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神
-
2 # 大V觀點
其實,我們留心觀察我們周邊的世界,很多時候投資機會就在我們身邊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裡。
一次,小女生病,去醫院看醫生,一頓檢查下來,屬於病毒性感染導致咳嗽發燒,出了開出退燒藥,抗病毒藥物,醫生特意開了蒲地藍口服液,特別叮囑,這個藥雖說有點苦,但是對於治療喉嚨感染效果非常好,一定要給孩子吃下。
回來後,吃此藥第一天病情好轉,第三天基本康復。後來一個朋友聊天,朋友孩子也有類似經歷,朋友還誇讚了蒲地藍一翻。
之後我開始關注了這個藥的生產廠家,百度之後發覺,原來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拳頭產品,就一直跟蹤該公司的經營表現,不看不知道,一看不得了,正是夾頭們萌妹以求的好標的啊!趁著說明書調整,輔助用藥,藥品集中採購,查銷售費用等行業利空的打擊,在一個很合適的價位完成了投資佈局!
哈,這不就是柴米油鹽中發現的投資機會嗎!
-
3 # 優良微影
首先買 然後用 再感受味道 用腦子記住下一次的用量 然後在下一次使用時 掌握好定量 然後 然後 用放大鏡看看 找找 能不能發現商機
-
4 # 金聲繚繞
如果是狹義上的柴米油鹽,那麼發現投資機會其實只需要多留心身邊的事情就可以做得到。
舉例來說,我們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用到佐料,那麼哪些調料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呢?華人吃飯離不開的調味:一個是鹽,一個是醬油,還有一個是老乾媽,然而老乾媽並沒有上市。
先說說鹽,是不是凡是隻要有重大疾病的時候或者遇到一些災害的時候,大家就會想到它?瘋搶食鹽。因此如果要投資食鹽相關的股票,需要考慮炒作週期,在有重大災害的時候進行炒作往往會有奇效(但是不建議,因為不地道)。
另外鹽在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其它的炒作點,比如“鹽湖提鋰”,這種技術主要可以用在鋰電池和新能源相關領域上,至於究竟能達到多少的提純率,這些就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了,正因為這種概念,“鹽湖股份”被炒作了一個波段。
然後就是醬油,仔細想一下,凡是用水做原材料加工的物品是不是都是比較暴利的行業,比如白酒、又比如醬油。醬油應該全華人民的餐桌上都能看到吧,那麼它的毛利率是多少呢?根據上市公司“海天醬油”的年報顯示,一瓶醬油的成本大約在4毛錢左右,而定價往往在4元甚至更高,淨利潤高達90%,這也難怪自從上市以來,海天一路走高,頗有茅臺的影子。
除了提到的這些,上市公司裡包含的柴米油鹽還有味精“蓮花味精”、榨菜“涪陵榨菜”,說到榨菜,又可以聊一下投資機會了。這隻股票只有在行情不太好的情況下才具有炒作價值,這又是為什麼呢?
吃榨菜往往就著白粥或者麵條,後兩者象徵著不太富庶的生活狀態。而A股素有“關燈吃麵”的傳統,這一典故出自重慶啤酒的連續跌停慘案,老股民應該都熟悉。網友們一般用“關燈吃麵”來形容自己的股票被套牢。因此榨菜就跟“吃麵”產生了關係,被貼上了“跌停概念股”的標籤。雖然調侃的意味較為濃厚,但其中又不缺哲理,這是因為,行情低迷確實會影響投資者的購買力,導致榨菜銷量的走俏,同時,榨菜的需求量穩中有升,近年隨著出國留學生的增多,其銷量也逐步走高。
以上說明了,只要肯想,多總結,找尋各種的內在,從生活中的小事中入手,也是可以獲得投資收益的。怕就怕什麼都不學習,聽得風就是雨,到頭來只能落得個“關燈吃麵”的下場。
回覆列表
調味品行業目前還沒有一家獨大。最大的海天,目前有120億,但市佔率仍然沒超過15%,行業集中度很低。這位專家認為,調味品行業未來可能有十幾個大企業,若干小而美的公司,這些小而美可能在某些領域突破巨頭,也可能被巨頭收購。
關於行業正在好玩的變化,我總結如下:
1、因為外賣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調味品是賣給了餐館而不是家庭。
簡單說,調味品市場中,批發大於零售。2000年的時候,餐批佔45%-50%,09年餐批增加到60%,2016年幾大巨頭的餐批已經超過了80%,零售端城市佔比低於20%,可能農村會高一些,但用的品牌產品少。
未來餐批的價格仍會穩步上升,但佔比不會漲太多。產品力的差異化是支援此類產品長青的基石。
2、因為餐批更注重大品牌,所以這些年調味品市場集中度一直在提升。
3、健康、情感屬性對消費者購買的影響遠遠大於價格。
人們不會因為便宜而買一些看上去不健康,沒特色的產品。
一個很有意思,至少出乎我意外的資料是,農村市場更願意購買天然產品,而且農村的消費信心指數已經和二線城市持平,向一線城市靠攏。
總之,消費者對調味品的卓越特徵付費意願已經和家電等產品持平了。
其實,我覺得所有理性的消費者都應該是更在乎品質而不是價格的。
4、醬油的好日子還在後面。
他們分享了一個數據。過去十年,醬油的價格上漲50%左右,產量增加了5倍。
10年價格只漲了50%,說明完全是成本推動的,品牌溢價沒有體現出來。
至於產量,他們發現無論單價還是消費比例都遠低於日本、香港等成熟市場。
5、醋的集中度更低,提價提量空間更大。
2016年醋的市場規模在400-500億,在調味品行業中集中度最低,作坊式企業氾濫,CR5僅有17%(按產量來算),全國食醋生產企業近6000家。
日常消費量低,僅相當於醬油消費量的20%-25%,消費者對零售單價的承受力更強。因此如果營銷得當,高階化潛力更大,結構升級會更快。過去幾年年均提價幅度6%(醬油4%),未來或可根據釀造年份等進行差異化提價。
6、最後,好的調味品公司長什麼樣?
有理想、有文化、有態度、有存貨。
有理想:願意把精力投入到產品本身;積極解決市場需求。
有文化:企業具有良好工作流程;沒有一言堂/家長制,幫派制等舊企業作風;上下團結,目標明確。
有態度:負責任地對待消費者;積極/謙和+社會責任感。
有存貨:資源的力量可以集中;技術著眼點本身就符合年輕人趨勢,不管現在有沒有好產品;可以在餐飲(70%)廣泛運用,也可以在零售引起話題傳播。
不構成投資建議,祝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