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27812894791

    話梅之類的東西防腐劑比較多,反正對身體沒什麼好處。(話梅是經過處理過的,不要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而且,話梅1顆的熱量為4千卡,熱量我覺得不是太高了,不過它卻是排在前幾名的的垃圾食物,總的來說少吃一點好。 話梅吃多了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在加工過程中,一些蜜餞或是果脯往往加入了太多的糖或鹽,也有些果脯等食品中可能還含有防腐劑、色素、香精經常食用會影響健康,如話梅等零食的含鹽量就很高,多吃無益,長期攝入大量的鹽分會誘發高血壓。飯後偶爾吃一兩顆是可以促進消化的。 話梅 (Plum) 製作話梅用芒種後採摘的黃熟梅子,俗稱:黃梅。黃梅從樹上採下來洗淨後,放在大缸裡用鹽水泡浸月餘,取出曬乾;曬乾後再用清水漂洗,再曬乾;然後用糖料泡醃,再曬乾―――如此多次反覆,可謂是“十蒸九曬,數月一梅”,最後成為肉厚乾脆、甜酸適度的話梅。這種話梅如果貯藏得好,防潮防蛀,可儲存數年而不變質。 梅子益人,首先在醫藥方面有廣泛的用途。黃姚有這樣的習慣:頭痛時把梅乾肉敷在肚臍眼上;還把青梅汁煮熟後裝入瓶中,一旦肚痛,用筷子蘸點嚐嚐,就會止痛。有人還用白酒浸泡青梅,密封一個月以後,便成了香醇味美的青梅酒。平時常飲一點青梅酒,可治療風溼筋骨痛、扭挫傷和腰肌勞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斂肺、溫脾、止血湧痰、消腫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瀉痢……” 話梅加工工藝 市面上的話梅、話李和特級話梅等多種同類副食品,屬涼果類。這些製品的工藝過程相同,風味不同,只是配方不同而已。這些食品原料來自半成品鹽胚,其加工工藝如下: (1)果胚(即鹽胚)脫鹽: 把乾燥的梅胚或李胚按照三浸三換水的方法(第一次4小時換水一次,第二次6小時換水一次,第三次3小時換水一次),使鹽胚脫鹽,殘留量在百分之一至二上下,果胚近核部略感鹹味為宜。瀝乾水分,用烘乾機或日曬乾燥到半乾狀態。用手指輕壓胚肉尚覺稍軟為度,不可烘或曬到乾硬狀態。 (2)料液製備: 每100公斤半乾果胚的浸液用量如下:甘草2.5-3公斤;精鹽3-5公斤;甜蜜素2-3公斤;檸檬酸1-2公斤;山梨酸鉀100克;肉桂、丁香、茴香粉等各50克。先把甘草洗淨後用30公斤水煮沸並濃縮到20公斤,過濾取甘草汁,然後加入鹽、檸檬酸、甜蜜素等各種配料製成甘草浸漬液。 (3)浸胚: 把甘草香料浸液加熱到80-90℃,趁熱加入半乾果胚,緩慢翻動,使之吸收浸漬液。讓半乾果胚吸收均勻,不斷翻動到果胚吸完甘草料液為止。 (4)烘製: 把吸完甘草液的果胚移入烘盤攤開,以60-70℃溫度烘到含水量不超過百分之十八為止。 (5)成品包裝: 這一製品是乾性食品,具有適宜鹹度,甘、酸、甜、香四味適宜,有生津止渴功效。為符合衛生要求,應廢止傳統日曬成品的落後方法。為遵守食品衛生法,應制止在成品中加入大量糖精。目前發現此製品合格率不高。 名稱的起源 因為是說話,聊天,擺龍門陣時的常吃的零食,所以叫話梅 最初,話梅是說書先生用來潤口的,因說的時間長了,口乾舌燥,(那時候又不如現在這般便利,飲用水說來便來)便含一顆鹽漬梅子在口中,酸鹹的味道刺激味蕾,使唾液分泌津液滿口,便可繼續說下去.(說書先生的"書"稱"話本",其梅亦稱"話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清水沖洗貔貅後可以直接戴脖子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