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宣紙講歷史
-
2 # 孫小慢
只要懂點中國歷史的,所有人都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格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早不是李世民提出的
最早的出處是《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名臣魏徵在《貞觀政要》中也引用了類似觀點“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避李世民諱,以“人”代“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魏徵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十分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接受。對歷代統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政為民,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
表面意思是水可以使船浮起,也能令船翻沒。其實比喻人民百姓能夠擁戴皇上,也可以推翻皇上,用來勸告當政者要勤政愛民,廣施仁政。天下之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唐太宗“載舟覆舟”之說的糟粕,在於他把一個帝王與人民群眾的關係視為天經地義的絕對統治與被統治的“舟”與“水”的關係。他只會把自身與其朝臣的關係視為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魚水關係。他曾不加掩飾地對其下屬說;“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可悲的是,他並沒有如願以償。嗣後繼位的大唐君主終究還是脫離了人民,直至一艘凌駕於“水”面近三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國之“舟”,終於在“載舟”的農民所掀起的起義怒潮中未能逃脫“覆舟”的厄運!
春秋時孟子就曾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見古代大賢對於群眾力量還是有很深的認知。民心所向,所向披靡。
-
3 # 燕山史話
“荀卿子曰: ` 君舟也, 人水也。 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
然而事實果真是荀子最早提出來的麼?非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具體說來:
《荀子·王制篇》原話是這麼說的:
“庶人安政, 然後君子安位。 傳曰: `君者,舟也; 庶人者, 水也。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 " 此之謂也。”
“傳曰”這個詞就隱含著這句話並非荀子所說,另有其人。《荀子·哀公篇》則提到: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且丘聞之,君者,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 君 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孔子像
可見魯哀公與孔子之間對話中,孔丘聽說水載舟也可覆舟這種說法。梁啟超認為《荀子》這部書,為荀子親自所作的有《荀子·王制篇》而沒有提到《荀子·哀公篇》,在歷史學術界認為《荀子·哀公篇》為漢代儒生偽作。漢代時期與春秋時期相差不遠,這些儒生應該獲取到的資料比今人要多,他們將“水則載舟,水能覆舟”歸類到孔丘聞之,可信度較高,恰恰與《荀子·王制篇》所用的“傳曰”相互呼應。
此外,漢代劉向的《新序》和《孔子家語》一書中均記錄了魯哀公與孔子之間的問答,均有這樣的一句話,從側面再次證實和這句話與孔子思想有關。至於是否為孔子本人所說,我們不得而知,古代人有謙虛的做法,但這確實代表了孔子民貴君輕的思想。
△孔子雕塑
3.綜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歷史上並非李世民首提的思想,而是孔子借用別人或假借別人之口,闡述自己民貴君卿思想,後人將這句話歸結最早來自荀子實乃誤傳。
參考文獻:《“君者,舟也 ; 庶人者 ,水也”出自何人之口》 魏真
回覆列表
不是的。最早出自《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華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我們來看看荀子的思想主張。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荀子他認為人性“惡”,善良都是裝的。性惡的時候要怎麼辦呢?答案是禮樂教化。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 曰:分。分何以能行? 曰: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時,裁萬物,兼利天下,無它故焉,得之分義也。” ——《荀子 .王制》荀子認為水、火有氣卻沒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卻沒有知覺,禽獸有知覺卻不講道義;人有氣、有生命、有知覺,而且講究道義,所以人最為天下所貴重。人的力氣不如牛,奔跑不如馬,但牛、馬卻被人役使,為什麼呢?因為人是群居動物。顯然這是不對的。
“人何以能群,曰分 ”意思是我們怎麼能一起相處?就是“分”,意思是各安其分,這樣才能共處,否則就亂套了。為什麼能各安其分,因為都秉持著“義”。孟子說“羞惡之心,義也。”如果人有了“義”,有了“ 分”,有了“群”,我們就能夠戰勝一切。這是荀子的基本理念。如何能實現義、分 、群、禮,最後統治萬物?還是禮樂教化,可以讓他從壞變好。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仁義”和“王道”。
“馬駭輿,則君子(指乘車人)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馬駭輿,則莫若靜之;庶人駭政,則莫若惠之。選賢良,舉篤敬(忠實,恭敬),興孝弟(同“悌”,敬愛兄長),收孤寡,補貧窮,如是,則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拉車的馬驚了,你要想辦法讓它安靜下來;老百姓要造反,要給他好處。“選賢良”意思是使有學問有能力的人可以獲得更高的地位。“舉篤敬,興孝弟”意思是推舉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愛。“收孤寡,補貧窮”,收養孤寡之人,補助貧窮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縮小貧富差距。如果這樣,那麼平民百姓就會安心政事政局,然後君子也就會安於政位。
荀子在《王制》裡說了特別著名的一句話,被後人多次引用,就是: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是民本思想,警示統治者要善待百姓,否則人民會推翻君主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