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llo溫哥華
-
2 # 獅城車資訊
蔚來暫時還迎戰不了特斯拉。
因為我有三個同事跳槽去了蔚來,所以我一直對蔚來都有所關注,而且最近蔚來一直新聞不斷,想不關注都難。那麼接下來說說蔚來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的。
首先是產品問題,蔚來ES8之前完成了一萬輛的交付,雖說在交付過程中產品也在不斷升級,但是還遠遠不夠讓使用者認同,因為前同事在蔚來工作的原因,我體驗了一次ES8基準版,除了加速可以,駕駛質感並不好,同時續航也沒有想象中的高,我實際跑了80公里的時候,表顯里程已經下降了130,或許跟天氣溫度什麼的有關係,但是不足以說服我。
其次是它的服務體系,簡直是高大上,先從換電來說,我想特斯拉在剛聽到這個政策的時候估計都是懵逼的,因為這需要很大的成本去完成這項工作,我估計也就蔚來的李斌敢這麼玩了。另外蔚來在全國各主要城市組建服務團隊,為車主提供專業的服務,這又是很大的人力成本,另外加上研發投入,蔚來近三年分別虧損25億、50億、96億,三年累計虧損達172億,在如此虧損的情況下,蔚來只能選擇工廠停建。
再說特斯拉,雖然現在特斯拉也還沒有走出虧損的泥潭,但是其勢頭比蔚來要好太多了,2018年特斯拉新車交付達到了24萬輛,而蔚來只交付了1.1萬輛,並且隨著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進行中國產,同時宣佈全系降價,只能說會給國內電動車市場進行一次洗牌,而蔚來能不能挺過去還不知道呢。
蔚來如今的首要任務還是應該主抓產品,只有造出好的產品,才能力挽狂瀾,否則就算換電站建的再多,服務體系再完善,也只是本末倒置,慢慢消亡了。
-
3 # 氫雲鏈
為什麼虧錢和代工不能迎戰特斯拉?也許蔚來鬥不過特斯拉,但原因也不是“代工”造成的。代工不是企業做不好的原因,產品才是。
能夠用中短期虧損能夠評價一個企業是否成功嗎?
一個企業在進入新的行業時虧損,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我們看看下面這張圖。儘管營收一直在增長,但盈利情況一直非常的慘淡,虧得很慘對不對。
我們再看另一張圖。
這儘管虧損很嚴重,但公司的市值一直都在往上走。實際上這家公司虧了20年,它就是亞馬遜。亞馬遜為電商和物流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短期的虧損,深圳長期的虧損都不能評價一個公司是否是一個糟糕的公司,除了亞馬遜,國內的京東方也是一個案例。
京東方也曾處於長期的虧損,但在2013年之後其利潤可以用“一飛沖天”來形容。
京東方為什麼直到2013年才有明顯的盈利?因為在此之前都在苦苦地發展技術,積累經驗,京東方投資了多條產線,每一條液晶面板的投資都超過百億,直到2013年才正式進入收穫的季節。
所以,不能用一年的虧損來評價蔚來是否失敗。
汽車代工是原罪?
而代工問題,同樣不能用於評價蔚來,因為工廠是新建的,生產標準是蔚來定的,連現場工程師都有一大批是蔚來的。說是江淮代工,實際上只是借了一個名字。
何況在電動汽車的時代,汽車已經越來越趨向於平臺化、模組化,讓汽車像手機一樣組裝在未來成為一種可能(僅僅是可能)。
為什麼工信部在去年發文支援代工?就是因為看到了這種可能性,嘗試著讓設計與製造分離,從而讓目前過剩的產能得到利用,並阻止新增汽車產能。
造車造車,到底是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叫自己造車而不是代工?實際上,傳統的整車廠定義,是具備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其他大部分的零部件,比如座椅、發動機、方向盤等等,你能夠想到的一切零件可能都是外購,然後整車廠組裝起來。而且隨著分工的細化,部分衝壓、焊接的工作都已經外包出去,例如車門使用一體成型工藝,供應商就可以幫你做好了,不用工廠再自己衝壓、焊接做出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整車廠已經越來越像房地產公司:做資源整合、出標準、出需求、方案外包、工作任務外包。一部分缺乏設計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的車企轉變為代工廠是大機率的事情。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設計公司的設計、標準制定的能力。
當然也不是說代工就是趨勢,因為汽車製造的核心在於供應鏈控制。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給出結論:當你的產品並沒有超出目前主流水平的時候,選擇成熟的工廠進行代工是沒有問題的;但當你的產品已經領先於時代,那麼必須要有自己的工廠來配合你的設計。
為什麼比亞迪一開始選擇了垂直整合?因為當時國內沒有成熟的供應鏈企業,那麼不如自己做。為什麼現在比亞迪又開放了自己的供應鏈?因為國內的配套已經越發成熟,自己生產的東西可能既不先進又沒有成本優勢。
同理,為什麼在比亞迪都放棄了垂直整合的時候,特斯拉卻將垂直整合作為一個重要的宣傳點?因為供應商跟不上它的開放速度和開發要求,只能自己做。
那麼,蔚來的汽車產品是超出主流水平的領先產品嗎?我個人認為不是的。
因此,代工並不會成為蔚來失敗的理由。
因為蔚來的產品根本就還沒到把鍋甩給製造廠的時候,江淮的生產線和工程師在製造上的靠譜程度可能還要高於蔚來工程師在設計上的靠譜程度。
蔚來要迎戰並擊退特斯拉,應當先提高它的產品設計水平,而不是把鍋甩給製造廠。
回覆列表
特斯拉大舉進入中國以來,暫且不說蔚來自建工廠沒戲了,在股價上已經顯示出敗績。自從蔚來財報後股價已經跌去了快40%,而且這種跌勢似乎無法逆轉,不但沒有任何好訊息,而且解禁期也已經到了,各種大單頻頻流出,已經跌破了發行價。
股市上的表現反映了資本市場對蔚來前景的預判,沒有投資人的支援,持續大量虧損的蔚來也就沒有了未來。
此外,公司的領導人對一個公司的成敗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特斯拉的馬斯克之前的種種經歷已經證實了他的能力,帶領特斯拉這幾年做出的業績也獲得了投資人的支援,只是其不羈的性格跟美國證監會結下了樑子,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性格才有大量粉絲追捧。
反觀蔚來的李斌有些浮誇,蔚來的定位似乎也有些虛榮,代工模式的生產方式畢竟不是長久方式不知道堅持不降價的蔚來還能活多久。
特斯拉的強勢進入會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掀起一場血雨腥風,誰走誰留還是市場說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