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巴山夜雨醉東坡

    蘇軾博學多才,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可謂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標籤。

    林語堂曾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這個評價確實很中肯

    標籤一 千古文豪

    蘇軾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他寫下的流傳千古的文章、詩詞。

    蘇軾的文章體裁多樣、個性鮮明、汪洋恣肆,隨物賦形、自然天成。他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並駕齊驅,譽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蘇文擅天下”,同為“唐宋八大家”。其代表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體現了中國文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精神。 其文包羅永珍:政論、策論、遊記、小品、序跋,應有盡有!

    蘇軾的詞內容廣度、表現深度皆超越前人,他“以詩入詞“,將廣闊的社會生活納入詞的表達領域,一掃唐五代柔靡氣息,開創豪放一派。其詞格調清新豪健,題材廣闊,揮灑自如,氣勢磅礴,被譽為豪放詞開宗立派之作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成為“千古絕唱”。

    蘇詩想像奇絕,清新豪健,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在宋代詩人中首屈一指。詩歌代表作有:《和子由澠池懷舊》《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望海樓晚景》《雪後北臺書壁》《飲湖上初晴後雨》 《贈劉景文》等。

    標籤二 藝苑宗師

    蘇軾博學多才,不僅是文學家、詩人、詞人,蘇東坡還是書法家,畫家、發明家、工程師、音樂家,在眾多的藝術領域,他都表現出超乎時人的卓越才能。

    蘇軾的書法能夠融會百家之長,獨闢蹊徑,自成一體,形成豐腴跌宕、大度碩美的風格,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其代表作《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在繪畫上,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的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蘇軾開創文人詩、書、畫結合一代新風。其代表作《枯木怪石圖》被視為稀世珍品。

    蘇軾一生有很多發明:東坡帽、東坡扇、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茶、東坡酒、東坡硯等。蘇軾好美食,他一生髮明瞭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餚。蘇東坡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他把五代時一種帽子改造成戴摘方便的高筒短簷帽,時人將蘇東坡的這種帽子稱之為“子瞻樣”、“東坡帽”。逢節日,幾乎青一色的子瞻帽流動於大街小巷,很是顯眼。“蓋元祐之初,士大夫效東坡頂短簷高桶帽,謂之‘子瞻樣’。”

    蘇軾築蘇堤。元祐四年,蘇軾知杭州。由於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湖水逐漸乾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蘇軾率眾疏浚,動用民工20餘萬,恢復舊觀,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把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名曰“蘇堤”,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標籤三 天生樂天派

    蘇軾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他在劇烈的政治波折中歷經宦海沉浮、牢獄磨練、三次被貶,非但沒有被生活的艱難困苦所打倒,反而使他的內心慢慢趨於冷靜而脫俗,令他的性格變得曠達而超然,也讓他的人生境界達到另一個高度。

    他一生中最驚險的一幕是在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新黨陷害入獄,新黨人慾將其至於死地。獄中的蘇軾最初驚荒不已,深知此次凶多吉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天生樂天”的心態又佔據上風,安然食宿。一天晚上,蘇軾已經睡著了,忽然牢門開啟,一個新犯人被送了進來,蘇軾也未加理睬,繼續睡自己的覺,不一會便鼾聲如雷。到了四更天,蘇軾被那個新來的人犯叫醒,那人連聲對蘇軾說:“賀喜學士,賀喜學士!”,蘇軾被說的莫名其妙,忙問怎麼回事?那人卻說:“您只管睡覺便是。”說完拎起包袱就走了。原來,那個太監是神宗派來觀察獄中表現的,聽說蘇軾坦然入睡,神宗高興地說“我早就知道蘇軾心中無事,心裡沒鬼”。

    最終,吉人自有天相,蘇軾入獄五個月後在多方力量的營救下最終免於死罪,被貶黃州。在黃州,他寫下了最能體現他樂觀面對困境的是那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蓑煙雨任平生,象徵蘇軾一生所遇的人生的風雨、政治的風雨,但任憑這風吹雨打,蘇軾大吼一聲“誰怕”!我自歸去,哪怕前路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自是蘇軾一生樂觀的最佳註解!

    標籤四 有氣節計程車大夫

    縱觀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顛沛流離,但他窮達如一,始終堅守直言敢諫、愛國愛民、清正廉潔的政治操守。正如他在《杭州召還乞郡狀》中所說的那樣,“守其初心,始終不變”!

    在宋神宗一朝,重用王安石推行變法,蘇軾最初也是反對變法的,極論新法不便。於是新黨攻擊他,以致外放,甚至因詩獲罪,差點死在獄中。但在新黨失利,舊黨啟用蘇軾後,蘇軾也反對全部推翻新政,主張“參用所長”,招致舊黨“臺諫諸人”與之為仇。於是,他受到新黨、舊黨左右夾擊,不安於朝。在新舊兩黨黨爭中,蘇軾不做騎牆派,不阿諛奉承、直言敢諫,屢受排擠。自知不容於朝,在元祐六年接到承旨召還的聖旨後,蘇軾三次上疏辭免翰林學士承旨,皆未獲準。於是,蘇軾再上此《杭州召還乞郡狀》,極力表達自己乞求外放之心。他在文中感言“臣若貪得患失,隨世俯仰,改其常度,則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其初心,始終不變,則群小側目,必無安理。”在朝堂,若繼續堅持直言敢諫,則朝堂上的小人必然不快,朝廷也無法安寧。作為有氣節計程車大夫,蘇軾寧願成全自己的堅守與初心,在地方上為官,為百姓辦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活要多糟糕才算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