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鄒小生健康養生之路
-
2 # 戀曲人
人人平等,是理論上的說辭,這也不過是統治文化的一種標榜。
尊卑有別,是實踐過程中的必然,說的是人性的本源,不矛盾。
-
3 # 中式文化解讀
人人平等和尊卑有別並不衝突。
首先我們來講人人平等,平等是建立在人格與人格對等的基礎上,不論身份地位,不論出身,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互相尊重,這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所必須達成的共識。
其次,我們來說尊卑有別,這裡需要正確解讀,尊卑有別不是說貴賤之分,而是說要有禮數,知禮懂禮,知道如何尊重別人,懂得謙卑,這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所必須具備的品質。
所以說,兩者不但不衝突,而且都是必須具備的品質。
-
4 # 感照
男女平等,萬惡之源。因為……女人不會也不可能養漢,而獲得與男性一樣的經濟地位,無疑會導致家庭危機,進而產生社會危機,然後社會問題,影響穩定!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5 # 國內ERP專題
其實不矛盾,也不是一回事
我們往往誤解了禮儀,不瞭解禮儀的初心,所以才將兩個概念混淆
禮儀道德仁義,沒有禮就不能成就;
教導訓誡人民端正風俗,沒有禮就不能完備;
論辯爭執,沒有禮就不能解決;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間,沒有禮就不能確定;
為學習仕宦所需的知識而侍奉師長,沒有禮就不能親密融洽;整肅朝班治理軍隊,官員到位執行法令,沒有禮就沒有威嚴;臨時的祭祀和定期的祭祀,供奉鬼神,沒有禮就不能虔誠和莊重。
因此君子以恭敬、節制、退讓來彰顯禮。
鸚鵡能說話,始終是飛鳥;
猩猩會說話,也始終是禽獸。現在作為人而沒有禮,即使能說話,不也是禽獸的心態嗎?只因禽獸無禮,所以父子才共一雌獸。因此聖人興起,制定禮來教育人,使人們有禮,知道將自己與禽獸區別開來。
再如何平等,你也不能與你的父輩稱兄道弟,這是禮儀中規則,用來約束人們道德行為,塑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人人平等人人平等則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平等,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平等。如:
生存權,每個人都生存活下去的權力,對於自然法則而言這是平等的,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不同的人能力不同、付出的努力不同,獲取的社會資源了不同,在做某些事時,其機會是不能用平常的“平等”兩個字來衡量。但總體而言,也算是平等!
春秋時期墨子對“公平”這個問題已經深入解釋,但只能是說說而已,無法實現的。
墨子主張公平正義,這是我們要的;主張人類幸福,也是我們要的。但他主張的公平正義,卻要靠吃苦耐勞、赴湯蹈火去實現;他許諾的人類幸福,對大多數人來說卻是苦哈哈的。也許,在墨子看來,只要大家平等地過苦日子,就是幸福。如果像他這樣,領導人帶頭過苦日子,芸芸眾生就更應該歡欣鼓舞,感恩戴德。可惜他想錯了。
人民群眾的願望,是既要平等,也要過好日子。人人破衣爛衫,餐餐粗茶淡飯,天天勞動不止,還不準有娛樂活動,這樣的日子恐怕沒人想過。
所以,二者應用的範圍不同,所以放在一起解釋則有點牽強附會了!
回覆列表
首先要明白,真正的平等是什麼。
平等的含義有大有小,大的方面來說,眾生皆本性平等!佛在大徹大悟圓滿成佛時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可見我們人人本性,自性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從小的方面來說,人人生命平等,不管是帝王宰相,還是平民百姓,一生都只有一條命。
這是講從根本上平等。那事實是為什麼又會有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不平等呢?這就又需要知道,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因果迴圈才能完全明白。
佛說我們是分段生死,根據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來了解的。我們道家講的因果報應也說出來了: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無量劫來,我們在六道輪迴中,輪轉無窮,未成曾休息片刻。做善修福,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羅),作惡受報,生三惡道(畜牲、惡鬼、地獄),一切的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無不是自身 身、口、意所做,皆是自性感召!
每個人修福,積功累德不同,所感環境受用自然不同。這就是不平等的根源,要是人人都做善修福,積功累德,那樣不平等就會慢慢減少。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喜歡的往往是我們不想去做的,但是沒有好的原因,哪會有好的結果?想吃蘋果,必定需要先種蘋果樹,種了桃子樹,那當然結不了蘋果。我們想要獲得財富,一個是需要自身的努力,第二個要財佈施給社會大眾;想求智慧,那就多去開導別人,把自己的知識分享給人,自己心量擴大,自然就開智慧。
既然知道了緣由,那我們就應當遵紀守法,問中“尊卑有別”,我覺得是指各安其道,富貴安於富貴,貧窮安於貧窮,此處的安是安於本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而不是自暴自棄。
雖然命運前世註定,此世若能積德行善,廣做功德,同樣也是可以轉變運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心善必定感召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