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印章一般內容是姓名、表字、別號、齋館名、書簡名、鑑藏、吉語、閒文及肖形。
(一)姓名印
姓名印,顧名思義,即以印主的姓名入印。它是取信之物,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書畫藝術家。因為姓名印在他們的作品中是重要組成部分,一幅作品可以無款但不能少印,無印則不能稱為完整作品。古今姓名印有以下幾類:
1.姓名印。姓名後面加“印”、“之印”、“印章”、“印信”,或加“章”、“之章”等。
2.名印。名後加“印”、“之印”、“私印”,或加“章”、“印章”等。
3.姓氏印。姓後加“氏”,也有姓前同時加地名的,如“金陵某氏”、“燕京某氏”等。
古代傳世的姓名印中還有姓加影象、肖形等形式。書畫家用印比較講究,一般在作品上根據畫面需要鈐蓋多方姓名印,姓與名刻成對章,一朱一白。在名章後面加“書印”、“畫印”、“書畫印”等。
(二)字號印
字號是古代文人的癖好,除了有一個正式姓名外,還要給自己起幾個字、號或多個別號,以示風雅。字號印起源於唐,從宋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字,即表字。字印,舊名錶德印。字一般只起兩字,刻成印章,後面不能加“印”、“之印”,以此與姓名印區別。號印是以號或別號入印,如蘇軾有“東坡居士”印,趙孟頫有 “松雪道人”印,朱耷有“八大山人”印等。
(三)齋館印
齋館印也是文人喜用的一種形式,書畫家常用它與姓名、字號印相配蓋於書畫作品上。目前見到最早的齋館印,有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三字印,被稱為齋館印之鼻祖。到了明清,齋館印在文人藝術家中非常盛行,至今依然不衰。齋館印有人備不同名稱的數方,但不一定有其室,大多數齋館只是在印上。明代書畫家文徵明就曾說過:“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齋館的名稱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起,如某某齋、館、軒、樓、閣、室、屋、堂、廬等。
(四)鑑藏印
鑑賞收藏印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唐太宗有“貞觀”、玄宗有“開元”二字連珠印,今天在唐代御藏書畫作品上即能見到,為鑑賞收藏印之起源。其後是南唐的“建業文房之印”,宋太祖的“秘閣圖之印”,宋徽宗的“大觀”、“政和”、“宣和”印等;文人藝術家有蘇軾的“趙郡蘇軾圖籍”印,米芾的“米氏審定真跡”印等。元、明、清的鑑藏印更是興盛,不計其數。
鑑賞收藏印的內容多種多樣,可概括為三類:
1.鑑賞類。如鑑賞、清賞、心賞、珍賞、讀過、曾閱、過目、曾讀、過眼、眼福、經眼等。
2.收藏類。如收藏、考藏、鑑藏、珍藏、藏書、藏畫、珍玩、秘笈、珍秘、圖書等。
3.校訂類。如校訂、考訂、審定、鑑定等。
以上三類是較常見的內容,還有極少數用成語、吉語類入印的,如“子孫保之”、“子孫永保”,或祈願語“某某某願此書永無水火蟲食之災”等。
(五)肖形印
肖形印是印章篆刻藝術形式的組成部分。肖形印起源於春秋戰國,其功能:一作祝告吉祥、避邪,二也可作信物之用。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純圖案,另一種為圖案加文字。漢代以文圖結合的形式居多。刻製圖像內容有人物、犬、鳳、朱雀、白虎、玄武、龜、蛇、擊劍、格鬥等。古代肖形印主要是陰刻;現代篆刻家以陽刻創作為主,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來楚生先生即是現代肖形印大師。
(六)吉語印
吉語印起源於春秋戰國,盛行於秦漢。人們把此印佩帶在身,一是作為雅玩,二是為了吉祥、避邪,寄託美好的願望。內容一般為“敬事”、“吉祥”、“永福”、“正行”、“康寧”、“日利”、“日入千萬”、“出入大吉”或用成語等。字數一二字至十幾字不等。也有把吉語印作為殉葬品使用的。吉語印是閒文印的起源。
