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白雪姐姐

    哎!我記憶中的年味再也沒有了,再也回不去了,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我那時還小家裡還很窮,一家八口人只有父親工作, 這就讓本來條件不好的我,從小就特別期盼著過年,因為過年時不僅會有新衣服穿,還會有好多好吃的東西吃,因此在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就天天在問媽媽哪日過年還有幾天啊?媽媽總是笑著說,你怎麼總是問吶?然後再告訴我還要幾天幾天,哈哈!那幾日幾乎天天是數著日子的盼著春節早些到來。

    我喜愛媽媽親手做的大花糕,大白饅頭,喜歡媽媽炸的香噴噴的油條,香噴噴的肉,喜歡吃過年時媽媽為我們包的素餃子和肉餃子,喜歡爸爸為我買的新衣服,喜歡全家人都圍攏在一起吃飯的樣子,喜歡全家人一同說說笑笑剝花生,嗑瓜子的樣子。

    那時我家住的是職工宿舍,是五八年大躍進年代建造的樓房,每到三十晚上的鞭炮聲那才叫一個響啊!

    尤其是每年晚上的12點鐘還未到,鞭炮就開始齊鳴起來,各種的花炮讓你不願錯一點眼神的捂著耳朵的觀看,噼裡啪啦的響聲一直會持續大半個小時,那才叫一個響,才是震耳欲聾,才叫一個放炮,才叫一個熱鬧,才叫一個過年!爽!

    實話說由於人多,我們又小,條件有限,那時我家買的鞭炮不是很多,只是象徵性的買上幾掛,然後還要定好日子都有哪天放,初一,十五的要安排好了。所以一般都是等12點半之後幾乎是熱鬧完事了,兄弟們再開始燃放,哈哈!真是好興奮吶!

    而且過了12點鐘,你看吧樓下會有好多小孩子們打著各式燈籠的在拾沒有燃盡的鞭炮。

    然後大年初一的一大早也就是五點來鍾,全樓的男女老少會排著隊的到我家來拜年,同時爸爸也早早的收拾利落,一同出去挨家的拜年,那時覺得全宿舍熟知的叔叔大爺大嬸們,都是那麼的和氣,那麼的和藹可親,那才真叫一個老街舊鄰。

    哎!現在想想回不去了,一切彷彿都在變化著,首先,煙花炮竹的不讓燃放就讓本來年味十足的春節失去了幾分味道,隨著慢慢長大,隨著生活的艱辛,隨著社會的變革,隨著越來越多老年人過去,人情味也淡漠了許多,一切都不如從前了,一切都不是從前了。

  • 2 # 雪隨雲飛

    老家過年從臘月初五就開始了。記得小時候到了臘月初五,媽媽就會收集五種糧食放在一起熬“五豆”粥吃,說是五種豆子,其實是種類越多越好。熬“五豆”的習俗,據說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的女主人不會過日子,剛打下麥子的時候整天做白麵麵條,蒸白麵饅頭,到了臘月青黃不接的時候,糧食囤基本上就空了,終於熬到臘月初五這一天,只好把所有糧囤剩下的糧食和豆類收集到一起(一共有五種),煮了一鍋粥,吃完這鍋粥,這家人就再也沒有吃的了,又餓又冷,別說過年了,就連活下去都困難!這就是我們陝西關中渭北一帶農村至今流行的臨近年關過的第一個節―五豆節。家鄉人透過過“五豆”節,告誡後人過日子應該精打細算,不能寅吃卯糧 ,否則就會像這家人一樣,在寒冬臘月沒有吃食,無法過年。小時候每熬一次“五豆”粥,媽媽就會講一次這個故事,讓人覺得故事中的人物既可憐、又不會過日子,正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聽著這個故事長大的過程中,慢慢地對糧食有了敬畏之心,逐步學會了媽媽的精打細算。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們家鄉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臊子面。吃肉臊子面有與“五豆”節對比呼應的意思,似乎是在告訴人們只要你能勤儉持家,就能順利度過糧荒,就可以在臘八節煉肉臊子,吃細白麵了。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那濃濃的年味隨著臘八節迎面緩緩樸來,越來越濃。臘八後的某一天,媽媽和大嫂腰繫圍裙,頭戴帕帕,開始打掃窯洞和廚房。她們用白土將窯洞和炕邊刷白,用黃土將廚房和灶臺刷成乳白色。我會被媽媽喊來去撿黃土,我飛快的跑出去撿,心裡盼望著過年。掃完房子就開始拆洗被褥,大嫂會去村頭暖泉去洗,去之前會喊我先去看看有沒有位子 。暖泉在寒冬臘月冒著熱氣,遠遠就能看見。泉邊蹲著許多洗衣服的婦人,有時候需要排隊。旁邊就是河,但是河水冰冷刺骨,沒有人去河邊洗。在媽媽忙碌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的說著“年內無日了,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呢”,聽著媽媽的話,不諳世事的我也會越來越興奮,年真的要來了。

