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齋雜談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國時期南韓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人 ,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韓非子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將老子的辯證法和荀子的樸素唯物主義融為一體,也是先秦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集儒、道、法三大思想流派的精華於一身。韓非是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李斯的同學。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呈現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由於李斯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通天大計,而首要目標就是南韓,但作為南韓公子的韓非與李斯政見相左(韓非主張存韓滅趙),妨礙秦國統一大計,於是李斯就向秦王講韓非的壞話。他說:“韓非是韓王的同族,大王要消滅各國,韓非愛韓不愛秦,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決定不用韓非,把他放走,對我們不利,不如把他殺掉。”秦王輕信李斯的話,把韓非抓起來。 廷尉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服毒自殺。韓非人雖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卻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韓非子》為秦國治國經要。幫助秦國富國強兵,最終統一六國。

  • 2 # 路遙lgy

    韓非子,戰國後期最著名的思想家。南韓國王的兒子,被稱為“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喜刑名法術之學”,是法家的創始人,是中央集權制最早的理論提出者。

    南韓當時是最弱的諸侯國,總是被欺負。韓非子多次上表父親韓王(韓恆惠王),建議其進行改革,韓王聽不進去。韓非子很鬱悶很失望,他縱觀一些由弱變強的國家事例,“觀往者得失之變”,寫下了《孤憤》,《古蠧》,《內外儲》,《說林》,《說難》五部著作,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法學思想,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悲憤。

    《史記》記載,秦王看到了韓非子的《孤憤》和《古蠹》兩本書後,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秦王對韓非子的書很欣賞,就問李斯是何人所著?李斯說是南韓的韓非子所寫。秦王后來就命攻打南韓,是要見到韓非子。韓王不能招架秦國的進攻,就命韓非子出使秦國。

    韓非子到秦國後,秦王讓其說說對秦國的發展展望。可是,韓非子是個“口吃”,於是就用筆寫下了長篇論述。結果被李斯,姚賈嫉妒,在秦王面前說韓非子是南韓公子,一心向韓,不如“過法誅之”,秦王聽從了建議,下令將韓非子下獄。不久李斯派人送毒藥給韓非子,韓非子要見秦王不得見,含恨死如。後來秦王后悔時,也已經晚了。

    關於韓非子的死,《史記》上是這樣說的。有很多不同說法,李斯將韓非子介紹給了秦王,為何又嫉妒他陷害他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秦王多疑。他雖然喜歡韓非子的學術思想,但其懷疑不信任韓非子。這樣一個人才不能為自己所用,被別人所用,勢必對自已形成威脅,所以韓非子只能死。

    另外還有說是,南韓派人遊說秦王修“鄭國渠”時,韓非子在其中積極周旋,後被秦王說這是一起弱秦的“間諜”事件,而李斯正是這種說法支持者,這樣李斯必然與韓非子產生針鋒相對的立場。所以韓非子被下獄毒死,韓非子是為了保護南韓而死。

    韓非子,公元前約280年——公元前233年!

  • 3 # 喜歡打豆豆小老虎

    韓非子(約公元前280~233年),戰國時期南韓王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張“法治”思想。在群雄爭霸的戰國,他的這種封建君主專制理論很適應當時的形勢,應該說他算是戰國諸國眼中的香餑餑了,那他到底因何而死於秦國,這其中是否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根據史書記載,韓非口吃,不善言談,長於著書,使秦之時,被同學李斯等讒言所害,入獄,後服毒自殺。

    韓非生於南韓貴族,在他學有所成時南韓卻日益衰敗,韓非多次上諫韓王,希望變法圖強, 卻不被韓王所用。但是秦王看到了韓非子的《孤憤》和《古蠹》兩本書後,非常欣賞韓非的才華,他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但是韓非卻很是愛國,不願意去幫秦國,於是秦國攻打南韓,韓王毫不吝惜的將韓非獻出,美名曰“派遣秦國”,就這樣,韓非到了秦國。

    韓非到了秦國之後,馬上就受到的秦王嬴政的接見,秦王非常賞識韓非,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韓非在秦國受到了重用。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韓非這個一流的學者引起了一流政治家李斯的嫉妒,他感覺自己不如韓非,地位受到了威脅,於是向秦王進讒言,大致意思是說,韓非是南韓公子,他能真心為大王您嗎?現在大王想吞併諸侯,南韓亦為諸侯之一,而韓非終究想著南韓,不會為秦國真正效力,大王留他無用,又不能放虎歸山,不如找個過錯把他誅殺吧。一向對李斯很信任的秦王覺得李斯說的有道理,便下令查辦韓非,將韓非關進囚獄。而李斯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深諳夜長夢多的道理,為了儘快剷除這個異己,不讓韓非有申訴的機會,派人送去了毒藥,韓非含冤而死。待秦王后悔時,發現韓非已經死了,李斯說韓非是畏罪自殺,但是人已經死了,也只好認了。

    以上就是韓非死亡的過程及原因,但是大家知道秦王是看了韓非的文章才想得到此人的,而把韓非的作品介紹給秦王的正是李斯。若李斯是嫉賢妒能之人,又為何把韓非的作品介紹給秦王呢?而且李斯作為韓非的同學,為什麼要進讒言殺死韓非呢?

    竊自以為,戰國時期,各方諸侯都是極力保全自己,秦國在崛起後,逐漸成為其他諸侯國的最大威脅,南韓派韓非出使秦國,最大目的就是保全南韓。而韓非來到秦國他的政治主張是君主集權,作為南韓貴族的他,也不想自己的祖國滅亡,而李斯的政治立場卻是兼併六國,兩個人政治立場相左,一個忠心秦國,一個熱愛南韓,長久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韓非必然要破壞李斯攻打南韓的計劃,而李斯站在秦國的角度,必然要揭穿韓非出使秦國的目的。這樣,韓非和李斯之間的矛盾衝突,並不是單單的個人嫉賢妒能的衝突,而是立場決定命運了。所以,而韓非死後,秦王雖然後悔,但也僅僅只是簡單的後悔而已,並沒有追查,更沒有為韓非正名,從秦王對韓非的態度來看,韓非的死因多數是因為政治立場的問題了,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歷史中關於韓非的死因還有多種版本,雖然韓非含冤而死,但是他的理論卻為後世所用而且影響至今,也可謂源遠流長了,也算死得其所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洲丁香哪個品種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