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希齋書法

    提到仇寅,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瞭解他,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他的書法成就:

    曾獲1985年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1987年第一屆文明杯鋼筆圓珠筆段位大賽一等獎、1988年“蘭花杯”中國鋼筆書法精英擂臺賽銀獎、1988年首屆國際鋼筆書法大賽一等獎、2004年第二屆“北大方正獎”印刷字型設計大賽“正文字優秀獎”、“評審委員獎”。 出版硬筆字帖多部。

    這裡面最引人注目的或許就是1985年的中國鋼筆書法大賽。因為才是年代的鋼筆書法大賽,每次都有上萬人參加,而從這上萬人當中脫穎而出,可見仇寅的書法水平。

    這是仇寅的毛筆書法,他的毛筆書法還是挺有古意的,而他的主要成就在於硬筆書法。可以看出他的硬筆書法也師承古法,行雲流水,通篇頗有氣勢,行氣十足。

    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已經不知道仇寅的書法,但是仇寅的書法是能在硬筆書法領域留下一筆的。

  • 2 # 抱庸詩書

    謝邀。仇寅老師的字不太好認,從線條來看,還是有筆力見功夫的。字很有特點,但缺點也很明白,比如點畫不夠精細,結構略顯鬆散,乍看似取法入拙,細看又雜帶流行書風與江湖寫法,功底還是不夠紮實,這一點跟我比較相似[哈哈]。仇寅老師的這個字,受評全國鋼筆大賽特等獎,我認為不太靠譜,要麼是高手都沒有參加比賽,要麼是評委團隊的水平太低劣。

    這首詩我不太熟,情不自禁也塗了一篇,氣勢稍微差了些,並未寫出本人最佳的狀態。但即便如此,我自認為仇寅老師的原作未必能夠全面碾壓我的拙鴉。閉著眼都能猜得出來,仇寅老師之所以奪魁,是因為評委團某首席認為,該書作流品不俗、風格險絕、氣象萬千!大眾說好的,我就是不說好,否則,我等何以成為學者專家?!

    書法國展、大賽,有時的確讓人難以讀懂。不知朋友們有沒有訂《書法報》,長期讀此報讓我養成一個怪習慣,頭版、醒目位置、大字標題下的書家作品我幾乎不看,醜書、怪書、故弄玄虛的書法十之八九。相反,在邊角旮旯裡倒是常見一些不俗作品。在這樣的書風書氣之下,仇寅老師脫穎而出、一舉奪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抱庸狂談。

  • 3 # 蘭因硬筆書法

    仇老師的字,

    水平超過他的人應該沒幾個,

    奈何現在的人喜歡的是另一種的“那種高手的字”。

    仇老師的字是從古帖學過來的,

    具體的我忘了,反正仇老師以前是經常出現在書法報的~

    不過如果你找個仇老師的楷書,

    換個標題“這個楷書作品怎麼樣”發出來,

    底下會有一堆人說筆畫不行怎麼怎麼樣之類的,

    或者說評委xxxxx,或者xxxxx沒去參加而已哈哈哈哈哈哈哈

  • 4 # 不二齋

    看了仇寅作品,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同時說一下寫行書應該注意的一點問題。

    仇寅,1962年生於江蘇漣水,當代硬筆書法家,早年在全國的硬筆書法比賽中獲得過不少獎項,看他的書法,硬筆書法尚可,毛筆書法屬於江湖野路,愛好者水平。

    仇寅自稱自己的行草書學習王羲之和王獻之,但是其作品給人的感覺卻更多的是米芾和王鐸的味道,甚至還參雜著當今書法名家周慧珺的筆意,二王那種雅緻的味道沒有表現出來。

    雖然說他的硬筆書法尚可,但是已經有走向“野路”的趨向了,我們看他的這幅作品,很多撇畫和豎畫出現了顫顫微微的用筆,這是在學習毛筆的抖動,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氣”,很多毛筆書法家就敗在這種用筆上。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很多老年人學習書法就喜歡這種東西,還專門模仿這種用筆,更有甚者一整幅作品,全是這種顫顫微微的用筆,他們或許以為這是一種高明的用筆。

    其實不是的,這種用筆偶爾在作品中出現一次是可以的,如果出現的多了,作品就俗了,阻礙了行書的流暢性,大部分書法家是不提倡這種用筆的,一幅作品出現多處就更不可以了。

    我覺得一個書法家出現這種用筆,是一個不好的苗頭,說明他可能不再臨帖了,這是很危險的,剔除這種用筆,作品一定會再上一個層次。

    行草書重視筆法的變化,但是無論如何變化,都不能違背一個宗旨,那就是“流而暢”,這樣的行草書才是通透的,有活力的。

    所以,唐代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他的《書譜》中說“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簡而便。”

    流而暢這兩個字就概括了行草書寫法的精髓,其它的用筆,就是為了保證讓“流而暢”發揮的更加穩定和持久,而不是去故意阻礙它。

    我們看啟功先生的書法,就深得此中奧妙,一直到老年,他的書寫都簡便自然而流暢,不做過多的多餘動作,簡約而不簡單。

    明代的書法大家文徵明也是此中高手,到了八十多歲寫行草書還是紮實穩健,手一點也不抖,書法簡便、自然、流暢。

    王羲之更是這種硬筆的創始者,無論早年的《姨母帖》還是後來的《蘭亭序》,都寫的順暢自然,無一筆做作。

    縱觀歷史,歷代經典的行草書法作品無一不是自然流暢的,“顫抖”的筆法也不是帖學的筆法,它阻礙了行書的流暢,不應在書法作品中過多的使用,古人講書法要“道法自然”是有道理的。

    個人淺見,方家一笑。

  • 5 # 如石書藝

    此作整體氣息已完全具備硬筆書法之特點,用一句通俗的話說,透露出的藝術味道比較濃;點畫筆法流暢、圓熟、老練,結體以傳統的行草書特徵,既左低右高,左收右放,修長的字形,符合豎式書寫的通俗之美。因此總體來說,是件相當成熟的硬筆書法作品。

    硬筆書法最顯著之特徵,我曾經歸納為:點畫流暢又挺拔,提按使轉要自然。筆勢靈動牽絲帶,呼應聯絡皆分明。結構分佈需勻稱,錯落有致隨其形。

    曾經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硬筆書法大家如:黃若舟、龐中華、顧仲安先生的硬筆書法,各具特點,黃若舟先生的快寫行草書,點畫非常流暢,筆勢非常靈動,但卻筆筆落實,如毛筆書法,在如鋼絲般的凝練和韌勁中完成流動的行筆,速度中顯筆力。龐中華先生的行楷字型工架端莊,但使轉節奏非常自然,不失刻板,符合方塊字的審美。顧仲安先生筆法非常細膩,可以感覺到他汲取了毛筆書法之優點。三位大家的硬筆書法一個共同特點,幾乎沒有習氣。

    何為書法習氣?過於的放縱、或因書寫熟練之後缺少了法度的約束,或功力不濟,都容易暴露習氣,也就是說寫的有些油滑了就是習氣。懷素的狂草,之所以能夠脫習氣,全憑他練就的深厚功力支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的孔嬤嬤,她的出現致使盛家有什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