,不再作無謂的幻想,天天努力勞動。他覺悟到在現實生活裡也可以創造出美麗來。他聞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義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愛的織女不能也到地上來和他一起勞動,一起享受人間的溫暖。不過每年七夕還可以相會一次,那已經比永別好多了。

  • 3 # 關中運

    七夕節,又叫七巧節、乞巧節、女兒節、七姐節、七娘會等等,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悽美”愛情故事和傳統節日。講的是“大孝子”牛郎在父母去世後,狠心的哥嫂把他趕出家門,只把一頭不能耕種的老牛分給了他,其它一無所有。但他對老牛照顧的無微不至,有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它告訴牛郎某天某時到某河邊去,有上天的仙女下凡到河裡洗澡,你只要偷走其中一個仙女的衣服,那她就是你未來的新娘子。牛郎照辦,他就如願娶了“七仙女”為妻,兩人恩恩愛愛,男耕女織。

    “七仙女”在凡間嫁給牛郎生兒育女的事,終於被王母娘娘發現,於是,她就派天兵天將將“七仙女”捉拿上天關了起來。後來,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挑著一雙兒女趕到天庭欲與“七仙女”相會,結果被王母娘娘隨手劃了一道天河,無情地將二人隔開。眾喜鵲為了能讓牛郎織女團聚,紛紛前仆後繼,用身體在天河上搭起了“鵲橋”,讓牛郎織女得以暫時團聚。

    最後,牛郎織女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打動了王母娘娘,她答應每年的七月七(陰曆)下午,讓牛郎織女在銀河上見一面,這便是“七夕”節的來歷。所以,每逢“七夕”節,牛郎都會帶著一雙兒女到天上與織女相會,而普天下的喜鵲也會準時在銀河上架起“鵲橋”成全牛郎織女。

    在民間,至今還廣泛流傳著“葡萄架下聽悄悄話”、穿針乞巧、漂針試巧、種生求子、接露水、拜織女、吃巧果、染指甲等習俗,在追求愛情、崇尚自由、張顯個性、弘揚傳統文化的今天,“七夕”節理所當然的就演變成了中國獨具特色的“情人節”!

  • 4 # 山水聽琴音

    七夕節,是中國最浪漫的一個傳統節日。由於主要參與者是少女,節日活動以乞巧為主,故又稱為“乞巧節”。

    它源自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織女苦苦相戀,卻被王母娘娘隔在了天河的兩端。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縱然常年相隔,牛郎織女卻情深如舊。

    人們被牛郎織女的愛情深深感動。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世間所有的喜鵲如約而來,為他們搭起一座深情的橋。

    月影光如晝,銀霜茫茫;七夕會鵲橋,情意綿綿。重逢,終如願。

    《說文解字》中解釋到:七,陽之正也。

    在古人的觀念中,“七”是陽數、天數,是吉祥的數字,農曆七月七日又被稱為“重七”,是吉上加吉,吉之又吉。

    七月七,正值夏秋之交,天氣溫暖,草木飄香。在晴朗的夜晚,看天上繁星閃耀,聽老人說牛郎織女,也別有一番詩意。

    七夕,是節日,也是祝福。在古時,人們為了慶祝這個盛大的節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習俗。

    1.穿針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趁著月光,身著新衣的妙齡女子圍坐在一起,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穿針引線。據說,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這是中國最早關於乞巧的記載。女子乞巧,求一顆七竅玲瓏的慧心。

    2.喜蛛應巧

    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對於少女來說,乞巧節亦是一個嬉戲玩耍的節日。

    七月七日,女子們在小盒內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誰的蛛網結的最密、最圓滿,就是“得巧”。

    3.種生求子

    七夕前幾日,在小木板上負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待到數日,便可生出綠芽。擺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將綠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4.吃巧果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

    《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

    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5.拜織女

    參拜前,姑娘們要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後,準時去往主辦人家中,於案前焚香禮拜。“拜織女”時,需在月光下襬一張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

    另外,還要尋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芙蓉面,羅素衣,祭拜後,一行人圍坐著,邊吃美食,邊默唸心願,直到夜半散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理解上一輩的婚姻和愛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