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辭北南下

    孔子生平

    1、 十五而志於學.

    孔子在十五歲時立志學習

    2、三十而立.

    這個“立”可以說是生活能力上的自立,在魯國但任“乘田”,管理畜牧;但更確切的說法應是人格的立,學識的立.這時他透過十五年的求學,已係統的掌握種種學識,並開館授徒,創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私立學校,自可在前人面前自立於世.

    3、四十而不惑.

    已對人生使命有了清醒的認識,如何實現在心中也有了明確的看法,所以說不惑:在其回答齊景公何為為政之道時,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禮制核心的為政思想.

    4、五十而知天命.

    此處所言天命,恐與孔子前人所言天命有大不同.前人說天命,意味著誰有當天子的命,可以一統天下,成為九五至尊.而反觀孔子此後行事,周遊列國,從無定主,而是觀其諸候之思想、行為,合則來,不合則去.由此可知,孔子已知世間並無天命,而在人為.自言,:“苟有用我者,期年而成,三年大治”.又說:“有聖人出,必三十而後仁”;“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人”.費僅為諸候私邑,請孔子治理,孔子曰“如用我,其為東周乎!”意為“如果用我的話,說不這就在這裡建起像周那樣的王朝”.

    5、六十而耳順.

    在51歲時,孔子為魯之地方長官,53歲為魯國大司寇,56歲攝相事,以其傑出的仁政思想,6年而成魯相,輔佐魯國大治.齊國聞而懼,為防魯之稱霸與天下,便以美人計迷惑魯定公,定公中計,沉迷聲色,輕慢大夫,無有朝延禮儀.孔子說:“聽信婦人之言,賢人將無法容身,接近寵幸婦人,可以招致國家的敗亡.只好出遊於江湖,打發餘生.”(“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蓋優哉遊哉,維以卒歲!”)開始了他長達十四年的周遊列國時期.

    在56-60歲的5年時間裡,孔子先至衛,衛靈公前恭後倨,先以魯之祿奉之,後聽信讒言,公開派兵監控孔子,不得已,孔子去衛致陳;途中遭匡人圍攻,有性命之憂,在此危急之時,孔子說了一段話,表達了他看透生死的人生觀及他對自己學業的自信心:“自從文王死後,天下間的文化傳統不都在我一個人手裡嗎?天若要讓這種文化滅絕,後人將無法得到這種文化,天若不想讓這種文化滅絕,匡人又能奈我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從文化傳承的這個角度推論,既然天下間只我一人有著可以再造周時天下太平的文化思想,既然老天又要讓這種思想傳承下去,那麼我一定會平安渡過這個難關.事實如他所願,孔子又派從者到衛國搬救兵,解了匡人之圍,但也因此又回到衛國,但因同靈公同行時,見靈公與夫人、宦官同車,此舉大違禮儀,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於是再度出走.

    在向宋國行進途中,又風聞宋司馬恆?欲殺之,孔子處變不驚,說:“老天將德賜於我,恆(?)又能把我怎麼樣?”孔子又到了鄭國,與弟子走失,在外城東門下等候時,有人笑對其弟子子貢說:“東門有人,額頭象堯,脖子象皋陶,肩象子產,腰以下又比禹短了三寸,但沒精打采的樣子卻又象一頭喪家之犬.”子貢俱實以告孔子,孔子笑曰“說外形不足道哉,但是說我像一頭喪家之犬,那就說對了說對了.(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犬,然哉!然哉!)

    後到了陳國,此時晉楚爭霸,互相伐陳,其後吳又侵陳,無奈之下,孔子去陳至衛,在蒲地時,蒲人阻止孔子前行,弟子公良孺說“過去陪同夫子遇難於匡,今又再此造難,這不過是命罷了,但我寧願戰鬥而死”.雙方戰況激烈,蒲人害怕,對孔子說:“如果不回到衛國,我們將放你們回去.”孔子答應了,但最終仍然奔向衛國,子貢說,“盟約可以不算嗎?”孔子回答:“被要挾的盟約,神是不回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籤上寫孕屬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