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學生有著不同於公辦院校學生特點的一面,就中國當前民辦高等院校思政課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確實還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的。
課堂教學講究的是實效性,而實效性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命線,能夠真正的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是"思政課"教學的必然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知識學習的興趣,並能夠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思政課"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的方面。明確當前在民辦高校中"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併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對策,才能夠真正的把"思政課"的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上來,這是當前民辦高校所必須解決的,也是"思政課"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
單獨把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育拿出來討論, 究其原因,其一,在民辦高校學生有自身的特點。 其二, 也是從自己幾年民辦高校的經驗出發, 更瞭解民辦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 首先思政教育工作很重要,“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是 1955 年毛澤東同志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總結提出了的科學論斷, 也是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
對於民辦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樣相當重要, 早在 1987《關於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暫行規定》 中就已經明確: “社會力量辦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 “社會力量辦學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這個群體, 雖然民辦高校與公辦學校一樣, 同樣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同樣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
但是他們的實際的教學物件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由於中國的高考入學擇優錄取制度, 公辦大學往往是考生的首要選擇, 這樣民辦高校的主要生源實際上是一些高考分數相對比較低的考生, 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對待大學學習和認識的很多先天的特點而正確的認識這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些特點包括:
第一, 民辦高校的許多學生的特點是理論學習比較困難, 而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強。
第二, 自我約束能力和紀律性比較差, 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自覺性和毅力不強, 但是相對很活躍。
第三, 不少民辦高校大學生功利思想比較嚴重, 認為自己花錢讀書, 主要是來學知識和技術的, 忽視自身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
第四, 整體社會道德水平的不斷下降的現實, 和我們的教科書中倡導的差距太大, 使得部分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歸於虛幻。 比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概論” 這門課,理論內容體系化,本科專科都開設, 使用的同樣的教材, 但是實際上學生由於沒有辦法形成對這門課的重視, 再加上現在社會的功力化傾向對學生的影響相當大,所以對這個層次的學生就形成了一種觀念: 這門課對我就業一點幫助都沒有, 所以我就不用好好學。
導致現在我們思政課部分內容的實用性不強,老師很難教,學生不重視,處於一種應付狀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那麼針對民辦高校的學生的這些特點和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上能夠做什麼改進? 首先, 從思政課的教學方法上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接受各種資訊的渠道趨向於多元化、網路化,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上網,而讀書看報已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所以對於單純枯燥的說教式和灌輸式的德育教育,很難取得實效性,因而尋找德育教育的隱性載體顯得尤為重要。德育的滲透教育就是指德育教育中教育者透過各種教育途徑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的非強制性的一種更為有效的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應滲透在教學、管理和日常生活以及後勤保障各個環節中,教職員工要做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傾注在各項工作中。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在我們現行的思政教育框架的基礎上應該重視道德教育,但是要儘量避免說教。可以把中國傳統的優秀的道德品質引入其中專設章節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
我們可以談“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要成就大事, 從基礎做起, 其中“修身” 是基礎, 修身不是要遁入山林, 不是明哲保身, 更不是看見老人摔倒在地還要討論一下扶或者不扶的利弊。 我們可以談中國古代的“忠孝仁義、 信禮智勇” 不是對皇上的忠, 是對祖國的忠誠, 是對父母的孝, 對百姓的仁, 對朋友的義等等等等, 正如有的學者提出來的觀點, 要倡導“理性” 的教育, 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 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 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應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 而法律又是最低層次的道德, 藥家鑫案使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對於大學生更需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們成為品德高尚、 遵紀守法的公民。 藥家鑫一案, 給包括高校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 事實證明,落實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任重道遠。 當然, 針對藥家鑫事件,陝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廳也迅速下發通知, 要求全省高校用一個月時間,在大學生中集中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和思想道德專項教育活動。 通知要求, 各高校透過系統的法律法規普及學習和思想道德教育, 增強青年學生以人為本的理念,形成學法、懂法、守法和講道德、守公德的良好風尚。 在這一專項教育活動期間,各高校結合實際, 邀請法律和司法一線的專業人士來校舉辦系列講座, 組織法制安全教育案例宣傳展覽、 讀書觀影活動。 各高校還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 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把法制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 重點解決少數師生中存在的不學法、 不懂法、 不知法的突出問題。 但是, 法治教育和德智教育不是突擊戰, 不是說送走了這一屆就不管下一屆了, 它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 話音未落, 陝西科技大學又發生大學生殺人惡性事件, 所以形成一種教學機制最為重要, 亡羊補牢未為晚以。
為促進校際間的協同合作與有效溝通,應加強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的交流與學習,以及民辦高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開設各種各樣的研討會,內容要豐富,主題要突出,對加強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努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論“金課”具有重要價值。
