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丨為天地立心丨

    第一、可以看出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人,連續三次去求諸葛亮出山。

    第二、為了達到目的能夠屈尊的人,為了自己的王圖霸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第三、有遠大志向的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請諸葛亮出山便是他當下之務。

    第四、是一個成功的領導,懂得怎麼收攏手下的心思。

  • 2 # 木木趣歷史

    三顧茅廬說明劉大耳朵此人:

    激情四射!

    為何是四射?

    第一。首先當然就是關羽張飛哥倆了,根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劉大耳朵在公元184年起兵的時候,作為扛把子,帶著一群兄弟打黃巾,混威望,搶地盤。這哥時候關二弟張三弟是劉大耳朵的左右護法,剛出來混,要錢沒錢,能帶出去的弟兄也不多,所以啊,這個條件下,兄弟講義氣嘛。一塊吃一塊睡。至於睡的床的大小,我猜測是大通鋪木板床,三個威武的壯漢在一個床上睡,嘖嘖,兄弟感情深厚,基情滿滿,也開始了劉大耳朵基情之路,這基情之路就是佔的“人和”。

    第二。就是我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迷倒萬千少女少婦的趙雲趙子龍了

    根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與雲同床眠臥”

    趙雲在見了劉備之後,一直常常思念。直到找到機會就立馬揚鞭投在了劉備的懷抱,開始了與劉備三十多年的基情生活,自關張兩兄弟獨當一面不在老劉身邊的時候,老劉更是獨寵趙雲。趙雲為啥將銜不高?因為他是秘書長、保安隊長,需要和老劉睡一個床,時刻保護老劉的安全。

    第三。“亮有一計”。

    在《三國志》記載:先主(劉備)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雖然並沒有直接記載劉備和諸葛亮同床而眠,但是可以推斷出來。諸葛亮和關羽關係不太好,大概是爭寵,你懂得。劉備也說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這一鐵證。(夫妻是魚魚相濡以沫,基友是魚水相互依存)

    所以,說到這裡,三顧茅廬時期,劉備最後一次去的時候選了個好日子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床上睡覺。劉大耳朵知道讓關羽、張飛進去肯定壞事,讓他們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靜靜的看著。求“亮”若渴啊,諸葛醒來被老劉嚇一跳,哪TM跑家裡床邊見人,怕被再次騷擾所以只得屈服,但後來,老劉還是“以德服人”了,哈哈。

    最後來個段子:

    話說劉備在洞房花燭夜當晚,傻笑的對著嬌妻說:“該是老二出場的時候了!” 頓時,關羽破門而入,大喊道:“多謝大哥!”接著說:“就讓你見識見識我這小弟的厲害!” 話音剛落,張飛躍窗而入,大喊道:多謝二哥……

    劉備:三弟,沒事的,今晚大哥疼你!關羽:。。。。這三兄弟真是基情四射啊。。。

    上述除三國志記載,其餘均為搞笑,供大家一樂。

  • 3 # 煮茶道史

    誰能知道,在劉備與諸葛亮之間,曾有一戰。

    這一戰雙方以智計比拚,攻守之精彩,後世奉為經典。

    既然以智計較量,勝者是誰?還用說嗎?

    是的,你沒有聽錯,最終諸葛亮甘拜下風。

    有一句話叫做劉備識人,諸葛亮用人。

    單從發現人才,選拔人才上看,劉備和曹操不愧為雄霸一方的人主,具有常人無法測度的識人之明和恢宏氣度。

    具體的表現可見於三顧茅廬。當劉備確定諸葛亮就是自已要找的人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送出四個大字,那就是給足面子。

    華人自古以來都講究面子,士族子弟尤甚。面子這個東西,既是自己掙的,也有別人給的。諸葛亮身為士族子弟中的佼佼者,一向自恃清高,美色與錢財已經不可能對他有所誘惑,他所需要的是人臣應有的至高待遇,也就是一個十足的面子。

    可以說,這是每一個士族子弟從小就揮之不去的夢想。諸葛亮當然也不例外。以致於在以後的知識分子的心裡,三顧茅廬儼然己成標杆,若是能得人主如此待遇,那是身為人臣最大的榮耀。

    所以當劉備第三次踏上臥龍崗時,諸葛亮再不猶豫,立馬出山。他既然得到了他要的面子,就無法矜持下去,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他如果要出山入世,建立不世功勳。劉備就是他唯一的選擇。

    也就是說,劉備之於自己,遠比自己之於劉備更為重要。

    原因非常簡單,諸葛亮既然判定了天下三分之勢,他就只能在曹操,孫權,劉備三家中任選其一而從之。其它人等絕不考慮。否則,他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隆中對的悖論立現。

    正如他在隆中對中所言:(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此時的曹操,如日中天,人才濟濟。諸葛亮如果選擇他,助其一統天下的機會最大。但是,若想讓此時的曹操為了一個無名小卒三顧茅廬,絕無可能。便是屈尊南陽一趟恐怕亦難,除非諸葛亮自降身份,親自前往。

    而這恰恰是諸葛亮作為士族子弟的驕傲和自尊所不允許的。套用《沙家浜》裡的一句唱詞:《這小曹,一點面子都不講》。那還能怎麼樣?只能拜拜您呢,孟德兄。

    接下來再看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選擇孫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諸葛亮的二哥此刻己在東吳為臣了。當時世家豪族都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那就是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唯有如此,那麼將來無論誰勝誰敗,都不致於遭滅門之禍,自己的家族勢力才可以得到延續傳承下去。

    既然三去其二,劉備理所當然就是唯一的人選了。.然而,問題來了,劉備身為人主,雖然暫時落魄,但以他的眼光難道自始至終就沒有看到這一點嗎?

    當然不會。應該說從徐庶舉薦開始,到三顧茅廬,劉備早己洞察到這是諸葛亮佈下的一個局。這個局構思別緻而新奇,佈局宏大而深遠,其用心程度說明了諸葛亮渴望明主的迫切心情,同時也證明了諸葛亮自己超人一等的無匹智慧。

    這種智慧是劉備所欣賞的,也是他一直尋求卻未得的東西,所以他乾脆看破而不說破,投其所好,配合諸葛亮完成了這場人臣遇明主的大戲。諸葛亮得此際遇,敢不肝腦塗地。

    世人皆說,三顧茅廬成就了諸葛孔明,即使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營銷案例。

    但三顧茅廬這個故事最大的嬴家卻是劉備。諸葛亮只是把自己推薦給了劉備一人,而劉備卻把自己推薦給了所有的天下人。就憑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之名,還怕天下英才不能為我所用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落後星魅力何在,我們找進化到完美狀態。這是哪首歌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