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水滴213269177

    春分之後是清明,清明是紀奠先人的日子。我們這裡去世不過三年的要提前上墳,也就是說要在清明節以前春分以後。老墳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閒忙提前上。但是,不能上在節後。

    其實,我們這裡整個清明節是四天,第一天是一百五,這一天要給墳上添土;第二天是大寒食,這一天是上墳的日子;第三天是清明日,這一天要早起煮雞蛋吃,把雞蛋用紅紙染成紅色,當然,不染也行;第四天是末後日,也就是最後一天。總共四天。這幾天是玩的日子,不洗衣服不紡線織布,大姑娘小媳婦兒都可以出去玩,主要是打鞦韆放風箏。

  • 2 # 資料完善度低

    沒有為什麼,習慣而已。

    上墳在春分前後,首先要從"寒食節"講起。什麼是"寒食節"呢?"寒食節"也叫"禁火節",這一天只能吃冷食,後來在這一天逐步增加了:"祭掃(上墳)、踏青、鞦韆、鬥雞、牽勾、蹴鞠"等等習俗。並由此傳承二千餘年。

    "寒食節"又來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跟隨他的大臣"介子推"使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在"重耳"病重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又無食物可吃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說是打到的野兔,給他吃,挽救了他生命,這就是"割股啖君"的典故。

    後來,重耳重新回到晉國繼承王位,即"晉文公。封賞賜爵時去偏偏忘了"介子推",於是派人去請,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想把他逼出來,放火燒山,結果介子推堅決不出與母親雙雙死於大火中。晉文公感其忠義,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而這一天就在"清明"前一天。

    "寒食節"逐漸成為漢族乃至全民的祭掃節,並沿習至今。

  • 3 # 鄉村糧油坊

    過了春分清明節就要到了,我們這裡清明要過三天,也就是清明的前三天,過了清明節這天便不再上墳祭祖,意思是清明交節一過送給先人的東西就收不到了,所以大家都要在清明節以前上墳祭祀祖先,清明節又涉及到每家每戶,有在外經商的,公司上班的各行各業的都有,時間上受到限制,大家會在春分過後適當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這就是過了舂分上墳的原因吧!

  • 4 # 小禾青青2

    過了春分,後一節氣便是清明。清明半月時間是從春分後的第一天算起的。故春分後即可祭祀祖墳。清明節到了,家家門口都掛青柳條,以示祭奠。

    掛青柳條原於何時起呢?據傳說,春秋時期,晉國大太子重耳,不知怎麼得罪了誰,要遭誅殺,他就帶著自己的一幫人慌忙逃命去。

    逃到深山中,人困馬乏,飢渴難熬,又無可食之物。大家看大太子重耳,更是飢疲不堪,一道跟隨來的有位叫介子推的青年人,和大家輕聲相議,眼下如此艱難,太子如不吃點東西,怕是不行了,吃什麼呢?介子推說,我年輕,割我的一塊腿肉,火燒熟了給太子充飢。太家猛地震驚,可也沒有別的辦法,就這樣做了。

    飢疲的太子,突然聞到肉香,也不問來龍去脈,眨眼工夫便吞了下去。

    十九年後,大太子重耳,當上了晉國的皇帝后,加封逃亡時的隨從,發現少了介子推。經查問,得知介子推帶著老母到綿山去了。他和侍從立即趕到綿山腳下,發現這山脈遠長,巍峨高大。這上哪兒找呢?這時,有位侍從獻計到,我們放火燒山,他自然就下山來了。大家都說好主意,晉王點點頭,山火四燒起來。突然晉王若有所悟,心想,萬一介子推見火不下山怎麼辦?豈不被燒死了嗎?還是把火滅了吧。他抬頭只見那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呼隆隆,勢猛猛,火苗已竄東山頂。

    山火剛燒完,晉王沒有看到介子推下山,立命大家上山分頭去找。在山澗旁的大柳樹邊找到了介子推和他的老母,兩人已遭火難。晉王傷心不已。

    回到朝迋後,晉王把燒山的這天定為寒食節。所有的人這天不能燒火,以示紀念亡靈。

    第二年,還是燒山這天,晉王來祭祀介子推和其老母,意外地發現老柳樹發出了新芽,活了。於是規定寒食節後的第一天為清明節。大家可用綠柳條或戴或掛,以示紀念。

    至此,清朋節便發展到現在掃墓祭祖墳。

    中國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也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5 # 南極小博士

    民間上墳也不是隨隨便便上墳的,上墳也是有講究的,春分以後就是清明,古代人就有清明祭祖上墳的習俗。一年上墳祭奠先人兩次,第一次就是春分以後,也就是清明祭祖,清明上墳比較普遍,全國各地春分以後就有人上墳祭奠先人了,獻上一束花,擺放一些祭品,在給去世的先人們磕三個頭,農村人就是這樣做的。第二次祭奠先人就是去世先人的死祭日了,年代久遠的先人死祭日一般就不在祭奠了,只祭奠三代的先人們。春分以後天就暖和了,上墳祭奠先人以後土地就開始耕種了,以前的墳都在田地裡面,耕種以後就不好上墳了,怕上墳傷害田地裡的莊稼。春分以後天暖花開外面也不冷了,田地裡又閒著正好上墳祭奠先人,古代人為了愛惜田地裡的青苗,才留下春分以後上墳祭奠先人這個風俗,田地裡的莊稼傷不的,那是農民用辛勤汗水換來的,所以農民特別愛惜自己田地裡的青苗。

  • 6 # 蕊蕊21078

    這個時候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去祭拜已經去世的親人表達了我們對去世的親人的緬懷和思念這也是我們對去世的親人的一點孝心。

  • 7 # 點史

    因為春分是個傳統的節氣而且暖和了,天氣也好,土地也化了。

    我們知道有的地方在春分的時候也叫春祭,就是要去祭祖,搞很隆重的儀式呢。有的需要請一些宗教人士過來超度做法。還有的有行大禮,有的地方還會去填墳也就是拿著工具給墳墓翻新一下上土。家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都會聚到一起的過去。還有的就是四面八方趕回來的三三兩兩的人們拿著花提著水果去祭拜。每個地方的習俗和說法不一樣的。

    謝網友給個關注支援!

  • 8 # 落英鄉間

    過了春分就是清明,清明上墳祭祖是從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

    我們這裡一年當中,有五次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節,農曆六月六之前,上新麥子墳(即用當年收的麥子磨的麵粉,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農曆十月初一,(這四次上墳都用水餃),最後一次是大年除夕,祭品是肉、魚、豆腐、炸肉,饅頭,過新年了,讓祖先吃個全席宴。

    春分以後,大地回暖,草木萌發,土壤鬆軟,有利於上墳添土。我們這裡一百五這天都是給祖墳添土,必須在太陽昇起之前完成。第二天是大寒食,這一天,家家戶戶包水餃上墳的日子,第三天是清明日,煮雞蛋,熬小米粥,炒菠菜,在那生活貧窮年代,這也算是一頓難得的美餐。然後人們出去遊玩,打鞦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cer臺式主機箱怎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