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初冬的一個午後,天氣晴好,Sunny燦爛,我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了位於市區東北隅的許慎文化園。
走近許慎文化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六書石柱廣場。六根高約六米的花崗岩石柱排成兩行,分別矗立於園區門外廣場的東西兩側,上面刻著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六書的理論和字例。還未進園,我就已感受到濃濃的漢字文化氣息。
跨過園區大門,只見一條綿延的漢字大道陳列在眼前。它直通字聖殿,呈展開的書卷狀,長80米,聽人說這是寓意中華文字到現在已有8000年的滄桑歷史。漢字大道從史前遠古符號開始,採用石刻和銅鑄的工藝,展示了漢字發展的十個重要階段。一路瀏覽下來,我細緻瞭解到漢字發展演變的曲折歷程。
沿著漢字大道往前走,不一會兒我便來到園區的核心建築——字聖殿。字聖殿氣勢恢弘,為九開九進的漢代風格建築,木石結構,殿內金磚鋪地。殿名由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書寫,字型古樸大方。走進大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大的貼著金箔的青銅許慎坐像,他莊重、儒雅、智慧,且讓人覺得可親可敬。銅像前方有座香爐,不時有遊人焚香叩拜。繞過銅像往北走,我看到銅像後面的影壁上有一個個浮雕字形。靠近仔細一看,原來刻的是許慎根據漢字建立的540個部首。
之後,我還遊覽了說文館、叔重堂、字形牌坊及魁星亭等建築。縱觀整個園區,不論是舊的古蹟,還是新的景觀,它們渾然一體,都給人以厚重古樸的感覺,無不展現了華夏文化的悠遠綿長。在這裡徜徉,猶如置身於在漢字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我禁不住思接萬載,神遊八極。
瞻遊許慎文化園,我再一次被強烈震撼,禁不住更深地愛上腳下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
如下:
初冬的一個午後,天氣晴好,Sunny燦爛,我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了位於市區東北隅的許慎文化園。
走近許慎文化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六書石柱廣場。六根高約六米的花崗岩石柱排成兩行,分別矗立於園區門外廣場的東西兩側,上面刻著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註、假借等六書的理論和字例。還未進園,我就已感受到濃濃的漢字文化氣息。
跨過園區大門,只見一條綿延的漢字大道陳列在眼前。它直通字聖殿,呈展開的書卷狀,長80米,聽人說這是寓意中華文字到現在已有8000年的滄桑歷史。漢字大道從史前遠古符號開始,採用石刻和銅鑄的工藝,展示了漢字發展的十個重要階段。一路瀏覽下來,我細緻瞭解到漢字發展演變的曲折歷程。
沿著漢字大道往前走,不一會兒我便來到園區的核心建築——字聖殿。字聖殿氣勢恢弘,為九開九進的漢代風格建築,木石結構,殿內金磚鋪地。殿名由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書寫,字型古樸大方。走進大殿,首先看到的是一尊高大的貼著金箔的青銅許慎坐像,他莊重、儒雅、智慧,且讓人覺得可親可敬。銅像前方有座香爐,不時有遊人焚香叩拜。繞過銅像往北走,我看到銅像後面的影壁上有一個個浮雕字形。靠近仔細一看,原來刻的是許慎根據漢字建立的540個部首。
之後,我還遊覽了說文館、叔重堂、字形牌坊及魁星亭等建築。縱觀整個園區,不論是舊的古蹟,還是新的景觀,它們渾然一體,都給人以厚重古樸的感覺,無不展現了華夏文化的悠遠綿長。在這裡徜徉,猶如置身於在漢字文化和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我禁不住思接萬載,神遊八極。
瞻遊許慎文化園,我再一次被強烈震撼,禁不住更深地愛上腳下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