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樵者歸來

    以此為話題還是頭一次聽說,其實朱棣起兵“叛亂”有多種因素促成,史學家從學木角度早有結論,還沒有說是朱元璋設計好的說法,而是埋下種種禍根。按照馬後炮的說法,朱元璋確實沒有料到朱棣會造反。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外藩造反,成功案例屈指可數。朱元璋是無論如何也沒有料到朱棣會造反,並且還能造反成功。但從學習探討角度也參與討論一下,看看來龍去脈是何原因, 讓朱棣從侄兒朱允炆手中奪來皇位。

    一、其實在發動靖難之役前,朱棣一度很猶豫,畢竟他只是一個藩王,不是朱元璋欽點的皇位繼承人。但他如果想坐上皇位,就要推翻朱允炆,但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不管朱棣以什麼名義起兵,都很難得到朝廷和軍隊的支援,一旦暴露出他的野心,朝野上下會一致反對他,朱棣深知沒有民心不能成事。

    二、怎麼樣才能得到朝野的同情和軍隊的支援呢?

    其實朱棣內心矛盾也十分恐慌,論實力他十分想起兵,因為他太想要這個皇位了。加上朱允炆開始削藩,自己又是首要且極大的目標,與其任人宰割,倒不如放手一搏。所以說,這讓朱棣下決心起兵原因之一。

    起兵理由之二是利用封建迷信。姚廣孝對朱棣講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正是這“天道”二字,令朱棣下定了決心。姚廣孝在說完後,還向朱棣舉薦了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他們雙雙都舉“證實”了天道之說,讓朱棣徹底相信自己是“天命所歸”必然的天子。

    起兵理由之三,姚廣孝還給朱棣找了一個“清君側”。這個理由,就是利用朱元璋制定的祖訓中提及的:“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或領正兵討平。”如此一來,朱棣不是進京奪位的,而是去剷除奸臣,保護皇帝的,自然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援。至於進京之後,就算朱棣篡位,但那時大局已定,大家不想臣服也不行了。

    三、朱元璋立孫不立子是朱棣起兵的禍根

    朱元璋強調過嫡長子繼承製。朱元璋看著前朝,皇子們為了搶皇位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他就想,我要搞一個穩定的繼承製度,從根本上絕了皇子們的爭鬥。他就在《皇明祖訓》裡寫下:“有嫡子立嫡子,沒嫡子就立長子。父親死了,兒子繼承。哥哥死了,弟弟繼承”。所以有這麼祖訓,朱棣再精明強幹,因先天不足,朱棣永遠做不上太子。因為朱元璋想建立一個能持續很久的制度,他想徹底去除皇子爭位的弊病。如果立了朱棣,那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明太祖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四、朱元璋分封制埋下了禍根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為確保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想方設法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體的辦法就是分封諸子為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個兒子和1個從孫)封為藩王。分駐北部邊境和全國各戰略要地,想透過他們來屏藩皇室。朱元璋曾說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受封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設定官屬,地位相當高,公侯大臣進見親王都得伏而拜謁。

    燕王朱棣多次出塞征戰,打敗蒙元殘餘勢力的軍隊,尤被朱元璋重視,軍中大將皆受其節制。甚至特詔二王軍中小事自斷,大事才向朝廷報告。由於燕王功績卓著,朱元璋令其“節制沿邊士馬”,地位獨尊。

    藩王勢力極度膨脹的時候,也有謀士向朱元璋諫言,時任平遙縣訓導的葉伯巨就指出藩王勢力過重,數代之後尾大不掉,到那時再削奪諸藩,恐怕會釀成西晉“八王之亂”的悲劇。提醒朱元璋要“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限其疆土”。朱元璋看後大怒,不但不聽謀士勸告,反而將其下獄囚死。

    五、 建文帝削藩急於求成也是朱棣“叛亂”成因。 藩王勢力如此做大,建文帝與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商量削藩之事。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開始削藩,朝廷先後下令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這時湘王朱柏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朱榑被軟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兩個月後,明廷又削岷王朱楩廢為庶人,遷徙漳州不得回舊地。

    由於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與朝廷開始決裂,此時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就成了真正的眾藩之首。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爭鬥博弈也逐漸白熱化。

    建文帝1399年以防邊為名,把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朱棣兵權。朱棣發覺大難臨頭,決定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由於缺乏謀略和實力差距太大,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經幾次大戰消滅了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南京。

    朱棣進入南京後,大肆殺戮曾為朱允炆出謀劃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將。靖難之役給明初剛剛得到恢復的社會經濟又帶來不小的破壞,尤其是戰爭劇烈的地區,所受的破壞更大。

    總之,基於當時以上的種種理由和現實的皇規祖訓,朱元璋不可能讓聰敏的朱棣當太子。反而選擇了他的孫子。聰明反被聰明誤,嫡長子繼承製是個解決紛爭的好武器,但決定立嫡不立賢時,還是先讓賢能之人的失去反抗能力才行,朱元璋沒能解決燕王朱棣的兵權,最終棋差一招,否則歷史都將改寫。(圖片來源於網路不便聯絡刪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端午節燒白鎖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