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醉意草

    手工作業是非常鍛練孩子思維能力的作業。一個手工製作,從設計開始,中間要完成選材、初步製作、製作、整理成型,每個環節出了差鍇,都會造成作品失敗。所以,手工作業對促進孩子學會全面思考問題,提升思維縝密性非常有好處。另外,作品設計,也可以多層次體現孩子的審美能力、生活情趣,體現孩子對自然的理解,對周圍環境的認識等等,對提高情商很有幫助。希望你的孩子能夠在手工製作中體會到快樂。

  • 2 # 精銳邁皋橋學霸君

    邊馨,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繪畫心理諮詢師。關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領域,擅長兒童情緒及行為問題,青少年心理問題,中小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家庭教育諮詢。琪琪媽媽急匆匆地牽著琪琪(化名)走進諮詢室,我看到媽媽眉頭緊皺,而琪琪倔強地撅著小嘴,於是簡單打過招呼後就微笑著問她們:“今天遲到了半小時,發生什麼事了嗎?”琪琪立刻“哼”了一聲,瞪了一眼媽媽,扭過頭去。媽媽抱歉地對我笑笑,又無奈地嘆了口氣,說起上午他們吵架的經過。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一個燈籠。琪琪的老師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家庭作業,要求每個孩子自己準備材料製作燈籠,用來在節日裝飾教室。琪琪把這份“作業”告訴爸爸媽媽後,他們暗自叫苦,覺得這麼小的孩子哪裡會做什麼燈籠,還不得讓家長做。他們上網查教程、買材料,折騰了一上午,終於做成了一個燈籠。琪琪卻大發脾氣:“你們做的這麼難看!這要掛在教室裡大家肯定都會笑話我!”總是對她呵護備至的爸媽聽到這樣的評價也有些不高興了:“我們盡力幫你做好了,你自己什麼都沒幹,憑什麼還對我們發脾氣呢?”琪琪更生氣了:“我又沒求你們幫我做!”一直到下午都在生悶氣,也不肯跟媽媽一起出門。於是我面前才出現了皺著眉的媽媽和撅著嘴的女兒。琪琪媽媽苦笑著說:“越來越不理解琪琪了,不知道她到底怎麼想的。您是真正懂孩子的,您跟她聊聊吧。” 媽媽出去之後,我回頭看到琪琪背向我坐著,出神地望著窗外。我輕輕問她:“你看到了什麼?”琪琪沉默了一會兒,用埋怨的語調說:“滿大街都是車,我覺得人真懶,自己不走路,都坐在車裡,讓車替自己跑。”我聽出了琪琪這句話背後的意義,察覺到她並不認可自己的“懶”,甚至討厭這個依賴父母、不獨立的自我。於是我也坐下來,認真地看著她:“今天你很生氣,不肯和爸爸媽媽說話,但你是不是並沒有生他們的氣,而是生自己的氣,生氣沒能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可能他們做的燈籠並不那麼難看,但你更想自己做一個?”琪琪回過頭,眨眨眼睛看著我:“可是我真的不會做呀。”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一起研究了燈籠的構造和製作方法,尋找合適或能替代的材料。琪琪昂著頭驕傲地對媽媽說:“我正在自己做燈籠呢,你要是不搗亂的話可以在旁邊看。”我並沒有動手參與燈籠的製作過程,只是陪伴和關注著琪琪的表現。琪琪媽媽也在一旁安靜看著。琪琪會提出問題和求助,但始終沒有要求我們幫她製作。在耐心的探索和嘗試中,琪琪最終完成了。這個燈籠並不完美,帶著不規整的粗糙,卻充滿了童趣和活力。當琪琪歡欣雀躍地把燈籠舉到媽媽面前時,我看到媽媽為之高興、感動又若有所思的表情。 我相信很多家長也曾經歷過類似的困擾。當孩子還沒有能力完成自己人生中的各種“手工作業”時,我們出於對孩子急切保護的愛意,想要或是真的嘗試去幫孩子做,孩子會作何反應呢?順從?面對困難變得依賴,總想尋求別人的幫助,甚至自己不再去努力?反抗?對愛自己的人感到抗拒,內心必然矛盾,於是乾脆關上自己的心門,拒絕接受和交流?我們給孩子的,未必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當他們面對攔在面前的障礙時,也許更需要的只是我們的引導、支援和鼓勵。踏著這塊跳板,縱身一躍,他們就能夠遊入浩瀚大海。我們可以替孩子做很多事,卻永遠無法代替他們學習和成長。小貼士心理學小貼士【心理技巧:利用潛意識的力量】每天至少花10分鐘在早上起床前,在睡覺前10分鐘做想象,因為這兩個時間段是輸入潛意識的最好時段。所以如果你渴望成功、愛情、婚姻等等,請在這兩個時段盡情想象吧!你的潛意識漸漸讓你透過想象達致產生信心,從而引領你得到你想要的。

  • 3 # 伊琳飾語手工編織

    我是一個寶媽,我的孩子今年剛上一年級,對於孩子手工作業這塊,我也是經歷過,因為孩子在上幼兒園時也經常有手工作業,相信寶媽們都會經歷這個過程。

    一般的公立幼兒園手工課偏多一些,我身邊有好幾個上公立的學校的,時常會做些手工類,我們家是上的私立的,但是,時常也會有手工作業,關健看家人的心態了,其實,孩子做些手工,對孩子來說不見得是壞事,可以開發智力,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創造力。

    我記得我女兒1歲多時,看我在編手鍊,她有模有樣的拿著紅繩,拿著珠子,學著我的樣子在編,還嘟囔著說,“寶寶戴著變漂亮。”其實,孩子好多行為因素和大人息息相關,有的時候孩子還有刻意地去模仿大人語氣說話,我們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在生活的某一天某一個場景脫口而出。

    家人們現在工作壓力很大,每天除了在職場上打拼,可能還會有複雜的人際關係要去處理,回到家裡已經是精疲力盡了,如果實在手工作業不會,不想做,也可以婉轉的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不會,我們可以一起學習。

    一個同事告訴我說,她們孩子回家告訴她,班裡有一個孩子說對老師說,“我爸爸說了,做這個一點屁用都沒有,有這功復不如多學一些字,後面還有別的不好聽的話,”可想而知,孩子經常聽到這些負面的話,是多多少少受到影響的。我們縱使心裡再不樂意,也儘量不要讓自已的情緒傳染給孩子。

    其實,我們陪伴孩子的也就這麼幾年,等孩子大了,她們都會有自已的朋友同學,想陪她們一塊遊戲,一塊做手工,到那個時候,她們就沒時間了,不管怎麼樣,我們該珍惜擁有的親子時光。

    這個是我姐姐家孩子自已折的蜘蛛,現在特別喜歡手工課了。也希望每一個寶寶特別優秀,愛上手工。個人觀點,大學可以一起來探討哦!

  • 4 # 小霞妹的幸福生活

    對於孩子的手工作業,我認為大人必須重視,首先自己可以去網上多找一些手工影片製作的,多學習,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和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會佈置手工作業,去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大人應該陪孩子一起做,給孩子多多鼓勵,不僅可以加大孩子的信心,還可以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和孩子動手一起完成,適當給予誇獎鼓勵,孩子會比較有成就感,也會增加學習的興趣,喜歡學習,喜歡自己動手做事,這樣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句用一首歌來表達,什麼歌最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