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絲不苟冰美式

    吃的不多發胖的原因

    1,所吃的是高熱量是,雖然不多但是熱量高

    2,基礎代謝率低。新陳代謝慢

  • 2 # 柚子愛插畫

    從最簡單的道理上講,肥胖是人體能量攝入和消耗失衡的結果,即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結果造成能量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儲存下來,經過一段時間後體重明顯增加形成肥胖。 在肥胖的早期階段,脂肪細胞體積變大,隨著體重的不斷增加,脂肪細胞的數目開始增多,這時肥胖是很難治療的。有研究發現,透過節食或限制能量攝入減肥後,脂肪細胞的數目並不減少,所以當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也回到減肥前的狀態。一般下列時期的肥胖是很難治癒的。 ――出生後12到18個月的肥胖兒; ――12到16歲的肥胖者; ――成年人體重超過理想體重60%(或體重指數大於40)的肥胖者; ――婦女妊娠期間肥胖,且產後體重沒有恢復的肥胖者; 因為以上各個時期的肥胖,脂肪細胞的數目均有較明顯的增多,所以治療起來更困難。但是為什麼吃同樣的飲食有的人很胖,而有的人卻不胖呢?是因為下列因素存在差異。 飲食因素 飲食因素是肥胖的發病過程中的關鍵因素。肥胖的根本原因是攝入的熱量超過了消耗的熱量,符合“病從口入”的道理。所以不管吃什麼,只要總的熱量超過了身體的需要,就會發胖。但為什麼有的人吃的並不多也同樣發胖呢?這時需要考慮飲食中不同的品種所佔的比例,食用過多的油脂成分可以促進脂肪組織的增長,特別是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動物脂肪,一般的食用植物油也同樣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烹飪過程中的“過度加熱”也使本來並不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成為飽和脂肪酸。過多的攝入熱量總是與攝入過多的脂肪相關的,因為同量的脂肪攜帶熱量的效率要比同量的澱粉和蛋白質高很多,所以“吃的不多”並不表示“吃的熱量不多”。總之,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的改善是肥胖的重要原因。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指人的社會環境,生活習慣,時尚等。楊貴妃時代的“以胖為美”自然決定了追求時尚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美國式的生活方式更會使人發胖,美國的“可口可樂化”或“麥當勞式”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決定了美國近30%的肥胖發病率。一頓飯要是喝含糖飲料和吃快餐,那麼到飽的時候所攝入的熱量比普通飲食要高很多。所以越是生活方式的“美國化”發胖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樣社會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焦慮等等也都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但不幸的是這些改變都傾向於使人發胖。 遺傳因素 遺傳不僅與肥胖有關而且與消瘦同樣有關。這種遺傳性與母親的關係更大,如果母親肥胖,那麼她孩子肥胖的可能性可能是75%,同樣如果母親消瘦,她孩子消瘦的可能性也是75%。 有肥胖遺傳背景的人或者是有患肥胖傾向的人,他或她的代謝更有效。也就是說,如果在饑荒年代,很少的飲食就能使這些人活下來。從遺傳背景上講這些人更適合活在饑荒年代,也可以說長期的飲食不足使這些人獲得了這種遺傳特性,這就是“適者生存”的道理,這些人有了“勤儉基因”。但當這些人在短時間富了以後,飲食不僅得到了滿足,而且攝入的熱量還大大有餘,這時這種“勤儉基因”卻使這些人儘可能地把過多的熱量儲存下來,於是這些人更容易變胖。中國長期貧窮的歷史,使大部分華人獲得這種“勤儉基因”,所以近10年來,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肥胖和肥胖相關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重要原因。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代謝率會逐年下降,所以同樣的飲食同樣的運動量在20歲時不胖,可到了40歲就會發胖。況且我們的體力活動量也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下降的。 性別 性別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男性休息時的代謝率要高於女性,所以男性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維持他們的體重。另外絕經期後中年女性的代謝率也明顯地下降,所以女性在絕經期後體重開始明顯增長。而且男性和女性的飲食習慣、飲食量及運動量均存在差異,所以性別也是決定肥胖的重要因素。 運動量 運動量大的人消耗的熱量多,不容易發胖。但有些人間斷從事大運動量的體育運動,可能一星期甚至一個月才有幾個小時的運動,其結果不是控制了體重,而是增加了食慾。所以經常性的運動才會有好的效果。 體重 體重重的人比體重輕的人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維持體重。例如體重9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2500千卡的熱量來維持體重,如果每天他攝入的熱量低於2500千卡,他的體重就會降低,當他的體重降到80公斤的時候,他每天只需要2000千卡的熱量就可以維持他的體重,如果每天仍給2500千卡的熱量,他的體重又會回到90公斤。

  • 3 # 豬豬女孩會減肥

    我也是吃的不多,反而很胖。我是屬於吸收特別好的,就是大家常說喝口水都會長胖型別的,原本自身吸收就好,代謝不掉,再加上平時飲食不注意,攝入的都是高熱量的食物,造成一吃就長胖,其實這些都是可以調整飲食習慣來調理我們的體質,變成易瘦體質之後就不會吃什麼都長胖了

  • 4 # 這裡聊體育

    吃的不多也發胖可能是以下原因:

    1.遺傳因素決定的,自身含有肥胖基因。

    2.吃完東西,不活動就坐下或躺下,食物消化不了,慢慢積累形成脂肪。

    3.吃的不多,但是吃的是高熱量的食物如高鹽高糖、油炸食品。

    4基礎代謝太低,飲食不健康或者經常不鍛鍊基礎代謝會下降。

    建議多做一些有氧運動,飲食健康合理,心理暗示,體重就慢慢降下來了。

  • 5 # 茶胖子

    最新科學認證,肥胖與基因有關。有科學家同時找了很多廋的人做實驗,讓他們狂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一段時間後,都胖了。從這裡可以看出吃多真的會胖。但是,重點來了,他們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也恢復正常了,真的是要胖的人喝水都會長胖,廋的人不要暴食基本不會胖。

  • 6 # 無希

    我以前也是飯量不大,還愛吃素,卻是胖的,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愛吃甜食,零食類的。我現在變成了瘦子了哈。其實我們人體體質有很多種,身體攝入量大於消耗量會胖,水分不夠也會胖,水跟酶是分解脂肪的。還有攝入蛋白不夠,肌肉量不夠也會胖,基礎代謝低也容易發胖。找對原因 再從飲食下手去調理,不瘦也難,還不反彈。真的從小被人叫胖子叫到大,從沒想過自己也會做瘦子的一天說到這個就有點自豪,哈哈 畢竟一個多月瘦十幾斤還是很有成就感的。要想減肥原來還有這麼多學問。加油 我這頑固體質都能瘦,你也可以 祝你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婦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