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0已改名

    清朝墓室其佈局順序為:五孔石券橋、牌樓、碑亭、三孔券橋,大月臺、宮門、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後為石平橋、月臺、琉璃門、五供、方城(上立明樓)、月牙城、寶城、寶頂。大致清朝的皇帝陵就是這麼佈局的,當然等級不同墓室的佈局也會不同。

  • 2 # 加油向前ya

    清朝墓室其佈局順序為:五孔石券橋、牌樓、碑亭、三孔券橋,大月臺、宮門、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後為石平橋、月臺、琉璃門、五供、方城(上立明樓)、月牙城、寶城、寶頂.大致清朝的皇帝陵就是這麼佈局的,當然等級不同墓室的佈局也會不同。

    【景陵】

    景陵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陵寢,位於清孝陵東側1公里處。該陵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動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築佈局由南往北依次為:聖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橋、望柱、石像生、下馬碑、神廚庫、牌樓門、神道碑亭、二柱門、臺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寶頂下是地宮。這些大大小小的建築以一條寬9.70米的神路貫穿成一個完整的序列,該神路南與孝陵神路銜接,北端直達寶城,彎環如龍,盤曲有情。

    景陵是清五朝在東陵界內營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築規模稍遜於孝陵,建築規模總體上是以孝陵為藍本,但區域性又有所改創。如聖德神功碑亭內立雙碑;石像生縮減為5對;改龍鳳門為牌樓門等。景陵在葬制上也有重大變革,開創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貴妃的制度;另外還摒棄了屍體火化入葬的傳統而改為土葬。景陵的建築風格及喪葬形式大多為後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聖神功德碑亭是由嗣皇帝興建的,用以彰揚先皇一生的功業,景陵聖德神功碑亭建於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願,亭內豎立了兩塊石碑,分別鐫刻滿文、漢字,用以記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親自撰寫,長達4300多字,是後世研究康熙朝歷史的珍貴史料。

    景陵石像生的佈置有別於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橋至牌樓門段的神路由於地形的影響而呈彎環的曲線,無法像其它陵寢那樣對稱佈置,於是當時的建築設計人員就根據神路走向因地制宜隨曲就彎地進行設定,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現出靈活多變、步移景換的效果,體現了當時人們的聰明和才智。

    【景陵皇貴妃園寢 】

    景陵皇貴妃園寢位於景陵妃園寢東南0.5公里處,座北朝南而建,內葬康熙皇帝的愨惠皇貴妃和怡皇貴妃。

    該園寢建於乾隆四年(1739年),建築佈局從南至北依次為:一孔拱橋及平橋、東西廂房、東西值班房,大門、燎爐、東西配殿、享殿、園寢門,後院內東、西並建兩座方城、明樓和寶城、寶頂。大門以內建築以綠琉璃瓦蓋頂,廂房及值班房用灰布瓦蓋頂。

    給這兩位妃子單獨建園寢在清代是一個特例。因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弘曆(乾隆皇帝)在宮中生活期間,得到了她倆的精心照料,而這兩位妃子在乾隆年間仍健在,所以乾隆皇帝為表示自己的孝道,回報她倆的撫育之恩,不僅為她倆單獨修建園寢,而且大大展拓了陵寢規制。

    清制,妃園寢不建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而該園寢卻一應俱全。另外,妃園寢享殿前不設定丹陛石,而這座園寢享殿前卻設定了一塊"丹鳳朝陽"的丹陛石,從而成為有清一代等級最高的妃園寢。

    【景陵妃園寢】

    景陵妃園寢位於景陵東側0.5公里,內葬康熙皇帝的48位妃嬪和1位皇子。

    景陵妃園寢是清五朝在關內營建的第一座妃園寢,座北朝南,建築佈局由南往北依次為:一孔拱橋及平橋、東西廂房、東西值班房、大門、燎爐、享殿、園寢門,後院內是寶頂群,院內共建有大、小寶頂49個,分七層排列。寶頂下墓室結構有石券、磚券、磚池三種。大門、享殿、燎爐等以綠琉璃瓦蓋頂;廂房、值班房覆以灰布瓦。建築規制和規模遜於帝、後陵,景陵妃園寢的建築格局成為清代妃園寢的樣板。

    景陵妃園寢內葬49人,其中貴妃1位,妃11位,嬪8位,貴人10位,常在9位,答應9位,皇子1位。這些人均各自為券(餘有1個空券),其葬位按生前地位而定,地位高者在前,居中,地位低者在後,列兩側。該園寢是清代內葬人數最多的妃園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堂明堂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