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袁侃侃

    在我看來,我們很多看了三國演義,而三國以蜀漢為正統,自然在羅貫中的筆下,北方的魏國是偽政權,是不得人心的。但其實魏國長期是兵多將廣,人才濟濟。如果不得人心,如何能得到人才的投奔?

  • 2 # 看輕了一切

    這實際上是張魯從被逼無奈而投降的原西川之主劉璋的遭遇得出的結論,劉璋雖然是被逼迫而投降劉備的,可最終畢竟是投降了,而且劉備有言在先,只要劉璋體現無條件投降,就答應劉璋待遇不變,而且永久居住在他的老家成都。可等到劉璋真的投降後,就喪失諾言,將劉璋踢出成都,打發到了公安,一來消除了隱患,二者便於監視。說白了,劉備容不下後來者。只要是劉備不放心的人,即使是投降了,也沒有好下場。(除了較早的投降派-法正,李嚴等以外)

    鑑於這一點張魯選擇了曹操,因為一來曹操代表正統,他雖然被人稱為奸相,但是仍然是漢朝的丞相。代表著東漢王朝,正規,正統。

    二是如果他主動投降曹操,曹操必感他的好處(後來實現了-張魯沒有搞破壞,並且封存了糧庫。使曹操大為感動,念其好處,加封了顯官),他的待遇不會差。

    鑑於以上這兩點,張魯選擇了曹操,我認為張魯是對的。如果他投降劉備,其下場很有可能和劉璋一樣,甚至性命都成問題。因為劉備為了自己領土的安全,(張魯畢竟是以前漢中之主)必然會消除異己。

    另外,不要忘了張魯還是“五斗米道”的壇主,他完全可以利用道教來發動群眾鬧事,這正是劉備最忌諱的,以前東吳主孫策就是死於此事。

    所以歸根結底劉備是不可能容得下張魯的。

  • 3 # 尋根拜祖

    提問者把問題提反了吧?張魯的意思很清晰:劉備算什麼?哪能跟曹公相比!在張魯心目中,劉備的人設真的那麼差嗎?政治家說話一般都會拐幾個彎,不能看表面意思。張魯的說法其實無關曹劉二人的“得人心”問題,而是涉及張魯個人未來的前途選擇問題,他這麼說,無非是兩害取其輕之下的表白而已!

    張魯說此話的歷史背景

    張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政教合一體系,雖然時間不長,雖然只是在區域性。不過,那時候宗教在中國還是萌芽階段,所以,張魯的歷史地位不高,一直被儒家思想冠以“妖”和“賊”。

    張魯割據的漢中太重要,是連線關中與巴蜀的通道,這就意味著張魯勢必處於政治中心,想過逍遙日子都不可能。

    建安二十年,曹操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並擊敗了張魯的弟弟張衛,於是張魯就準備向曹操“稽顙歸降”(磕頭請降)。

    張魯的功曹閻圃對他說:請降可以,不過就這麼降有點掉價,莫不如先到巴郡抵抗一陣子,讓曹操覺得你也是條漢子,不好惹,然後再投降,這樣價碼才夠高。

    張魯聽從了閻圃的建議,離開漢中。離開前,張魯還幹了一件好事:

    左右欲悉焚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其意未遂。今日之走,以避鋒銳,非有惡意。”遂封藏而去。

    臨走不搞三光政策,把大量財貨留給了曹操。這件事讓曹操對張魯頓生好感,於是曹操派人到巴郡慰問張魯。

    到這時候,張魯完成了轉型,從一名軍閥成功擺脫政治糾葛,安心去當他的宗教領袖了。

    張魯的“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就是在巴郡期間說的。

    張魯對個人前途的考量

    到了巴郡後,閻圃對張魯的未來,做了兩個規劃,他對張魯說:“贊以大事,宜附託;不然,西結劉備以歸之。”

    所謂“贊大事”,核心字眼不在“大”,而在“贊”,贊就是輔佐、襄助的意思。意思是說,你如果想要作為一個輔佐者身份,幫別人成就大事業,最好依附曹操。否則的話,就向西結交劉備,回到漢中跟曹操鬥!

    張魯怎麼考慮的呢?他沒有絲毫猶豫,直接說出了“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旗幟鮮明地表態做“贊以大事”的人。

    其實閻圃這話是廢話,張魯想要歸降曹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個人很聰明,知道自己充其量就是個草頭王,沒有爭霸天下的實力,他治理漢中靠宗教,而宗教那時候的影響力很有限,別看在漢中搞得紅紅火火,放眼天下,根本沒有那個歷史條件。

    所以,有人勸他稱王,他都沒有采納。其實那時候他對自己的定位就很清晰,祖傳的“五斗米教”才是自己的主業,政治家只是兼職。戰火沒有燒到漢中時,他就發展教會,一旦燒到漢中,他會知趣地交出政權,找一個靠山,去光大祖業,比什麼都好。

    表白背後的無奈

    那麼,為什麼選擇曹操而不是劉備呢?跟劉備結盟不也挺好嗎?

    閻圃給張魯的規劃其實說得很清楚:跟曹操的關係你只能對他稱臣,人家太牛,你跟他不是一個數量級;劉備弱小,假如跟他發生關係,除非結盟,而不是稱臣,那樣個人價值才能最大化。

    也就是說,曹操實力強,給你的空間大,你給他做“奴”,得到的實惠都比給劉備做“客”,得到的都要多!

    這就是張魯對曹劉二人實力的對比,所做出的理性分析。

    其實,還有一句話沒有明說:想給劉備做客,恐怕是個靠不住的方案!

    其一、劉備剛剛在蜀地站住腳,憑他的實力,能幫張魯擋住曹操嗎?至少在張魯和閻圃的心目中,他們認為不大可能。

    其二、劉備願意容下他這麼個“客”嗎?雖然劉備確實準備派黃權去迎接張魯,但是不代表劉備就那麼稀罕張魯。說穿了,迎張魯只是劉備抗曹的一張政治牌。假如曹操順利拿下漢中,張魯這張牌對劉備還有價值嗎?假如抵抗住了曹操,劉備會讓張魯再回到漢中嗎?

    也就是說,張魯想跟劉備結盟,就是個死結,結果張魯要麼是過期糧票,要麼就被劉備兼併!劉皇叔要是那麼仁慈的話,劉璋怎麼倒成了“客”?

    所以,投降曹操恐怕也是張魯唯一的選擇,不情願也沒辦法!

    曹操給張魯的紅利,驗證了他的選擇英明

    張魯歸降曹操後,雖然退出了政壇,但是作為宗教領袖,卻獲得了他在漢中無法想象的發展空間。

    隨著張魯的大批信徒,跟隨他遷徙關中和兩京,五斗米教迅速在北方,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進而讓一個地域化的宗教,在全國範圍內擴充套件,為中國的道教發展奠定了基礎。張魯也因此,成為神壇上的人物。

    真是失之東隅得之桑榆!

    所以,張魯的“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跟曹劉二人的人心向背沒多大關係,而是張魯對自己個人前途選擇,向曹操隔空表忠心的一種手段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中的重樓如何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