民辦高校學生有著不同於公辦院校學生特點的一面,就中國當前民辦高等院校思政課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確實還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的。
課堂教學講究的是實效性,而實效性是學校教育教學的生命線,能夠真正的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是"思政課"教學的必然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感受到知識學習的興趣,並能夠真正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思政課"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的方面。明確當前在民辦高校中"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併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對策,才能夠真正的把"思政課"的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上來,這是當前民辦高校所必須解決的,也是"思政課"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
單獨把民辦高校的思政課教育拿出來討論, 究其原因,其一,在民辦高校學生有自身的特點。 其二, 也是從自己幾年民辦高校的經驗出發, 更瞭解民辦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 首先思政教育工作很重要,“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這是 1955 年毛澤東同志根據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總結提出了的科學論斷, 也是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形象概括。
對於民辦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樣相當重要, 早在 1987《關於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暫行規定》 中就已經明確: “社會力量辦學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 “社會力量辦學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這個群體, 雖然民辦高校與公辦學校一樣, 同樣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 同樣肩負著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
但是他們的實際的教學物件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由於中國的高考入學擇優錄取制度, 公辦大學往往是考生的首要選擇, 這樣民辦高校的主要生源實際上是一些高考分數相對比較低的考生, 這也就造成了他們對待大學學習和認識的很多先天的特點而正確的認識這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這些特點包括:
第一, 民辦高校的許多學生的特點是理論學習比較困難, 而動手操作能力相對較強。
第二, 自我約束能力和紀律性比較差, 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自覺性和毅力不強, 但是相對很活躍。
第三, 不少民辦高校大學生功利思想比較嚴重, 認為自己花錢讀書, 主要是來學知識和技術的, 忽視自身思想政治素養的提高。
第四, 整體社會道德水平的不斷下降的現實, 和我們的教科書中倡導的差距太大, 使得部分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歸於虛幻。 比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概論” 這門課,理論內容體系化,本科專科都開設, 使用的同樣的教材, 但是實際上學生由於沒有辦法形成對這門課的重視, 再加上現在社會的功力化傾向對學生的影響相當大,所以對這個層次的學生就形成了一種觀念: 這門課對我就業一點幫助都沒有, 所以我就不用好好學。
導致現在我們思政課部分內容的實用性不強,老師很難教,學生不重視,處於一種應付狀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那麼針對民辦高校的學生的這些特點和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上能夠做什麼改進? 首先, 從思政課的教學方法上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接受各種資訊的渠道趨向於多元化、網路化,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上網,而讀書看報已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所以對於單純枯燥的說教式和灌輸式的德育教育,很難取得實效性,因而尋找德育教育的隱性載體顯得尤為重要。德育的滲透教育就是指德育教育中教育者透過各種教育途徑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的非強制性的一種更為有效的教育方式。
德育教育應滲透在教學、管理和日常生活以及後勤保障各個環節中,教職員工要做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傾注在各項工作中。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在我們現行的思政教育框架的基礎上應該重視道德教育,但是要儘量避免說教。可以把中國傳統的優秀的道德品質引入其中專設章節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
我們可以談“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要成就大事, 從基礎做起, 其中“修身” 是基礎, 修身不是要遁入山林, 不是明哲保身, 更不是看見老人摔倒在地還要討論一下扶或者不扶的利弊。 我們可以談中國古代的“忠孝仁義、 信禮智勇” 不是對皇上的忠, 是對祖國的忠誠, 是對父母的孝, 對百姓的仁, 對朋友的義等等等等, 正如有的學者提出來的觀點, 要倡導“理性” 的教育, 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 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 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應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 而法律又是最低層次的道德, 藥家鑫案使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對於大學生更需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他們成為品德高尚、 遵紀守法的公民。 藥家鑫一案, 給包括高校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 事實證明,落實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任重道遠。 當然, 針對藥家鑫事件,陝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廳也迅速下發通知, 要求全省高校用一個月時間,在大學生中集中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和思想道德專項教育活動。 通知要求, 各高校透過系統的法律法規普及學習和思想道德教育, 增強青年學生以人為本的理念,形成學法、懂法、守法和講道德、守公德的良好風尚。 在這一專項教育活動期間,各高校結合實際, 邀請法律和司法一線的專業人士來校舉辦系列講座, 組織法制安全教育案例宣傳展覽、 讀書觀影活動。 各高校還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 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把法制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 重點解決少數師生中存在的不學法、 不懂法、 不知法的突出問題。 但是, 法治教育和德智教育不是突擊戰, 不是說送走了這一屆就不管下一屆了, 它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 話音未落, 陝西科技大學又發生大學生殺人惡性事件, 所以形成一種教學機制最為重要, 亡羊補牢未為晚以。
為促進校際間的協同合作與有效溝通,應加強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的交流與學習,以及民辦高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開設各種各樣的研討會,內容要豐富,主題要突出,對加強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努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論“金課”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