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彼岸歷史
-
2 # 抱影無眠夜歸人
第一:這三位平民出身,都做到唐朝節度使,封疆大吏手握兵權。
安祿山曾任平盧節度使,
史思明曾任河北節度使
朱溫曾任宣武軍節度使
第二:都稱帝,
安祿山,大燕皇帝,
史思明,大聖周王,大燕皇帝
朱溫 ,梁帝
第三:都不拿說謊當回事,會騙。反覆叛亂。
安祿山為了爵位曾認楊貴妃做乾媽,每次進宮先去覲見楊貴妃,還和唐明皇說胡人母親大過父親。每次都哄得唐明皇龍心大悅,於是平盧節度使就到手了。
史思明:騙來的將軍,史思明原名叫史幹,因逃債跑到一個少數民族的領地,被捉後,面不改色心不跳,吹到:“我是大唐來使,殺我你們會有滅族之災。”首領深信不疑,待若上賓。首領最終派100人和瑣高與他回唐,當進入平盧時,史思明誘騙平盧守將說:“少數民族派了瑣高假借朝見名義要行行刺之事”,平盧守將在這些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把他們殺掉。活捉了瑣高,幽州節度使上書請功,從此官運亨通,平步青雲升為將軍。安祿山反,史思明為先鋒。後歸唐任河北節度使。再叛唐稱帝。
朱溫:本就是黃巢手下,黃巢任命朱溫為同州(今陝西渭南大荔縣)防禦使,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派三萬人攻打朱溫,朱溫終投降,認王重榮做舅父。唐朝廷任朱溫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封梁王。成為割據裡大佬。將昭宗殺死,立哀宗。天佑四年(907年)朱溫接受哀宗禪讓,建國樑,即後梁。
-
3 # 星火辰
三人都是唐朝的叛臣賊子,又都死於各自兒子手上,這恐怕是他們最大的相同之處了。除此之外,三人的相同處並不太多,分幾方面列給朋友們看看。
一、三個人的出身不同
說三個人都是平民出身,其實不正確。朱溫的確是平民出身,但史思明原本是突厥王姓的阿史那氏,很可能不是平民,只是衰敗了而已。而安祿山呢,母親是和突厥王族有密切聯絡的阿史德氏,後來又嫁入姓安的胡人將軍家族,僅僅從安祿山、史思明會多國多族語言來看,這二人應該不是簡單的平民。
二、三個人的發家不同
安祿山、史思明自然都是唐玄宗提拔起來的,但二人是不相同,安祿山是自己很會混,年紀輕輕就飛黃騰達,當了二十多年的軍隊高層。而史思明呢,顯然打仗比安祿山厲害,但卻沒安祿山會混,靠著是安祿山的好兄弟,直到四十多歲才發跡。朱溫就和二人大不相同了,他是靠跟著黃巢造反起家的,後來投降唐朝,當上了節度使。
三、三個人的勢力大不相同
無疑,安祿山的隊伍是來源最為豐富的,其中既有其親手提拔的漢人、胡人將軍,也有在唐朝朝廷裡不得志計程車人,安祿山為造反準備了十多年,其初起時就勢力龐大,一戰而下唐朝洛陽,再戰而下長安。史思明不同,最初安祿山才給了他幾千人的隊伍,靠著他自己很能打,打出一隻自己的隊伍來,然後在安祿山之後成為叛軍首領。朱溫呢,原本有他一群一起造反的老兄弟,但初起時勢力不大,這和朱元璋很像,靠著他狡詐、能戰,逐漸成為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四、三個人的結果也大不相同
雖然都死於其子之手,但朱溫好歹建立了個後梁朝,安祿山呢當了大燕皇帝沒幾天,史思明就比二人好像還低些,雖然也稱帝了,但不被大家所知道。
五、再說三個人的相同處
都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災難,但性質是不同。對唐朝皇室來說,這三人都是大禍害。但是呢,安祿山、史思明是純粹的破壞,而朱溫,其實對結束唐末區域性的分裂、安定百姓,還是有一定功勞的,雖然其個人道德極低。
三人都是於兒子之手。安祿山、史思明都是愛小兒子,被大兒子所殺。而朱溫有些奇特,是愛義子,被親兒子所殺。但從這件事來看,其實朱溫比安、史二人有遠見。安史都是被私愛弄昏了頭,而朱溫看到了義子朱友文比他幾個親兒子更有能力,更能應對亂世的一面。
回覆列表
三人最大的共同點是會破壞而不懂建設——他們的短暫“成功”源於這一點,而他們迅速敗亡更是源於這一點。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叛亂,它的持續時間之長(公元755年12月—公元763年2月)、波及範圍之廣(淮河以北皆為賊屬)、歷史影響之壞(盛世大唐由此而衰)均為世之罕見,此亂過後的一個半世紀裡,大唐除了宣宗、憲宗的短暫迴光返照,幾乎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像一個沉痾纏身的孱弱老人,直到被朱溫所篡才得以解脫。
安祿山、史思明兩人履歷如出一轍:兩個生長於帝國邊疆上的小混混,陰險狡詐又悍不畏死,竟然在盛世的環境中掀起了崩塌帝國的滔天巨浪。755年12月,安祿山自范陽起兵,一個月佔領東都洛陽,七個月佔領首都長安,玄宗西逃,安祿山奪得大唐半壁江山,大唐在建國近140年後彷彿要迎來改朝換代。
且慢,如果用我們傳統史學家的專用語來評價的話,就是安祿山自身的“侷限性”讓他止步於此。其實,他的敗亡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從范陽到洛陽再到長安,安祿山一直在重複一件事:燒殺搶掠——“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舊唐書》)。另外,安祿山從東京和西京所掠珍寶,大都運往范陽存放——這讓人想起了項羽的“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何等的短視!
安祿山意外死後,史思明幾乎重複了一遍安祿山的軌跡,區別是堅持的時間長一點,這不是因為他安祿山能打,而是得益於唐肅宗李亨的無能,非得為了面子工程收復兩京,讓史思明得到喘息的機會,延長了敗亡的過程。
朱溫總體上來說要強於安、史,他雖然兇殘而且反覆無常,但是,他具有一定的戰略眼光,打仗也有一套,他投黃巢、叛黃巢、殺黃巢、算計李克用都顯示了其梟雄之性,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又顯示了其遠勝於同時代眾人的勃勃野心。不過,他也僅止於此,篡唐建梁之後,他便無視虎視眈眈的李克用,躲進並不穩定的半壁江山裡享受了起來。而此時的世敵李克用卻一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等著他露出破綻而一擊致命。
除此之外,巧合的是,三個人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均被自己的兒子所殺,夠倒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