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千百年來,布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民歌、故事、神話、寓言、諺語、歇後語和謎語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種類有古歌、敘事歌、情歌、酒歌和勞動歌等;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和重唱;曲調分“大調”、“小調”兩種。“大調”用於婚喪等隆重的場合,音調高昂大方,引人入勝。“小調”則在月夜或“趕表”談情說愛的時候唱,音調柔和、婉轉、活潑動聽。戲曲以地戲和花燈著稱,情節生動、優美。常見的舞蹈有織布舞、獅子舞等,動作協調,矯健輕捷。樂器有嗩吶、月琴、姊妹簫、鑼、銅鼓等。銅鼓是歷來受珍視的傳統樂器,遇隆重節慶方能敲擊,在喪葬和祭祀中須由鬼師敲擊。工藝美術以蠟染素負盛名,色調純樸,圖案美觀。編織品如荔波竹蓆和平塘斗笠,馳譽四方。風俗習慣布依族的服飾特色是潔淨淡雅和莊重大方。男子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花圍腰,也有著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百褶長裙的。節日裡還佩戴各種銀質首飾。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於河谷平壩上。富有地區特點的“幹欄”樓房,上層住人,下層圈牲畜和存放柴草。布依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國前,布依族地區還盛行“趕表”習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節日、趕場或外出勞動的機會,聚集在一起對歌,女的看中男的?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繡好的繡球,拋給對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約到會場不遠的地方,對唱山歌,傾吐愛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們很難結成終身伴侶,建國前締結婚姻須門當戶對,重彩禮。父母包辦的早婚稱“揹帶親”。布依族有些地區還盛行“轉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稱“座家”的習俗。布依族的葬禮在近代實行棺葬,須請巫師開路,有砍牛辦齋超度死者的,謂之“打嘎”。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建國前,普遍信仰鬼神,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節日除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外,還有“四月八”、“六月六”。“四月八”又稱“牛王節”,須蒸糯米祭祖和給牛吃,並讓牛休耕一天。“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節日,僅次於春節,布依語稱“更將”。人們賦予它各種神話傳說,有的地區相傳為紀念布依族起義領袖的節日。
文化藝術千百年來,布依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民歌、故事、神話、寓言、諺語、歇後語和謎語等。以民歌最具特色,種類有古歌、敘事歌、情歌、酒歌和勞動歌等;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和重唱;曲調分“大調”、“小調”兩種。“大調”用於婚喪等隆重的場合,音調高昂大方,引人入勝。“小調”則在月夜或“趕表”談情說愛的時候唱,音調柔和、婉轉、活潑動聽。戲曲以地戲和花燈著稱,情節生動、優美。常見的舞蹈有織布舞、獅子舞等,動作協調,矯健輕捷。樂器有嗩吶、月琴、姊妹簫、鑼、銅鼓等。銅鼓是歷來受珍視的傳統樂器,遇隆重節慶方能敲擊,在喪葬和祭祀中須由鬼師敲擊。工藝美術以蠟染素負盛名,色調純樸,圖案美觀。編織品如荔波竹蓆和平塘斗笠,馳譽四方。風俗習慣布依族的服飾特色是潔淨淡雅和莊重大方。男子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花圍腰,也有著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百褶長裙的。節日裡還佩戴各種銀質首飾。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於河谷平壩上。富有地區特點的“幹欄”樓房,上層住人,下層圈牲畜和存放柴草。布依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國前,布依族地區還盛行“趕表”習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節日、趕場或外出勞動的機會,聚集在一起對歌,女的看中男的?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繡好的繡球,拋給對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約到會場不遠的地方,對唱山歌,傾吐愛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們很難結成終身伴侶,建國前締結婚姻須門當戶對,重彩禮。父母包辦的早婚稱“揹帶親”。布依族有些地區還盛行“轉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稱“座家”的習俗。布依族的葬禮在近代實行棺葬,須請巫師開路,有砍牛辦齋超度死者的,謂之“打嘎”。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建國前,普遍信仰鬼神,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節日除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外,還有“四月八”、“六月六”。“四月八”又稱“牛王節”,須蒸糯米祭祖和給牛吃,並讓牛休耕一天。“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節日,僅次於春節,布依語稱“更將”。人們賦予它各種神話傳說,有的地區相傳為紀念布依族起義領袖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