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悟空科學

    地震時為什麼離得近的地方沒震感,反而距離遠的地方震感強烈?

    事實上,會發生地震的星球並不是只有我們的地球,比如人類曾經登陸過的月球也會頻繁的發生月震。眾所周知,地震發生時會受到影響的區域,也並不是只有震中,同時還會輻射到一定範圍之內的其他地區。那麼,為什麼沒有在震中的人也會有震感,而且,有些距離遠的地方甚至比距離近的地方震感更強烈?

    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進行能量釋放

    每一次地震的發生,都有其開始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震源。而我們常說的震中,指得就是震源正上方的地面區域。但是,由於地震震級的大小和影響力有很大區別。所以,針對那些破壞性特別大的地震而言,我們通常都會將位於震中區域的、振動最為激烈的地方叫做極震區。

    事實上,較強地震給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問題,並不侷限於它剛剛發生的時候。還會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對當地的地質穩定情況帶來較大影響,比如,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從科學家們的現有研究來看,地震本質上就是地殼在極短時間裡釋放能量所導致的振動。

    為什麼那些不在震中的人也會感受到震感?這是因為當震中發生地震的時候,地震波也會隨之而產生,並在一定的時間裡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而且,地震波的傳遞方向並不是單一的,具有彈性的地震波會從震源位置向四周輻射,S波(橫波)、P波(縱波)和L波(面波),都是地震波傳播方式的不同型別。

    從抵達震中的速度來看, P波會比S波更快一些。而造成建築物破壞的罪魁禍首則是L波,這是一種因為P波和S波激發所產生的混合波。正是因為不同型別的地震波擁有不同的傳播速度,所以,它們到達時間的不同才可以產生一組特殊的序列,相信很多經歷過地震的人都體驗過這樣的差別。

    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震中的人首先感受到的是垂直方向上的搖動,因為這是最先到達震中的P波所造成的現象。而接下來就是S波所導致的水平方向上的搖動,但由於它的傳播速度一般只有P波的二分之一左右,所以這兩種波並不是地震過程中帶來最大破壞的地震波型別。而與S波同時到達、或在它之後到達的L波,則會使得地面的橫向搖動方向與波動傳播方向保持垂直狀態。

    為什麼距離遠的地方反而震感強烈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需要說明:從地震波的傳遞是由近及遠、且逐步減弱的兩大特徵可以得出,在一般情況下,越靠近震中的區域受到該次地震影響的程度會更大。但是,很多事情都不像表面這樣簡單,包括地震波的傳遞也是如此。

    相信很多人對摺射和反射這兩個詞都不會感到陌生,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個更形象的例子來進行說明。比如,當水波遇到水岸時,受到水岸作用力的它會反射回去,而反射回來的水波又會和從裡面傳出的水波發生重疊。

    事實上,地震波也會在傳遞的過程中發生折射和反射這樣的現象,只不過因為它不僅會受到岩石的擠壓,同時還受到剪下的地震波會表現得更加複雜。比如,當P波以某個角度受到邊界的阻礙時,它將會分別產生折射的P波和反射的P波,以及折射的S波和反射的S波

    正因為地震波的傳遞不是單一的直線型,就像水中的漣漪奔向四面八方。所以,同樣的一次地震,哪怕你的位置和震中之間的距離稍微遠一點,但是,你所在的位置和其他區域的底下構造可能存在差異。比如,當建築物下面的土壤較厚的時候,便會更加容易在地震中遭受到巨大破壞。

    因為地震波會在經過這樣的位置時被放大,然後就增強了地震的影響力度。為了大家可以更清晰地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將建築物的修建位置,設定為沿河流沖積河谷中的沉積物上方。S波會從深處剛性更大的深部岩石,傳遞到沖積物這樣剛性更小的物質中。

    而這些剛性小的物質則使得振幅得到了4倍以上的放大,這也是為什麼發生地震的同一個地方,建築物地底下更堅固的區域所受到的破壞力更小。而當地震震級原本就不大的時候,周圍區域的震感都不會特別強烈,再加上地質不同的關係,就造成了一些距離更近的人反而沒有明顯的震感。

    地球經常發生地震卻很少被人察覺

    很多對地震不太瞭解,或是不曾經歷過地震的人,都會將其視為洪水猛獸一般。但事實上,我們生活的地球每年都會發生500萬次以上量級的地震,這個數字即便是被平均到每天也多達上萬次。為什麼你沒有感覺到這些地震的發生?

    不可否認,震級較大的地震的確會給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但是,由於其中的大多數地震震級都較小,再加上距離的因素,所有它們都只是被地震儀記錄了下來。或許你有所不知,地球上同步執行的各種地震儀,正分佈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日夜檢測地震的發生。

    地震的型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比如,地震的發生位置、發生震動的性質、地震形成的原因、震源深度、地震的遠近、破壞程度、構造地震和震級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地震資訊播報,一般都直接體現了震級大小,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地震帶來的破壞性等重要資訊。

    科學家們對地震所進行的所有研究,都建立在已發生地震的監測資料之上,其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以及地球的內部活動等。當然,在我們徹底弄清地震的所有問題之前,大家更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在地震發生的時候做好緊急應對,從而將這樣的自然災難,可能對人類造成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對地震這樣的自然現象有更多的瞭解。

  • 2 # 幸福是愛

    地震時為什麼離得近的沒震感,反而遠的地方有震感強烈?這是跟地殼變動的次數和強度有關。更與地殼的岩石活動性有關。總的來說就是,發生地震的區域,地殼岩石是很堅固的,地震時地殼岩石沒發生更大變化。所以地震感覺很小。而離地震遠的地方有震感原因是,這個地方地殼岩石是碎塊性的,活動性很強的,有一點震動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它產生的震感就強烈。如果這個地方發生過多次地震,那這個地方,更是地震多發地震帶,其它地方有地震,就會牽動這裡的地殼岩石發生活動,就會出現地震感覺。

  • 3 # 李家美食

    首先你應當明白地震能量的釋放是以地震波的形勢釋放的。是從地球板塊內部向外部擴散的過程,一般來講,震中的震感越強烈,其次越弱,但是有的地方由於他板塊比較厚,傳遞震動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能量都被吸收或者擴散了。所以震感不是很強烈,相反有的地方承受不了,就發生很強烈震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棉花怎麼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