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索歷史奇聞

    關於宋江參與征討方臘在史界一直是樁懸案,因為實際記載匱乏,並無實質文獻確立宋江的確征討過方臘,《水滸傳》記載的宋江討方臘僅限於小說誇大其詞而已,歷史裡的宋江也並沒有佔據梁山泊。

    宋江起義的背景

    宋江在宣和年間是以劫掠千里的流寇身份起義,實際上這場起義並沒有野史與《水滸傳》描繪的那般巨大,能分庭抗衡方臘起義,方臘起義有根據地是實質的,而宋江的起義在歷史裡並無根據地,雙方的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本質上宋江的起義是戰鬥力強橫,讓官兵前期都無法有效消滅,那是因宋江等人無根據地可以剿滅,且武藝突出,能邊戰邊轉,從淮南、山東、河北、楚州、海州迂迴流竄作戰可見一二,但實際上這股流寇是達不到同期方臘起義的標準。

    在《水滸傳》裡,宋江被描繪到剿滅方臘拼得兩敗俱傷,實際上,只是為了天性自由的精神而附加,僅限讓梁山好漢的形象精神得以抒發而已。

    實際裡的宋江在宣和三年二月就被招安投降,而方臘是宣和三年四月被俘,雙方中途是存在可能交戰的情況,但無野史那般宏大,最主要的是,無實質文獻確立宋江征討過方臘。

    為何?

    方臘起義是在四月被俘,但二月與三月已經潰敗,要不要宋江已然無所謂,這也是目前這樁懸案的爭論所在,有些人說宋江參與了征討也是由此而來,因為這中間斷檔的月份有存在的可能性。

    方臘起義的背景

    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可不一樣,歷史裡真實的方臘起義匯聚了二十萬以上兵力,嫣是宋江小股流竄的等人可以比擬,而且方臘起義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有根據地,以宗教形式廣收不畏死的信徒,早早為起義預備了骨幹力量。

    在起義時間的選擇上,更是甚覺成熟方才綁紅巾,自稱聖公發動起義軍,當時在東南地域,舉國譁然,直到淮南運使陳遘求援奏章呈到宋徽宗跟前這才後知後覺的知曉事態有多嚴重。

    這場剿滅起義,可是集結了禁衛軍與陝西精銳師十五萬,方才進攻方臘,同年正月,方臘攻打秀州恰逢宋朝援軍到秀州,於是裡應外合擊潰方臘起義軍。

    同年二月,宋朝精銳師全面發動反攻,更是一戰一捷,連戰連捷,不僅收復被起義軍佔據的失地,更將方臘擊潰回根據地之幫源洞,而此時同月,宋江起義也被俘,這場被俘,也為歷史留下疑點,那就是宋江被俘後,到底參與征討方臘沒?

    答案是:不知道。

    同年三月,圍剿一月後,方臘起義軍徹底崩潰,於四月被宋軍擒獲,自此方臘的起義被平復。

    參與征討與沒參與哪種更合理?

    理論上,宋江與方臘的交手是存在可能性,但問題就出現在無真憑實據的文獻考究,《宋史·候蒙傳》記載侯蒙是有勸宋徽宗招安宋江去平定方臘,但只限曾勸說;《宋史·徽宗本紀》記載宋江是投降於宣和三年二月,但也僅限一提。

    這一提還不要緊,要緊的是,後續在北宋將領折可存的墓誌銘上發現,宋朝精銳師是先擒獲方臘,後再擒獲宋江的,也就意味著,連《宋史·徽宗本紀》都可能對起義一事上疏漏不實。

    這也造就這場宋江起義與方臘起義到底有沒有徵討過,出現了分歧,所以,哪種貌似都不合理,你如果按《水滸傳》的梁山好漢精神,可算合理,如果按實際宋江征討過方臘,又不合理,看你自己傾向哪一方了。

    參考資料:《宋史》《水滸傳》《東都事略·徽宗紀》《折可存墓誌》《三朝北盟會編》

  • 2 # 李厚何

    我傾向於認為宋江未參與平定方臘之役。

    正史中並未直接涉及宋江,只是在《宋史.張叔夜傳》中提到,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這裡的淮南、京東、江北,都是宋代常用的“路”行政區劃簡稱,楚州,北宋時治所在淮安山陽城,即今天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一帶,海州則在連雲港一帶,這一帶在北宋年間地廣人稀、河汊縱橫,交通不便,是所謂“盜賊淵藪”,宋江起於梁山泊,也就是今天東平湖一帶,善於在這類地形中活動,因此才會令北宋頭疼,最後讓熟悉山東情形的張叔夜出面招降了事。

    而1939年在陝西府谷發現的“折家將”折可存墓碑上明確記載,折可存在宣和四年三月平定了宋江之亂,“捕草寇宋江”,而在捕獲宋江前先平定了方臘餘黨。當時北宋和金國秘密同盟攻遼,從西北征調大量軍隊集結,由童貫率領作攻打幽雲十六州準備,方臘事變突然發生就讓童貫帥軍討伐,功成後再北上準備攻遼,折可存先戰方臘、再破宋江,也正是從江南到河北、山西前線的“順路”。

    .有沒有可能是宋江投降後先參加打方臘、然後又造反?

    可能性有,但不大:前已述及,北宋討伐方臘的主力是原本秘密集結用於聯金攻遼的西北邊軍主力,軍力之銳是北宋末年罕見的,宋江若從徵自然知道這一情況,即便再反也不會蠢到在這支大軍未散時就這麼匆匆忙忙反了(等他們去和遼人開戰再反不好麼),且方臘宣和二年十一月初九日才起事,宣和三年四月即被俘,宋江如果如宋史所言,直到宣和三年還在海州、楚州一帶折騰,短短几個月內被招撫、改編、派去打方臘、再重新造反,他來得及麼?

    記載宋江攻打方臘的是南宋《三朝北盟會編》所引《中興姓氏奸邪錄》和《林泉野記》,但這些書並沒有什麼史料價值,其敘述的許多參戰將領都並未參戰,而《東都事略》說尚書左丞侯蒙上書徽宗,“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可靠性要強一些,但侯蒙是京官、文官,這番話不過是病急亂投醫的建議,而且看上去徽宗並未接受這一建議,而是簡單粗暴地把童貫大軍直接派了去。

    宋徽宗雖然不是個口碑很好的皇帝,但也並未笨到出蛆:宋江在真實歷史上並非如小說《水滸傳》裡敘述的那樣有幾萬戰鬥力強悍的大軍(真那樣早餓死了),而只是個人馬寥寥的“草寇”,真實歷史記載中他的“三十六人”甚至連一座縣城都未攻破過,而方臘雖然起兵不久,卻是擁有“食菜事魔教”深厚根基的龐大勢力,起兵不久就攻破六州五十二縣,眾號數十萬,大有隔斷江南之勢,讓宋江去攻打方臘,就彷彿給人一根牙籤當寶劍,讓他去和一頭大象決鬥一般滑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老心不老的詩詞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