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哥哥123
-
2 # 黑天鵝之怒
劉備臨走前,諸葛亮用計火燒新野城,城裡百姓家園就會被毀,劉備如果棄百姓而去,會讓百姓以及部下寒心,在這種危急時刻,劉備最後的籌碼就是民心支援,一旦失去,逃到哪裡都不會有人再去幫他。再一個,劉備心裡清楚,必須和江東結盟才可以對抗曹操,劉備兵力很少,江夏地盤小還是劉備投靠劉琦暫駐的。在江東眼裡,劉備連個喪家之犬都不如,而且如果和江東提結盟,給人感覺是狂妄自大,自然不會被孫權理睬。因此,劉備必須冒著被曹操追殺的風險,帶著百姓逃跑,逃難百姓好幾萬人,可以將劉備的仁義和對曹操的毫不畏懼,抗爭到底立刻傳到江東,可令孫權以及江東眾臣對劉備另眼相看,最終就有了結盟談判的政治籌碼。
-
3 # 張思遠33
劉備被曹操打敗,逃難時有大量難民跟隨,這說明劉備的仁心,當時部將都勸說劉備拋棄難民,否則肯定會被曹操追上,劉備大呼:難民隨我是看的起我,我寧願死也不能丟棄他們,結果難民聞之無不感動!說明劉備知道百姓才是自己事業的根本,所以在三國裡,先對於曹操寧負天下人來說,百姓還是很擁護劉備的!
-
4 # 過路閒人路過
應邀。
這個問題無需考慮,百分百的人肉盾牌。
首先曹操有屠城記錄,劉備可以此為藉口來蠱惑群眾跟隨逃跑,這是一個無論什麼情況都是贏家的做法。
首先如果逃跑成功到達江夏,這些群眾就是現成的兵力和生產力,古代時期人口和土地是最重要資產,這決定了你能產多少糧和打仗有多少兵。據記載當時百姓是十萬,十萬是什麼概念? 蜀投降時人口是二十多萬戶,九十多萬人,可想而知這些百姓是多大的資產,難道留給曹操嗎?
很明顯劉備就知道被曹魏鐵騎追趕到的機會極大,而且相遇必死無疑,所以這一大堆群眾真正意義就是人肉盾牌,因為曹軍一到,這麼多平民百姓肯定造成極大混亂,就是混亂才有逃生機會。最後如劉備所想,曹軍一到馬上引起混亂肯定會有一大批百姓傷亡。
認為劉備是仁義而且是百姓苦苦相求要追隨的請先補下腦,曹軍一到劉備第一個逃跑,妻子兒子這些生死肯定不管,連平常稱兄認弟的所為兄弟的生死劉備也不考慮,還要手下三番四次的進出為其找回兒子,劉備會裝懂賴逃跑跑的快不是徒有虛名的,整個故事根本就按照劉備預先設定好的套路發展。
-
5 # 尹禾
總結起來就是基於政治需求的冒險行為,雖然最終在行動上失敗了,但是在名譽上卻取得巨大成功。
Sunny一點:《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曰:“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先使雲長往江岸整頓船隻,令孫乾、簡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
此乃仁義之舉,是劉備貫穿整部《三國演義》的人物性格,所以我們完全可以Sunny一點,劉皇叔攜民渡江是出自一顆仁愛之心,無論成功與否,都會為他贏得百姓的擁戴。
灰色一點:《三國志·先主傳》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此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
在故事情節上與《三國演義》十分類似,不趁虛攻擊劉琮,不拋棄百姓。然而事情發展到後期,曹軍騎兵追趕到長坂坡時,情節雖然依然相似,但是描述手法上就完全不同了。一個是看見百姓遭難後“欲投江而死”,一個是“棄妻子”,這就是單純的仁愛之主和成熟政治家之間的區別。
這種情況下劉備的動機就值得商榷了,不佔荊州,是因為此時荊州派系林立,又有曹軍壓境,就算強行佔據也不一定守得住。劉備在形勢的判斷上是十分精準的,有時就算蛋糕放在嘴邊他也不會吃一口,這也是他逃過第一輪諸侯洗牌的原因;攜民渡江則是儲存政治資本和勞動力,在亂世之中,人口就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孫吳還曾經多次渡江掠奪人口,現在有百姓願意跟隨,自然不能放棄,否則日後想要聚攏人氣就更難了。
陰暗一點:來自腹黑的揣測我們可以透過結果反推,攜民渡江的結果如何?輜重百姓全部被曹操獲得,而劉備趁機逃走了。因此就有人猜測劉備是將災民作為緩衝,畢竟十萬難民,浩浩蕩蕩也得好幾里長的隊伍,完全可以隔斷曹軍騎兵。
當然這種說法也有漏洞,畢竟如果劉備不帶難民,可能早就已經完成渡江,曹軍不一定追趕得上。
但是用難民做緩衝,確實是最保守的辦法,畢竟古代訊息閉塞,誰也不知道曹軍多久能到,也學撒開丫子也跑不過曹軍呢。
其實攜民渡江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決定,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劉備在建業初期險象環生,幾近覆滅,後來卻完成鼎力霸業,他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帶著難民撤退的:
首先,民眾願意跟隨,就不能輕易拋棄,這種民心所向是在戰場上無論如何也贏取不到的;其次,人口就代表著生產力和戰鬥力,萬一成功,就可以利用十萬難民休養生息,很快就能恢復財力和戰鬥力;最後,最壞的情形不過是被曹軍追擊,那麼想跨過難民捉住劉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況且劉備完美繼承了高祖“拋妻棄子”的保命絕技。
因此,攜民渡江的原因是複雜的,這是一次正確的政治選擇,雖然最終失敗了,但實際政治目的已經達到了,無論真正原因如何,劉備仁義的美名就這樣傳播開了。 -
6 # 時胖紙評職場
很簡單,從名義上來說,劉備的說法是,這些民眾懼怕曹軍燒殺劫掠,自願跟隨仁義的劉皇叔,而從曹操割發代首這件事來看,這種事情基本不會發生。所以劉備帶著老百姓逃亡的動機恐怕就沒這麼單純了,如果劉備軍中有大量老百姓,曹操遇到能不能攻擊?如果攻擊,就會留下屠戮百姓的惡名,如果不攻擊,則會放虎歸山,所以說白了劉備就是在拿百姓當擋箭牌罷了!
-
7 # 使用者夏天
劉備打仗攜帶百姓怕曹兵危害老百姓,蜀國本身人很少,兵力也不夠,劉備的建國口號是匡扶漢室,顯示仁義親民愛民,與百姓同生共死對發展壯大軍隊起很大的作用。
-
8 # 股鼎記
曹操在敗走漢中時,也將漢中城內居民遷走,古時候,有人就有希望,從軍、屯田、建築、鑄造等等一系列的哪個不需要人,光一個部隊駐紮在一座城池,士兵又當爹又當媽,這樣怎麼能完成軍備訓練?所以無論劉備也好曹操也罷都不傻。
-
9 # 愛歷史的傻狗
裝逼加盾牌。
一方面凸顯自己仁義,自己逃命都有很多百姓跟隨;一方面軍隊撤離肯定是比百姓快的,曹操追擊也只能先追上百姓,官道就這麼寬,你想要高機動力就得清路,不然就只能看著劉備越跑越遠了。
回覆列表
戰爭期間,人口就是最大的財富,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沒有人就沒有生產力,沒有生產力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只能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