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開心果93869

    大約有200多人吧。我現在正在學習滿語。目前會說一小部分。我會用滿語作自我介紹。爭取成為下一個會說完整滿語的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自然界都要生物多樣化,那人類社會就更應該是文化多元化。所以,真正的全球化、國際化,不應該是大面積的同化!而應該是保持民族及地域特色,求同存異,興利除弊,去偽存真!這樣的世界,這樣的文化,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 2 # 嘟嘟6752646527583

    真滿族的都很少,很多都是蹭少數民族優惠待遇的偽滿族,哪有人學啊!再說語言一統大勢所趨,我連我們這邊的方言都忘記怎麼說了

  • 3 # Ndoinamz

    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主要分佈在中國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霍城、鞏留、塔城等縣以及烏魯木齊市和伊寧市。使用人口約2.7萬(1982)。無方言差別。錫伯語原為滿語的一個方言,18世紀中葉部分錫伯族從東北遷至新疆後,逐漸發展成獨立的語言。

  • 4 # 滴水載舟

    現在的滿族人根本不會說滿語,不識滿文,因為他們說漢語普通話了。其實在清末就這樣了,不是今天才有。

    當然除了極個別研究滿語滿文的人除外。

  • 5 # 滿樓說書

    清朝268年,一向實行滿漢共治的政策,其中體現在語言上,即滿漢兩種文字同時並存。

    譬如,如果你手裡有幾塊清朝的銅錢或者銅元、銀元的話,就會看到,如果正面是漢文,反面或者側面就有幾個像蝌蚪一樣的文字,那就是滿文。

    清朝建國後,因為皇帝是滿洲人的緣故,滿文被立為國語,按說地位是高於漢語的,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尤其隨著時間的推移,滿語的地位更是每況愈下。

    最開始的時候,比如順治、康熙朝前期,清廷的重大詔令都是滿漢並書,也就是必須書寫兩份儲存,所以很多旗人都做了筆帖式,說白了就是翻譯秘書。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滿漢融合的不斷深化,清廷地方事務乃至中央事務都開始以漢文為主,滿文成為象徵性的累贅。

    也只有十八行省事務之外的,比如旗人自己的事務,如內務府、還有滿人故地東北(俗稱滿洲),這些主要是用滿文行政;

    此外,還有外蒙事務和其他邊疆事務,歸屬於蒙藏院管理的,主要以滿文或蒙文為主,漢文在這些事務上不佔主要地位。

    但是,作為主體部分,如中央事務和十八行省的事務,則在乾隆年後逐漸全部漢化了。包括旗人自己,除了一些親貴,在乾隆中期以後基本就不會說滿語,更不要說書寫滿文了。

    到了晚清,那就是親貴子弟,也基本不會滿語了。即便是慈禧太后,其實她也完全不懂滿語。不過,光緒和溥儀是會滿語的,有時接見旗人官員會使用滿語。

    只是,溥儀的滿語水平非常低,據說只會一個詞:伊立!就是旗人官員請安後“平身”的意思。皇帝尚且如此,其他旗人可想而知了。

    被立為國語的滿語還沒有等到清朝覆亡就已經先行消亡,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其一,滿語或說滿文字來歷史就很短,它是參考蒙古文字而在努爾哈赤時期制定的,本身就沒有什麼基礎。

    其二,滿文因為歷史太短,使用的人也很少,因而其發展水平也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說是十分低下,在使用過程中,除了作為口語或者公文,幾乎沒有發展出像樣的文學作品。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使用滿文的人數太少,尤其是和漢人相比,簡直不值一提。試想,清朝旗人從開國200萬人發展到500萬人,而漢人從7千萬發展到4.5億人,旗人人口幾乎就是滄海一粟的感覺。

    其四,由於旗人都想做官,而做官管理漢人老百姓就必須懂漢文,為了做官的方便,很多旗人都主動去學習漢語和漢文化。

    其五,漢人文化歷史悠久,文學作品數量浩大、璀璨無比,本身沒有什麼歷史和文化水平的很多旗人也都紛紛以學漢文為榮,由此滿文式微,也一點不奇怪了。

    其六,旗人被迅速漢化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漢軍旗的存在。八旗分為滿洲、蒙古和漢軍八旗,三者地位相當,內部可以通婚。而清初清廷為了方便統治而派出了很多漢軍旗人出任官員,這導致漢軍旗人在旗人內部普及漢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或者可以這樣說,推動滿人漢化的最大功臣,其實就是這些漢軍旗。而漢軍旗人,說白了就是漢人。

    從這一意義上說,別說現在已經沒人會說滿語,就是在清末時,已經沒幾個人會說了。

    當然,最近十來年,因為各種原因,有些是整理滿文文件文獻的原因,有些純粹是愛好文化的原因,有些人開始學習滿文,這也未嘗不可。

    但總的來說,滿文已經是一種死文字,如果不是工作或者興趣還不夠大的話,估計也是很難堅持的,實際也沒有什麼意義。

    畢竟,歷史上的死文字多了,難道都能復活過來?更何況,現在的滿族,本身就和漢族毫無區別,本就不該做民族區分的。

  • 6 # 納蘭若磬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必須瞭解滿文發展的一些基本歷史脈絡。說到滿語,不得不提到滿文,滿語的推廣和生存便和滿文推廣使用息息相關。大家都知曉滿文是由通熟漢蒙諸文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命人參照蒙古文字母創制的。清軍入關亡明後,建立了大清王朝,這個時候統治者是滿人,名正言順地當以滿語滿文為國語國文了。

    但這時候問題來了,疆域遼闊的清朝,統治階層用滿文滿語,而底下龐大的漢民和地方官員卻是用漢字,講漢語,這就很尷尬了,怎麼溝通和融合是個十分頭疼的問題。作為一個朝代的統治者不可避免面對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發展。有人可能會說,統治者可以頒佈發令強制全民學滿語,用滿文啊。這話說得輕巧,用了幾千年的漢語漢字,積澱下來浩瀚的歷史文化和文學著作是任何語言和文字無法取代的。因此初期的清朝,統治者提倡滿漢並書。隨著滿漢不斷融合,統治者的滿人為了方便統治也競相學漢語用漢字,而作為國家主體的漢民族,漢語漢字逐漸地佔據了主體位置。到了乾隆年間,滿族基本被漢化了,滿語也隨之衰落。據說到了清末,統治者基本上不會滿語滿文了。

    何況到了現代,估計沒多少人會滿語和滿文了。當然滿語滿文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對它的保留和傳承是十分必要的。個人認為,現在會講滿語的除了個別滿語滿文愛好者之外,就是一些歷史學家和語言研究者了。樂觀地估計,應該還有幾百人這樣會滿語滿文吧。這樣的回答,您滿意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小平所從事的副研究員真的算國企底層嗎?一年大概能拿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