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林劉建社

    唐義宗李弘簡介

    李弘(652~675),唐朝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母親是武則天。655年時,被封為代王;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廢,改立李弘為皇太子。

    李弘從小就體弱多病,很多事情都不能親力親為,675年,李弘跟著父親來到洛陽,突然去世了,才23歲關於李弘的死因爭論紛紛。其實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被武則天毒死的,因為李弘是武則天掌權的障礙之一,因為唐高宗對李認很是寵愛,晚年時期有讓位的想法,武則天想掌握大權必須除去李弘,當時李弘武則天母子之間已經有很大的矛盾了。首先一點,李弘向唐高宗上書讓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出嫁,這是當面,打了武則天一個巴掌,李弘失愛於武則天,第二件事就是太子選妃,未能如願,武則天最初的選擇的太子妃是,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但定下婚期後,楊氏被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姦汙,婚事遭到破壞,導致兩人的母子關係有很大的緊張。所以武則天毒殺了李弘。第二種,經歷史學家考證現代學者普遍認為,李宏並不是武則天所殺的,而是死於肺結核病。

    其實真實事件是,李弘英年早逝肺癆死於合璧宮,當時父親母親傷痛欲絕到了肅宗時期李泌為了警戒肅宗皇帝不能重蹈覆轍,編造了武則天毒殺李弘的故事,吳兢、韋述在實錄的基礎上編撰國史,劉旳則以為藍本,作誠《舊唐書》,如實儲存了史料。到了北宋,宋祁、歐陽修作《新唐書》與司馬光、範祖禹《資治通鑑》時,意欲醜化武則天形象,據一些查無實據的傳說杜撰出李宏被毒殺的“歷史事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不知道實情在口耳相傳中添枝加葉,於是出現了這樁歷史公案,而真相卻被歷史慢慢沉澱,被人們久久淡忘。

  • 2 # 正史漫談

    作為武則天的長子,李弘於公元675年陪同李治前往合璧宮期間突然逝世。關於他的死因,《新唐書》與《資治通鑑》這兩本史書中略有區別。

    一、史料記載

    《新唐書》稱,“從幸合璧宮,遇耽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

    《資治通鑑》則稱:“太子薨於合璧宮,時人以為天后鴆之也。”

    據其後唐高宗下詔聲稱,李弘的身體較弱,常年生病,被任命為太子後由於壓力加大等情緒原因,導致病情加重。詔書的原文是:“因感結,疾以日加”。為了表示悲痛之情,他給李弘追加"孝敬皇帝"的諡號。唐中宗(李顯,李弘的弟弟)即位後,更是給兄長追加了“唐義宗”的廟號,不過在李隆基的開元年間被廢除。

    個人認為,李弘英年早逝,主要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資治通鑑》之所以引用民間說法,應是基於兩個原因所做的推測:

    其一,當時是李弘與其母親武則天關係日漸惡化關係。

    其二,後來武則天多次殺害自己的子女。

    二、武則天與李弘的矛盾

    對於這一點,史書中說法一致。

    其一,李弘為人寬宏大量、仁慈謙恭,深受朝野愛戴,並且也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喜愛。因此,在當時已心懷不軌的武則天看來,他就成了“眼中釘、肉中刺”;

    其二,由於處事風格的差異,李弘多次忤逆母后的心意。宣城、義陽兩位公主,均是武則天曾經的敵人蕭淑妃所生,因此她倆直到三、四十歲還被留在宮中不得出嫁。李弘得知後大驚,私自向唐高宗請求幫這兩位姐姐解決人生大事,並且獲得了准許。武則天獲悉後大怒,直接把這兩位公主嫁給了值班的禁軍。

    所以,後世之所以將李弘之死與武則天聯絡起來,是因為後者既有動機,也有能力;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她在這方面的經驗非常老道。

    牽涉到宮廷爭鬥,任何事情都會變得撲朔迷離。在武則天時期,骨肉相殘的事情算不得什麼新聞,咱們也別過於糾結,就姑且當李弘是死於疾病,就當給親情留點空間......

  • 3 # 人在旅途詩與遠方

    是不是與武則天有關要從多方面看,直接被害,我認為不太可能,當朝太子又是武則天長子,雖在某些方面有不同政見,但不至於不共戴天。間接造成後果有可能,太子處於相對弱勢,面對複雜的政治生態,想施展主見,特別是不同政見,必將處處受限,壓力自然很大,對太子的身心健康也造成無形的打擊,所以太子弘的人生結果是多方面造成的,我認為不大可能是武則天直接加害的結果。

  • 4 # 希望星晨58298869

    李弘是二十三歲時因病英年早逝的,當時高宗還活著,他的死與武則天沒有直接關係。公元651年,唐高宗將在感業寺為尼的武則天重召入宮,封為昭儀。第二年,武則天誕下長子李弘,由於王皇后無子嗣,高宗當時立的太子是庶長子李忠。後來,高宗廢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李弘由此順理成章地成為高宗的嫡長子。公元656年,高宗廢黜原太子李忠,改立四歲的李弘(此前是代王)為皇太子。

    身為儲君的李弘,受到了父皇、母后的重視。 李弘曾向郭瑜學習《春秋左氏傳》,讀到楚世子羋商臣弒殺君王的史實時,忍不住掩卷發出嘆息說:"這種事作為臣子的人不忍聽聞啊。",郭瑜說:"孔子寫《春秋》,善惡都有編撰,是為褒揚善德,抨擊惡行,勸諫大眾的。”,太子又說:"我是真心不忍聽聞,我請求您讓我改學別的書。"。郭瑜事後大讚太子仁德,隨即為其改授《禮記》。

    李弘重視治學。曾命許敬宗、上官儀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選錄五百篇編整合《瑤山玉彩》,受到高宗的稱讚,還賞賜了絹帛三萬段。當時朝廷大量徵兵,那些因為逃亡或者在規定期限內沒有報到計程車兵會被處死,家人也受到連累。李弘為此上書進諫,為沒有準時報到計程車兵及其家屬開脫罪責,後來高宗接受了太子的建議。

    公元671年,高宗巡行東都洛陽,命太子李弘監國。當時關中遭遇旱災,饑荒嚴重。李弘下部隊檢視的伙食,發現士兵有用榆皮、蓬實充飢。就命令自己的家僕發放米糧。 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是蕭淑妃的女兒,蕭淑妃因得罪武則天被殺害後。兩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在宮中,沒有結婚。李弘發現此事後立即上書請求允許這兩位同父異母的姐姐出嫁,得到高宗准許。

    太子李弘因仁德孝順而得到朝野讚譽,但卻身體孱弱,自幼多病,後期,他的監國事宜多由東宮官員代為處理。公元675年四月,李弘隨父皇出行洛陽,在合璧宮綺雲殿猝然離世,年僅23歲。 高宗悲痛萬分,竟破例追加太子李弘為皇帝——以彰顯其仁德,開了唐朝建國後身為帝王的父親追贈死去兒子為皇帝的先例,可見高宗對太子早逝的惋惜和哀痛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作文our math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