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初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15
回覆列表
  • 1 # 張鑫祥

    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地軸始終與軌道面傾斜成66度33分的夾角。由於地軸的傾斜,當地球處在軌道上不同位置時,地球表面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是不同的。由於地球表面不同地點的太陽高度不同,太陽高度角大的時候,太陽直射,熱量集中,就好像正對著火爐一樣;而且太陽在空中經過的路徑長,日照時間長,晝長夜短,必然氣溫高。太陽高度角小時,Sunny斜射地面,熱量分散,相當於斜對著火爐;而且太陽在空中所經路徑短,日照時間短,晝短夜長,氣溫則低。

    太陽高度角大的時候,太陽直射,是夏季。

    太陽高度角小時,Sunny斜射地面,是冬季。

    由夏季到冬季,太陽高度由高變低,形成了四季。由於太陽高度週期性的變化,造成周期性的直射和斜射。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中國地理上的四季劃分,同時因為四季是按照季節的變化規定的。

    而當地球發生自轉的時候有個傾斜角,也就是黃赤交角。所以就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

  • 2 # 江流入海

    可能是根據農作物來區分的。發芽生長,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枯萎衰敗。四個不同狀態讓人們認為一年中有四個主要的氣候特徵。

  • 3 # 時空通訊
    這是一個很簡單又很複雜的問題,簡單些就是幾句話,複雜些就比較燒腦了。

    地球上之所以有一年四季,是由於地球自轉軸不垂直於太陽黃道平面,導致太陽照射到地球直射位置不一樣所致。

    何謂黃道?就是太陽也在自轉,太陽也有赤道,也就是如果把地球、太陽等天體比作一個輪子,輪子著地的中間就叫赤道。

    為了區別地球赤道,就把太陽赤道對映的天區平面叫做黃道面。

    地球歪著脖子圍繞著太陽公轉,這樣赤道面與黃道面就形成了一個23.26度的夾角,就是這個夾角使太陽輻射直射到地球的角度會發生移動,在赤道上下23.26度以內的低緯度地區移動,這個移動範圍就叫做南北迴歸線。

    人們把南北迴歸線範圍的區域叫熱帶。

    地球這種梗著歪脖子圍繞著太陽公轉的姿勢一直都不變,這樣一年中太陽直射在南北迴歸線的位置就不同。

    被太陽直射的地方,就是夏季,相反,太陽最大限度斜射的地方就是冬季,不偏不倚不斜不正的地方,就是春秋。

    南北迴歸線以外的中緯度地區,也就是在南北緯23.26度以上,到60度之間,就叫溫帶,有分為南溫帶和北溫帶。溫帶的氣候也跟著熱帶變化,但比熱帶四季明顯度要差些,主要表現在夏天沒那麼熱,冬天更冷些。

    緯度越高就越冷,到了60度以上地區,就叫做南北寒帶地區,再往上,就是南北極了,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

    但為什麼人們把一年分為四季呢?

    這是歷史上人類在長期對太Sunny照的觀察和和氣溫體驗中漸漸形成的。

    在中低緯度地區,四季變化明顯,人們把一年氣溫相仿的一些日期劃分為一個季度。

    春秋兩季是氣候適宜,是人們最舒適的季節,冬天是寒冷的季節,夏天則是最熱的季節。

    中國古代,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一個季節的開始,而現代天文上,一般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一個季節的真正開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四個節氣應該是一年四季中最重要的分界線了,是非常科學的按照太陽與地球的日照關係確定的。

    從北半球來說,春分在每年公曆3月20-21日這兩天。春分點時,太陽處於黃經0°(春分點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這一天日夜時間是平分的,過後,白天就逐漸拉長;

    夏至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太陽直射的面積達到北迴歸線,這時北半球白晝最長,過後,白晝就開始縮短,夜晚開始拉長;

    秋分都在公曆每年的9月22~23這兩天。秋分時刻,一天24小時晝夜又變成了平分,這之後,白晝開始縮短,夜晚開始拉長;

    冬至都在公曆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這一天日夜又會變得一樣長,隨後夜晚開始縮短,白晝開始拉長。

    日復一日,歲月如織,日夜長短不斷變化,這就是季節。

    其實日夜長短變化,在很古老的時代就被人類發現。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就有二十四節氣的記載。古時人們採取豎杆測日影的辦法,瞭解太陽對大地的光照,把春分描述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論述:“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所以人類很早就人知道了季節的變化,但是並不知道變化的原因。人們把一年分為四季,把四季分為24個節氣,都是經驗認識,但符合自然規律氣溫變化。

    當然這些節氣是在一般情況下,在地球中低緯度的範圍更為明顯。而且上面所說的都是在北半球,在南半球就正好相反了。

    另外氣候還受著地理條件和海拔高度的影響。

    如在雲南的昆明,雖然地處北緯25度左右,在北迴歸線附近,靠近熱帶,但卻四季如春,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緯度差不多的廣東、福建,氣候就完全不同。

    在高緯度地區,則一年四季幾乎都是冬天,到了南北極,更是四季冰封,半年白天半年黑夜。

    所以季節變化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是根據地球公轉以及太陽照射到地球的位置來確定的,也與當地的地理位置和海拔有著密切關係。

    至於為什麼一年只有四季,而沒有五季,大概是根據上述說的全年日照變化,以及日夜關係正好有兩個平分點,有兩個白晝和黑夜出現最長最短時刻確定的吧。同時分為四季,氣溫變化也比較符合自然規律。

    如果一定要把一年分為五季或者更多季,也未嘗不可,就是把一個節氣當做一季也可以。

    不過,這樣做有意義嗎?

    你一定要把人類經過千百年對大自然規律認識得來的經驗和習慣,憑著自己一點小聰明或者槓精思維,把它改過來,只不過是一個笑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7歲,面板有斑還有一點黃,相對算白,用什麼護膚品比較好?有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