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董弧

    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的南北劃分是合理的。它是有地理依據的,也是中國地理教科書上公認的南北分界線。

    從氣候型別來看,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也就是說,大致以這條線為界,南方比北方暖和,尤其是在冬季,差異很大,並且以北有結冰期,以南沒有結冰期。

    從植被型別來看,秦嶺淮河以北以針葉林為主,以南以闊葉林為主。

    從氣溫來看,秦嶺淮河以北,冬季氣溫在0℃以下,以南冬季氣溫在0℃或0℃以上。

    從汛期來看,以北春季有凌汛,以南春季無凌汛。

    從耕作方式來看,以北以旱地為主,以南以水田為主。以北以小麥為主,以南以水稻為主。

    總之,以秦嶺——淮河為南北分界線是合理的,毋庸置疑的。

  • 2 # 遠古的燈泡

    我也知道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的專業分界線,但我覺得淮河段並不很準確,我每年都往來南北,我發現江淮江漢更像南北過度的特點,樣子更接近北方,我是從植被上看出來的,不光看水稻種植(東北據說也是水稻為主),就拿湖北來說我覺得往南過了武漢樹木和北邊才有明顯差異,湖南湖北植被差異很大,湖南和南嶺以南又有明顯差異,蘇皖的江淮之間也是看樹木更像北方,白楊樹 梧桐樹 刺槐這些北方標誌性樹種江淮江漢之間都不少。南國風光只有南嶺以南才配的上(有椰子樹菠蘿什麼的),江南那是南方風情不能稱作南國風光

  • 3 # 南楚的漢朝

    是非常合理的。這分法是基於屢屢的歷史事件在這個特定的地條帶的南北兩端所造成的文化差異所形成的。

    南北分法主要歸功於遊牧民族。北方歷來是中國最容易被侵擾的地方,這些遊牧民族就常常入侵這裡,並屢屢得手。他們得手的地方就在秦嶺淮河北方,給這裡的人種帶來極大的變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令人難忘的歷史著名事件: 五胡亂華,衣冠南度。同時許多可憐的漢人女子被當兩腳羊了。

    南方的漢人比較頑固,民族氣節比較高昂,也自豪於自己楚人開創的漢朝的漢文化,就算遊牧民族已全面攻佔北方,甚至多次聯合北方土著強攻南方,南方也很難被攻佔。因此南方持續保留了漢人的固有文化。

    不過遊牧民族因此也在北方貢獻了他們的文化,這文化有別於南方漢人的文化,尤其是在語言,衣著,飲食和言行方面。而且正好遊牧民族都在北方,入侵界限一般都被南方漢人強行阻斷在淮河秦嶺處,因此南北文化的差異一般就在這裡作為界限分別。所以中國只有南北之分,沒有東西之分。

    但是文化並無高低之分,只有不同之分。我們應該以寬和的心看待遊牧民族對北方的深刻影響,對中國豐富的文化又一次一次的充實。我們也應該開始給於遊牧民族的身份正式的承認。

  • 4 # 中國自駕地理

    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主要原因是其山脈/河道輪廓正好位於中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月份平均氣溫0℃等溫線,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分界線上,以及淮河南北兩側自然風貌與生活習俗上的差異也可看出這樣劃分是合理的。

    我們經常說南方、北方或者南方人、北方人,但大多數人對南北方的認知都是一知半解。

    不少國家的國民最喜歡將國度劃分為南方、北方,並將自己歸於南方人或北方人,例如150多年前的美國,這樣做造成的結果不是南方嘲笑北方,便是北方揶揄南方,反而增添了不少樂趣。

    150多年前的美國南北戰爭

    大多南北分界的國家實則是由歷史習慣形成的,但中國是個例外,一條橫貫東西的秦嶺山脈再加上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就形成中國東部天然的南北地理分界線。

    秦嶺秋色,圖by範靜義

    公元前531年,齊國晏子出使楚國,面對楚王的百般刁難,他臨陣不亂,談笑自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最後的辯論中無意間提出中國南北的差異。

    在《晏子春秋》中,他這樣說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南北方最明顯的差異,莫過於豆腐腦的鹹甜之爭。

    1997年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晏子使楚》插圖,圖by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

    中國古人的智慧讓人欽佩,在尚不明確淮河一帶是中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是一月份平均氣溫0℃等溫線,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也是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分界線時,就已察覺出淮河南北兩側自然風貌與生活習俗上的差異。

    這之後直到1908年,中國近代地理學先驅張相文才首次提出以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在中國版圖上,人們把氣溫相同的地點用線連起來,這叫做等溫線。相同降水量的地點連線成線,叫做等降水量線。淮河能成為分界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其河道輪廓正好位於一月份0℃等溫線以及年800mm等降水量線上。

    不過淮河南北形成兩種不同的氣候主要也是Sunny和雨水對氣候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河的南面是亞熱帶,樹木繁茂,四季常綠,以北為溫帶,樹木一到秋天大多會落葉。

    (亞熱帶季風氣候分佈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以北,這是塊十分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帶,圖by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橘樹長在南方能獲得充足的光照,所以那邊會結出又大又甜的橘子,不僅如此,淮河還是小麥和水稻一年兩熟和兩年三熟的分界線。

    而且淮河南北的人民在生活方式上也呈現出差異,古代想要過河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像淮河這樣一條寬大的河流,自然成了南北交流的屏障。

    古淮河畔中國南北分界標誌,圖by淮水布衣

    於是一遇到戰爭時期,淮河常常成為南北分裂的界線,而在太平年代,江南地區水鄉河流縱橫,人們出行乘船較多,北方地勢平坦開闊適合駕車,所以在地處淮河與大運河交匯的淮安出現了“南船北馬”的盛況。

    淮安南船北馬雕塑,圖bytingyucanye

    到了現代,四通八達的鐵路縱貫南北,現代交通的發展使人的出行變得方便,儘管如此,淮河兩岸仍保留著傳統風俗習慣,例如北岸的村落都比較集中,南岸則多是沿河散落或依山分佈,且南北地區在節日風俗上也大有不同。

    位於淮河畔的美麗鄉村,圖by河南羅山縣人民政府網

    實際上在計劃經濟時代,就有了南北區別對待。

    當時中國很不發達,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資源,給城市居民樓集中供暖時,參考了這一劃分,南方人的冬天就這樣悲傷地失去了暖氣。(沒有暖氣的南方冬天實在難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當代文化正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