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Y120
-
2 # 十九甲李
波阿迪希亞是一位典型的傑出凱爾特女性,要想了解她,就必須瞭解凱爾特女性這個整體。
凱爾特女性在羅馬古典文學中往往被描繪得自由、勇猛,擁有和男人同等的地位,其實情況沒有那麼完美,大部分的凱爾特社會中,男性依賴於女性,同時控制著女性,一切由男性為主,但在英國的一部分考古發現,有些凱爾特女性甚至已經成為了部落首領,這足以證明凱爾特女性的生活地位不差。同時,早期的凱爾特女性據說被要求一同上戰場作戰,在後期,凱爾特女性往往在後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男人們打仗,比如和斯巴達很相似的凱爾特女武師,對青少年進行訓練,有些女性甚至直接衝上戰場!公元四世紀的歷史學家馬塞利努斯這樣說過:“如果一個高盧人叫他的妻子來幫忙,那就算是一整隊的外華人也擋不住她,因為她會粗著脖子,咬牙切齒,瘋狂的揮舞著手臂朝你衝來,然後拳腳齊下,又踢又打,威力相當驚人。”除此之外,凱爾特女性甚至被傳言可以從事任何職業,這真實度就有待考證了。
布狄卡女王是英雄凱爾特女性的典範,留存下來的關於布狄卡的資訊來自兩位羅馬帝國的史學家的著作,塔西佗和迪奧·卡西烏斯。後者在《布狄卡起義》描述到他對這位艾西尼王后的印象:“身材高大,外貌可怖,並且有著一副粗嘎刺耳的嗓音。茂密的鮮紅色頭髮直披到膝部:她戴著一副粗大的編織的黃金項鍊,穿著件顏色繁多的束腰外衣,在束腰外衣上罩著一頂厚斗篷,用一枚領針釦緊。”她之前嫁給了不列顛愛西尼部落酋長普拉蘇塔古斯,擁有了兩個女兒,後來羅馬入侵,普拉蘇塔古斯委屈求全,和羅馬皇帝尼祿達成協定,一部分留給自己的兩個女兒,一部分歸屬於羅馬人,後期羅馬人佔領了愛西尼部落,行政官卡圖·德奇安努斯手下的羅馬官員們來到愛西尼索要的卻是整塊領地。由於布狄卡和普拉蘇塔古斯沒有生育男性後嗣,繼承王國的是布狄卡本人,所以她被逮捕和毆打,她的兩個女兒受到姦汙。愛西尼貴族的財產被清空,王室的次要親屬則被販賣往羅馬充當奴隸。布狄卡女王決定奮起反抗,於是就有了布狄卡起義。
布狄卡起義戰爭
除了愛西尼部落,布狄卡還聯絡了其他部落共同作戰,他們行軍進攻羅馬殖民地卡姆羅杜努姆,當時羅馬不列顛的主要軍隊正在軍事長官蓋烏斯·蘇埃託尼烏斯·保利烏斯的指揮下進攻北部地區,有些在威爾士參加軍事行動,不列顛中部和東部都處於兵力空虛的狀態,小鎮的羅馬居民火速向駐在倫迪努姆的總督迪西阿努斯求援,但是腐敗的羅馬總督敷衍了事,只派了為數不多的武裝奴隸前去支援,結果可想而知,作為新興殖民城市,卡姆羅杜努姆沒有相應的軍事設施,其結果是被屠城,現代歷史學家甚至連建築都找不到,只能找到燒焦的瓦片,的的確確是被夷為平地了。
愛西尼起義軍同時向羅馬在不列顛的統治中心倫迪魯姆,和之前的眾多殖民城市一樣,羅馬在不列顛的統治中心以經濟政治為主,沒有堅固的防禦措施,總督迪西阿努斯倉皇出逃。但軍事長官保利烏斯將軍留了下來進行抵禦,首先的偵查讓他發現少量軍隊無法對抗起義大軍,保利烏斯選擇北上會合軍團。
布狄卡被憤怒矇蔽了雙眼,其殘忍對待羅馬人的政策使得她領導的起義逐漸恐怖化,反抗侵略的正義戰爭成為了恐怖活動,在布狄卡焚燬屠戮了三座羅馬殖民城市後,戰爭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戰爭的天平也傾斜了過來。