    在媽媽和大嫂忙著清掃的時候,在外地工作的父親和大哥也該放假回家了。記得父親和大哥總會帶回來肉和點心等等。媽媽也會一趟又一趟地趕集置辦年貨。

    臘月二十三,就到了烙坨坨饃(其實就是蔥油餅)敬灶婆灶爺的日子。據說這一天是灶爺上天給玉皇大帝彙報誰會精打細算地過日子,誰愛惜或者浪費柴米油鹽。所以,坨坨饃烙好後,各家各戶都要上香敬灶爺,懺悔自己的過錯,以免灶婆灶爺怪罪。

    大年30是媽媽和嫂子最忙碌的時候。她們要蒸足夠初一到十五吃的饅頭和包子,做出招待拜年客和送燈客的菜。據說初一到十五不能動刀,所以所有的菜要做到只要蒸一下就可以吃的程度。我家的拜年客有姑姑家、已經出嫁的姐姐家、嫂子已經出嫁的姐妹們等,大約有4―5桌,待客的菜最少也要6個。送燈的客人包括父親的舅家,我舅家,嫂子的孃家,也有4―5桌吧。媽媽和嫂子天不明就起床蒸饃做菜,做年30的團圓飯。吃完團圓飯還要包餃子。現在想起來媽媽和嫂子真是辛苦!那個時候我小就知道玩,玩餓了,就回家找吃的,嫂子會給我拿個熱氣騰騰的肉包子或者豆腐粉條蘿蔔包子,咬一口,滿嘴噴香,心裡想過年真好,不但有好吃的,還因為媽媽太忙無暇顧及我,所以我可以到處瘋玩。記得有一年出來進去我一共吃了11個包子,那個美呀至今難忘!

    到了大年初一,我總是被鞭炮聲驚醒。媽媽會說“大年初一起的早,一年都會起的早”。媽媽給我穿上藏在箱底的新衣服,戴上雪白的鑲嵌著荷葉邊的圍圍,我興高采烈地跑出去找小夥伴玩。這個時候由大人主導的大面積的炮聲已經結束,村裡不時傳來零星的鞭炮聲,那是小孩子自行放炮的聲音。自己手裡的炮放完了,男孩子會從別人家放過的炮紙中,挑出啞炮,剝掉一層層的炮紙,將火藥聚在一起,然後用火柴引燃,只聽“噗嗤”一聲,火光一閃,那幫淘氣的小子早不知竄哪去了,不遠處正在玩抓“五子”的女孩子往往會被嚇一跳。

    兒時記憶中的年味,就在媽媽和嫂子的忙碌和世代相傳的習俗以及富有教育意義的傳說故事中展開,記憶中從來沒有壓歲錢,但是那種穿新衣,吃包子,吃粉蒸肉、吃肉凍,吃點心和自由自在的感覺真的永生難忘!記憶中兒時那種濃濃的年味真的又淳又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測量太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