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兔頭

    每個人的口語表達方式都不一樣,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有些刻薄,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沒有什麼壞心眼。

    有的人看上去說話很溫柔,實際他的內心在打著小算盤,在你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往他設下的陷阱裡跳。

    說話不好聽的人,只是他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說話就是這麼直接,乾脆,豪爽,反正覺得自己又沒有惡意,從而養成了一種習慣,所以在語言表達方面容易讓人誤解。

  • 2 # 兮之語堂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人了,這種人其實就是俗話說的“刀子嘴,豆腐心”。

    這類人基本是:“色厲內荏,外強中乾”的“紙老虎”。這樣的評價也許從表面上來看是“貶義”的,但其實,從內心我是心疼10000+的。

    這類人是很可悲、可憐的,之前我一直就屬於這類人。

    我個人認為有幾種可能的原因,分享一下:

    1.認知錯誤

    這類人經常會把“好好說話”等同於“能力低下”,把“溫柔”等同於“示弱”。

    通常情況下,他們對越親近、熟悉的人,越會“兇悍”,對外人,陌生人會客客氣氣的說話。

    因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那樣兇悍的對外人說話,外人不領情,而熟悉的人則會包容他們,其實這種包容的背後是什麼呢?是家人們對他們的愛啊!

    舉例

    單位還有個姑娘,每次她都會幫助別人,誰有點困難,她都是最靠譜的那個人。就是說話總是特別“橫”。

    她總是覺得如果溫柔客氣地表達,顯得她不夠有“底氣”,不夠有“氣勢”,她不願意讓別人覺得她很“弱”。

    我覺得這個姑娘就是把“溫柔”當作“示弱”。

    其實,示弱沒有什麼不好,能夠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自己心平氣和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讓聽的人也舒服,這是一種技巧和能力。

    在這點上,建議大家都看看馬歇爾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

    2.看似強勢、自負;實則內心脆弱、自卑

    他們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強勢,讓別人更尊敬他們,甚至是敬畏他們。

    比較“生硬”的表達,讓他們的話語看起來有力量,這種話說出來一般會帶有“威脅、抱怨、指責”的語氣。

    他們用這樣的語氣、態度,掩飾內心的溫柔與脆弱。

    舉例:

    晚上11點半,張叔坐在沙發上打著盹兒,放平時這點早就睡覺了,但今天閨女一直沒回來。

    雖然晚上給打了電話說跟朋友在外面吃飯,10點半又打了電話說一會就回來了,讓老爸先睡,可張叔哪睡得著啊。

    閨女一進屋,張叔就說:“我告訴你,只要你在這家裡住,你就得聽話,你這還沒結婚,沒嫁人呢,在家裡就得守規矩,這一個大姑娘,這麼晚回來,像什麼樣啊!!”

    一個老父親對寶貝閨女的擔心,一定要用這樣的“生硬”的話語來表現嗎?

    “爸爸擔心你!”這句話,說出來會怎麼樣呢?

    但是張叔不願意,也不想,這麼多年,他一直就是家裡的“中流砥柱”,他覺得家裡人如果尊重他,就應該服從他。所以,無論從各個方面,張叔都是表現的很“剛”,他覺得這才是男人該有的樣子。

    3.不善於表達感情

    很多華人都比較傳統,不太善於把自己的愛表達出來,就好像一正常表達出來,對方會“驕傲”似的。

    舉例:

    鄰家大媽,人特別熱情,經常聽見她跟他們家孩子嚷嚷:

    “XXX,趕緊來吃飯,都跟這當大爺呢,天天伺候你們,別找我過去揪你啊!”

    其實大媽每天都琢磨著給家人弄點什麼好吃的,弄好了之後,就想讓家人趁熱好好品品她這菜做的怎麼樣。

    4.不懂得換位思考

    舉例:

    單位李姐就是這麼一位愛幫人分析、熱情的人,她喜歡給人出主意,但是伴隨著她的主意、分析,一般都會聽到一些對他人的指責、抱怨。

    小劉那天在單位說起,自己的男朋友把工作辭了,天天在家打遊戲,也不去找工作,這兩個人還打算結婚呢,這樣下去的話,能不能繼續處下去,都是個問題。

    李姐聽聞上來就說:

    “我跟你說,小劉,這樣的男人可不能找,一點責任感都沒有。”

    “當初給你介紹XX部門的小張,那條件多好啊,你當初非不同意,非要跟這個好,你看看現在,這怎麼弄!”

    “你給你物件下個最後通知,三個月之內不找工作,就分手!”

    “你說說你,你們這處了三年了吧,馬上你就30歲了,跟他耗,耗不起啊!”

    “我說劉啊,回頭李姐給你介紹物件,你放心吧!”

    李姐說的沒毛病,也許就是把小劉當閨女一樣,才這麼說。

    可是我想小劉聽著真心的不舒服吧,畢竟在一起那麼長時間。

    李姐是好意,但她沒有考慮小劉的心情,也沒有換位思考。

    4.地域文化特點

    另外,有一些人無論對誰都是這樣,作為一名地道的北京人,我身邊的很多老北京說話都是“耿、喪、倔”。

    我想這可能是一種文化特點,作為祖祖輩輩在皇城根腳下生長的北京人,他們骨子裡有種“傲氣”,也許這種“傲氣”在外人看來是一種虛張聲勢的假招子,但是不得不承認,北京人就是有這麼一股“誰都看不上眼”的勁頭!

    外人可能很難理解這種文化,北京古道熱腸,但說話有時候能把人“噎”的氣不得惱不得,那種“話糙理不糙”的句句戳你心窩子的話,人家還真不是什麼人都跟你說,那還得是看的起你,才這麼說你!

    我這種脾氣、說話方式,不知道是不是有這種文化背景有關係!(捂臉笑...)

    這種人,很值得同情,他們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一心為他人好,甚至不惜“得罪”別人,也要將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別人,“掏心掏肺”地將自己的一顆赤誠之心用“暴力的語言"表述出來,這真的是最不划算的一種行為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考行測突破80分,真的可能嗎?應該怎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