軍政官保利烏斯進行了嚴密的陣地勘察,制定了充分的戰術,羅馬軍團大約有一萬人,裝備精良,擁有真正軍人的素質、作風、謀略。
布狄卡依舊執行恐怖政策政策,縱容部下在羅馬人的城鎮燒殺搶掠,他們沒有組織紀律性,只有凱爾特式的勇猛衝鋒。
布狄卡的最後一戰是慘敗,號稱“十萬”的起義軍實際有六萬左右,在此次戰役幾乎全部陣亡,而羅馬士兵消耗不大,但也應該陣亡了三千人左右。
(據羅馬史學家塔西佗記載,十萬起義軍戰死八萬,一萬羅馬軍僅戰死四百,這是非常明顯的亂寫,後世史學家幾乎不相信這個說法,雖然其記載時代較近)
布狄卡被迫自裁,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位凱爾特愛西尼王。
位於倫敦的布狄卡塑像
許多後世的歷史學家詬病布狄卡缺乏戰術、採取暴力恐怖措施對待羅馬殖民城鎮,筆者不以為然。首先,布狄卡女王作為一介女流,能率眾進行一系列沉重的對羅馬帝國的打擊,已經非常優秀,她無法和久經沙場,最後官至執政官的保利烏斯將軍相比,而且這種對比也毫無意義。其次,凱爾特人的傳統也註定了其與羅馬鬥爭的必定失敗——蠻族難以戰勝統一的文明,凱爾特人與羅馬的戰爭往往前者是常敗者,凱爾特的戰鬥方式也被羅馬所剋制——無視防禦的兇猛進攻往往抵不過防禦紮實的謹慎作戰。
在筆者看來,布狄卡女王給予羅馬殖民者以沉重打擊,雖然羅馬在不列顛的統治此後進入了長期的穩定期,一部分凱爾特人意識到,任何膽敢反抗羅馬人的武裝暴動都會導致十分悲慘的結局,接受羅馬化是他們惟一也是最好的選擇。此後三百年的時間裡,不列顛凱爾特人逐漸高度羅馬化,但起義振奮了不列顛乃至整個凱爾特部落計程車氣,一部分凱爾特部落繼續北遷,持續鬥爭,這也是後期哈德良皇帝建造長城的原因。總之,布狄卡一代女中豪傑的名字在不列顛人臣服後被塵封在歷史中,直到近代女權主義的興起和羅馬史的研究發展才被人們重新提起。
如今,布狄卡女王和她女兒們駕駛刀輪戰車的雕像就矗立在橫跨泰晤士河的威斯敏斯特大橋的西端,與大本鐘隔街相望。這一宏偉的青銅雕像受阿爾伯特親王委託,由托馬斯·桑尼克羅夫特操刀創作,完成於1905年。
-
3 # 夏日驕陽6437
據記載:身材高大,外貌可怖,並且有著一副粗嘎刺耳的嗓音。茂密的鮮紅色頭髮直披到膝部:她戴著一副粗大的編織的黃金項鍊,穿著件顏色繁多的束腰外衣,在束腰外衣上罩著一頂厚斗篷,用一枚領針釦緊。
回覆列表
凱爾特是羅馬以前在歐洲分佈最廣的民族,他們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一直到羅馬帝國崛起之時,凱爾特人的力量也不可小覷,而凱爾特與羅馬的戰爭也是令人津津樂道。凱爾特人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都與羅馬人展開過激烈的交鋒,從而也誕生了許多反抗羅馬侵略的領袖,比如高盧的維欽託利、不列顛的卡拉塔庫斯等等,凱爾特人中也不乏女性豪傑,其中最著名的反抗羅馬的凱爾特女性就是不列顛人領袖波阿迪希亞了,她的另一個名字相信大家更為熟悉,那就是布狄卡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