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16890448769

    後現代主義文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社會中出現的範圍廣泛的文學思潮,於20世紀70-80年代達到高潮。無論在文藝思想還是在創作技巧上,後現代主義文學都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延續和發展。主流學術界曾經不區分“現代”和“後現代”兩個概念,但由於二戰之後文學發展的特徵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現代主義”所能涵蓋的範圍,因此將後現代主義文學看作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和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以及現代主義並舉。

    寫作特點:矛盾

      後一句話推翻前一句,全書的敘述者搖擺於不可調和的慾望之間。貝克特的小說《無法命名者》裡的結束語是個絕妙好例:“你必須講下去。我不能講下去,我願意講下去。”美國作家勒那德·米凱爾在一篇短篇小說中講過,“靠虛構或不靠虛構,人都沒法生活。”庫特·馮尼格的《貓的搖籃》 裡的宗教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的:“令人傷心的是必須粉飾現實,同樣令人傷心的是實在無法粉飾現實。”後現代主義文學中的人物在性別上往往是模稜兩可的,例如布力吉德·勃羅菲的作品《在運輸中》的一個敘述者記不清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在約翰·巴思的小說《牧羊郎加爾斯》中的主人公及其所愛者在口答“你是男人還是女人?”時一律說:“又是,又不是。”

    排列

      後現代主義作家有時把幾種可能性組合排列起來,以顯示生活和故事的荒謬。例如貝克特的《華特》裡有整整一頁半如下的敘述:

      “至於他那兩隻腳,有時每隻腳都穿一隻短襪,或者一隻腳穿短襪,另一隻腳穿長襪,或一隻靴子,或一隻鞋,或一隻拖鞋,或一隻短襪和靴子,或一隻短襪和鞋子,或一隻短襪和拖鞋,或一隻長襪和靴子。或一隻長襪和鞋,或一隻長襪和拖鞋。”貝克特的人物力圖把數學的次序強加於經驗上面,因為他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哲學的次序。

    不連貫性

      上述的排列法打斷了行文的連貫性。現代主義作品,如《荒原》是連貫的,只要我們能辨認出它的哲理基礎;而後現代主義文學則懷疑任何一種連貫性。這方面的一個常見的情況是一篇小說以極簡短的互不銜接的章節、片斷來組成,並從編排形式上來強調各個片斷的獨立性。

    隨意性

      後現代主義作品的創作和閱讀成了一種隨隨便便的行為,如約翰遜的活頁小說,任讀者去拼湊閱讀的次序,從哪一頁讀起都可以。

    比喻的極度引伸

      有些後現代主義作家有意識地把比喻引伸成獨立的故事,再也不回到原來的上下文中去了。作者的意圖是向讀者提供形形色色的繁複材料,使他無從得到綜合的認識,藉以表示現代世界之不可解釋。

    虛實結合

      洛奇並沒有談及後現代主義和現代主義的關係問題。他所列舉的六種寫作方法上的特點在現代主義作品中也有表現,也許在程度上沒有後現代主義那麼嚴重。他的見解可以看作哈桑的補充。另外,英國諾丁漢大學講師阿蘭·洛德曼在《後現代主義展望》 (1981)一文中也認為後現代主義只是現代主義的餘波(中譯文見《外國文藝》1981年第6期)。

    理論特徵

    理念特徵:反語言中心主義

      後現代主義堅決否認本來意義上的形而上學,即現在所說的“形而上學”,否認本體論,否認有世界的最終本原、本質存在,否認“基礎”、“原則”等問題。認為“形而上學”的東西只是一種假設;傳統哲學還假設人的認識又是透過語言來進行,即認為語言可以反映物件,表述或表達物件,人們也可以透過認識者對世界本質、規律的語言表達去認識、瞭解世界和事物。後現代主義認為,這是一種“元敘述”、一種“宏大的敘事方式”,是必須打破的。

    反基礎主義

      傳統哲學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去追尋事物的“始基”即世界的終極基礎,就是還原式尋找事物的終極本質。後現代主義認為“始基”、“終極本質”就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在場”,就是“邏各斯”的一種表現形式,應該摧毀和解構這種思想和信念。

    同一性

      後現代主義否認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絡的整體,否認同類事物之間具有某種同一性,代之以碎片、相對性。認為事物的意義是相對的,事物之間的聯絡也是偶然的,比如,每一部著作都僅僅是一個文字,沒有作者,沒有中心思想,不同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意義——閱讀就是一種誤讀,因而作品談不上普遍性、同一性和整體性。

    反對中心

      中心的存在就意味著有非中心的存在,意味著有主從、本末、內外等二元論存在;意味著本質決定現象、內決定外、中心決定非中心;也意味著人的認識總是要透過非中心而揭示中心。這實際上仍是一種“在場的形而上學”和邏各斯中心主義,是理應受到批判和解構的。後現代主義強調非中心、差異性和不確定性,以隨意播撒所獲得的零亂性和不確定性來對抗中心和本原。

    反對理性

      現代性、科學理性破除了奴役、壓抑的根源,卻又設定了又一新的奴役和壓抑,設定了新的“權威”、“本質”、“中心”。所以,應拒斥一切現代性的理論,解構和摧毀現代性的觀念、理論以及理性。

      現代性使主體失去了自主性,現代主義雖然確立了主體和主體性,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主體越來越失去了自主性,同時,還忍受著內外的壓力而焦慮、苦悶、彷徨、憂鬱、孤獨、無助,隨波逐流,無所適從;主體意味著主客二分,主體的存在不僅意味著主客二分的存在,也反觀了現代性的缺陷;其實主體只是現代性的一個杜撰,根本不存在。世界沒有人和物的關係,只有物和無的關係。

    反對真理符合論

      事物的本質不是客觀的只是人解釋的結果,事物不存在一個先天的本質、基礎,等待人們去客觀地、如實地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質、意義只存在於人們對事物的閱讀和解釋行為中。應堅持實用主義的真理觀。知識為銷售而生產,在後現代社會里,知識不以知識本身為最高目的,只是為銷售而生產,因而,知識只是一種商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款尼桑途樂xe4.0現車最低多少錢,途樂se油耗配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