(七)書簡印
書簡印是古人鈐蓋在信札上的專用印,如“某某印封”、“某某啟示”、“某某信印”、“某某手書”、 “某某私記”等。
國畫印章一般內容是姓名、表字、別號、齋館名、書簡名、鑑藏、吉語、閒文及肖形。
(一)姓名印
姓名印,顧名思義,即以印主的姓名入印。它是取信之物,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書畫藝術家。因為姓名印在他們的作品中是重要組成部分,一幅作品可以無款但不能少印,無印則不能稱為完整作品。古今姓名印有以下幾類:
1.姓名印。姓名後面加“印”、“之印”、“印章”、“印信”,或加“章”、“之章”等。
2.名印。名後加“印”、“之印”、“私印”,或加“章”、“印章”等。
3.姓氏印。姓後加“氏”,也有姓前同時加地名的,如“金陵某氏”、“燕京某氏”等。
古代傳世的姓名印中還有姓加影象、肖形等形式。書畫家用印比較講究,一般在作品上根據畫面需要鈐蓋多方姓名印,姓與名刻成對章,一朱一白。在名章後面加“書印”、“畫印”、“書畫印”等。
(二)字號印
字號是古代文人的癖好,除了有一個正式姓名外,還要給自己起幾個字、號或多個別號,以示風雅。字號印起源於唐,從宋開始流行,至今不衰。
字,即表字。字印,舊名錶德印。字一般只起兩字,刻成印章,後面不能加“印”、“之印”,以此與姓名印區別。號印是以號或別號入印,如蘇軾有“東坡居士”印,趙孟頫有 “松雪道人”印,朱耷有“八大山人”印等。
(三)齋館印
齋館印也是文人喜用的一種形式,書畫家常用它與姓名、字號印相配蓋於書畫作品上。目前見到最早的齋館印,有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三字印,被稱為齋館印之鼻祖。到了明清,齋館印在文人藝術家中非常盛行,至今依然不衰。齋館印有人備不同名稱的數方,但不一定有其室,大多數齋館只是在印上。明代書畫家文徵明就曾說過:“我之書屋,多起造於印上。”齋館的名稱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起,如某某齋、館、軒、樓、閣、室、屋、堂、廬等。
(四)鑑藏印
鑑賞收藏印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唐太宗有“貞觀”、玄宗有“開元”二字連珠印,今天在唐代御藏書畫作品上即能見到,為鑑賞收藏印之起源。其後是南唐的“建業文房之印”,宋太祖的“秘閣圖之印”,宋徽宗的“大觀”、“政和”、“宣和”印等;文人藝術家有蘇軾的“趙郡蘇軾圖籍”印,米芾的“米氏審定真跡”印等。元、明、清的鑑藏印更是興盛,不計其數。
鑑賞收藏印的內容多種多樣,可概括為三類:
1.鑑賞類。如鑑賞、清賞、心賞、珍賞、讀過、曾閱、過目、曾讀、過眼、眼福、經眼等。
2.收藏類。如收藏、考藏、鑑藏、珍藏、藏書、藏畫、珍玩、秘笈、珍秘、圖書等。
3.校訂類。如校訂、考訂、審定、鑑定等。
以上三類是較常見的內容,還有極少數用成語、吉語類入印的,如“子孫保之”、“子孫永保”,或祈願語“某某某願此書永無水火蟲食之災”等。
(五)肖形印
肖形印是印章篆刻藝術形式的組成部分。肖形印起源於春秋戰國,其功能:一作祝告吉祥、避邪,二也可作信物之用。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純圖案,另一種為圖案加文字。漢代以文圖結合的形式居多。刻製圖像內容有人物、犬、鳳、朱雀、白虎、玄武、龜、蛇、擊劍、格鬥等。古代肖形印主要是陰刻;現代篆刻家以陽刻創作為主,有極高的藝術感染力,來楚生先生即是現代肖形印大師。
(六)吉語印
吉語印起源於春秋戰國,盛行於秦漢。人們把此印佩帶在身,一是作為雅玩,二是為了吉祥、避邪,寄託美好的願望。內容一般為“敬事”、“吉祥”、“永福”、“正行”、“康寧”、“日利”、“日入千萬”、“出入大吉”或用成語等。字數一二字至十幾字不等。也有把吉語印作為殉葬品使用的。吉語印是閒文印的起源。
(七)書簡印
書簡印是古人鈐蓋在信札上的專用印,如“某某印封”、“某某啟示”、“某某信印”、“某某手書”、 “某某私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