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喜馬拉ho

    萌於春秋,沿用千年,刺桐蘇與您淺談歷史!

    戰爭地圖,主要是描繪特定區域範圍內的地形,河流,城池,道路等特定地理環境,以及涉及敵方的部隊駐紮,防禦工事,周邊援軍等資訊,為雙方瞭解大抵戰爭敵我環境,做出合理性戰略規劃提供很好的參考,因為其價值所在,遠在夏商時期,規模性戰爭開始的時代,就有相關應用,只因當時的限制,戰爭地圖是呈現在指揮家的腦海或者我們所知道的戰爭沙盤的初期模型,並無地圖形式存在。

    回到春秋,讓我們看看軍事地圖的來龍去脈。

    萌於春秋

    軍事地圖發芽於東周末年,諸侯相爭的時代,由於各國頻繁的戰事,作為作戰及其重要的配套,軍事地圖得到了極大的應用和發展。中國最早的春秋地圖專篇《管子-地圖》詳細的論述了地圖對於軍事戰陣的必要性。

    國寶《駐軍圖》

    發展至戰國秦漢時期,地圖有了更加成型的描述,中國近代的考古,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駐軍圖》,以地圖形式,概述了當時長沙南國的駐軍情況,是我們目前所發現的最早軍事地圖成版,目前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曾今出差至長沙時,有幸目度這2000多年前的寶貝。

    印刷術推動存世和傳播

    北宋時期,軍事地圖迎來了大規模的發展,宋高宗趙構結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實現中原政權的國家統一,回顧兩宋,中原文化遭受到了周邊,包含遼,金,西夏,蒙古等多個政權長達300年的不斷侵擾,在這個時期,由於邊疆戰事的需要和頻繁,大量的邊防圖被製作,加上宋朝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和普及,為軍事地圖的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廣作用,現今流傳下來的不少軍事地圖,多發現於宋朝後期。

    多形式呈現-海防圖江防圖

    發展至元明清時代,軍事地圖有了更豐富的呈現,首先是海防圖,元代大力發展的市舶司,為中國的海洋文化奠定了對外發展的基礎,那個時期,中國的泉州,已經超越亞歷山大港發展成世界第一大港口,廣泛的航海貿易,航海圖的需求大量增加,到明朝時間,鄭和下西洋,海盜倭寇來襲,航海圖和海防圖江防圖,得到了發展和保留。明朝時期的《籌海圖編》就有大量的記載。

    回首-歷史的瑰寶

    到了現今,軍事地圖配套資訊化,在戰爭中,擔當的作用更是無需多說,一副軍事地圖,就可將地方的情況,暴露在自己的眼皮地下,對於戰爭的進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才說現代戰是資訊戰。縱觀歷史,軍事地圖的發展與其時代下的背景和需求息息相關,流傳至今,成為了研究古代戰爭和朝代發展,重要的依據和財富。

    我是一個歷史粉,更喜歡古代下的軍事地圖,不論是玩《三國志》還是《趙雲,曹操傳》等,每次看到這類軍事佈防圖,總有種親切感。

  • 2 # 阿慶還是阿慶

    地圖在古代可是個十足的稀罕東西。直到民國時期,測繪精確的地圖都是戰略物資。當時中國部隊打敗一小撮日本部隊,最喜歡的就是蒐羅其作戰地圖。日本人對中國的瞭解讓我們大吃一驚,可見其心思之久遠。

    據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考古資料來看,現存發現最早的地圖成圖於秦始皇時期。當時陝西發現了一塊墓地,經過發掘,發現了三塊刻畫在木板上的地圖,其描繪已經比較清晰。

    然後在漢朝馬王堆墓中又發現了一塊當時長沙地區的地圖,是畫在一塊布帛上的,其繪畫精度相對較高,主題部分竟然是按照等比例縮小繪製而成。還描繪了當地的山川水流,城市及駐軍。

    最精細的地圖開始出現於北魏時期,酈道元所著述的《水經注》直到目前都還在作為歷史資料進行參考。其書中比較早的開始了在紙張上繪製地圖。

    而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中國經過了漫長的春秋戰國年代,以及之前的奴隸社會時期。那個時候,連一塊布匹都是寶貴的資源,沒有紙張,更多的使用木板、竹板等材質。所以當時或者也有地圖的存在,但是也只能是區域性的地圖,這些資源最後隨著六國的覆滅,很有可能進入了秦國,並形成了秦始皇當時的三張地圖。

    解放之後,中國政府先後多次對國家土地進行測繪,重新繪製國家地圖,另外也是對各個地方的資源進行充分的掌握。

  • 3 # 三日軒主人

    地圖的測繪是一項龐大複雜的工程,在古代沒有衛星,沒有精確測量儀器的條件下,製圖更是需要國家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完成,並且測繪精度不會很高,對於軍事應用來說,反倒不如當地的嚮導更為直接一些。

    世界上現發現的最早的軍用地圖,是1973年12月在中國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彩色絹繪駐軍圖。這幅圖是距今2100多年前漢文帝時繪製的。

    這張圖畫在一幅絹帛上,比例尺約為十萬分之一,圖上分紅、藍、黑三種顏色。居民點用黑色圓圈表示,山脈用黑色“山”字形符表示,河流用青色,道路用硃紅色。這些地理要素均表示在第二層平面上,而且定位精確。在第一層平面上,突出表示軍事部署:紅色三角形城堡表示大本營,紅黑兩種套框表示九支軍隊的駐地、指揮點和關卡,紅色線條區分防區的界線。層次分明,一目瞭然。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彩色絹繪駐軍圖

    既便如此,這圖更大的作用是讓己方的將領直觀的瞭解自己的常駐兵力分佈,便於指揮和調動,對於行軍打仗作用不是很大,我們知道在漢武帝時期,衛青,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四路大軍出擊匈奴,除了衛青不顧一切直奔王庭之外,其餘三路大軍全部因迷路而失敗,可見當時即便有簡略的地圖,所起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 4 # 東語東願

    謝邀!中國最早的地圖是從中華始祖的炎帝開始測繪的,當時繪製的地圖東西約45萬公里,南北約46.5萬公里。黃帝起進行全國測量,把地圖繪製於寶鼎之上。這些有人說是傳說,查不到相關資料。而最為讓人信服的是中國的第一張全國地圖是夏朝禹在位時所繪的《九鼎之圖》。

    大禹治水時期,根據乘船乘車及步行時的資料,而進行的地圖測繪,鑄造到了鼎上,象徵著夏禹統一九州。此鼎到秦朝的時候不知怎麼弄丟了,秦始皇也曾派人尋找過,一直沒有找到,但《九鼎之圖》的副本並沒有丟失,此副本對中國的地圖繪製影響巨大,以後的朝代地圖的繪製都沒有突破九州這張原始地圖。

    後來古代的戰爭地圖全是以此圖為範本而進行的繪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椎間盤突出7毫米,是做牽引好還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