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壤
-
2 # 無錫馬哥看房
故事為主,有看頭。
可以看看當年武林的一些人物奇聞軼事。
李是當事人,在晚年做這樣的事,相對求名利也淡,可信度高些。
-
3 # 十二樓43
有很多。。。。比較好的下邊兩本。上邊的可以當普及知識吧,很不錯的普及書。下邊比較專業了
但是,別以為看書能練會。
-
4 # 尚武學苑
練拳首要的是跟老師學規範的拳架和訓練方法。慢慢規範自己的內外三合,一筆一劃學規矩。另外還要多讀經典拳譜。再練拳的時候,不要發拙力,避免三害。才能慢慢體會中正勁力,內氣內勁。逐漸對武林一書慢慢理解更深。
-
5 # 三分天微白
逝去的武林是一把尺子,來衡量你練拳的標準的,讓你練到一定程度可以在書裡找到印證,書裡講的也有一些練拳的方便法門,不過你只要是練拳的人就一定能感覺到裡面有真東西,不管是練拳還是書裡講的都是借假修真,而一些卻還在糾結裡面的真不真實,真是南轅北轍!
-
6 # 拳成大藝藝稱形意
還還差一個認證,希望這個回答能滿意。
形意拳作為中國四大名拳之一,三大內家拳之一,民國是更以國術之名稱之,此拳年代久遠名稱幾經演變,起源說法不一無法考證,但從最近的有確切記述的歷史來看(從姬公1602——1683創拳說),也有近四百年的歷史了。形意拳自誕生以來名家輩出,各輩高人的論述層出不窮,迄今為止形意拳的理論仍是所有拳術中最完整、最豐富的,這一點也是其他拳術無法比擬的。鑑於此其它拳術比如太極拳就曾借鑑它的理論來論述。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形意拳的理論代表了整個內家拳的理論也不為過。形意拳的著作要分幾個時期來看。
一,從明到清末,形意拳自姬際可(龍豐,隆豐,隆風)創拳,但並不為世人所知,名稱上也不統一,叫戴家拳、六合拳、心意拳等等,流傳範圍極窄,不外傳。它的理論僅僅在家族內部流傳,口授,手抄。到李老農(李能然,李洛能,李飛羽1807——1888)及其弟子車永宏(1833-1914),郭雲深(1820-1900)等此期間形意拳才逐漸被世人所知。儘管這段時間形意拳仍舊不斷的發展變化完善著,但形意拳的理論仍舊只在核心傳人內部隱秘的流傳。這些理論也隨著時間完善,在整個形意拳發展史上也是分量極重的。這個時期的理論形意拳所有理論的基礎,構成了整個形意拳的系統框架,是形意拳的理論核心。
二,民國時期,隨著中央國術館成立,形意拳成一片鼎盛之態,各門各派紛紛走上歷史的舞臺,著書立說,成立社團,加入學校廣泛傳播形意拳。之前不為世人的所知的理論也隨著這些後人的著述暴露與世人眼前。形意拳人以民族大義為重打破常規不僅讓形意拳以國術之名流傳天下,更以層出不窮的著述將形意拳的不傳之秘大白於天下。此時的形意拳人還注重對形意拳的研究工作,對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起源辨析等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並把研究成果刊行於雜質報刊,一時間風頭無二。這段時間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文字,這些文字是我們認識學習形意拳的主要依據。
三,建國後到現代,建國後隨著形勢的轉變國家大力提倡競技武術的發展,一些傳統拳術逐漸隱匿又隨著文革的迫害,包括形意拳在內的傳統拳術再不復往日輝煌。隨著競技武術的崛起很多傳統的技藝被迫消亡,很多傳承都斷掉了。這時候的著述更注重套路編排,競技,健身功能。後來隨著國力的強大,拳術的技擊重新被搶救,發掘,遺憾的是至今傳統拳術仍舊被質疑活在祖宗的神話中,儘管每一個傳人都努力著,但傳統拳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恢復往日的輝煌。而逝去的武林就是在質疑聲中出世的,李仲軒以形意拳最後的高峰見證者身份,講述了許多形意拳的過往,接續了曾經斷了的記憶,把我們又代入了形意拳博大精深的世界,為我們續了那一脈。它當然不是講述形意拳唯一的書,卻是現在唯一能把形意拳講到一定高度卻又能讓人信服的書,李老發聲功不可沒,形意拳當不絕。其實民間還有李老這樣的傳人,只是不為人知罷了。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聲音見諸文字,續形意的輝煌。
-
7 # 朝陽子China
《逝去的武林》是後來重新編輯出版和命名的書,原來叫《李仲軒拳意述真》,最早是由李仲軒前輩的外甥,著名導演徐浩峰根據李仲軒前輩的口述,發表在論壇,後來發表在武林雜誌上,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這個文集是李仲軒前輩對其一生習武經歷和武學領悟的一個綜述。比起這個系列後面幾個文集來說,這個是相對純粹的武術著作。《拳意述真》這個名字只有孫祿堂前輩用過,也是記述孫祿堂時期,他的前輩們的拳論的。這個命名其實就說明它的主旨是在武術,而不是小說。
而後面《武人琴音》之類更多是抒發徐浩峰先生個人對武學的見解。
李仲軒先生師從唐維祿前輩,是李存義的徒孫。從他的記述和晚年的照片來看,頗得形意真傳。筆者也是師從李存義前輩的一位徒孫習拳,至今已近二十年。李仲軒算是筆者的師叔輩,可以明確的說,李仲軒拳意述真的內容,可以指導一個練形意拳的初學者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如果沒有得真傳,指導十年都不成問題。
但《李仲軒拳意述真》畢竟不是給初學者的教科書,而是參考書,印證指南,所謂有指導意義,是建立在習者得到李存義一系形意拳真傳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領悟其中的內容。否則對你來說就只是一本小說。特別是對於那些對形意拳尚未得真傳的朋友,建議先去找一位好的老師,系統學習李存義一派形意拳,在來下定論不遲。
回覆列表
李仲軒出名主要是他活著的時候,給武魂雜誌寫的一些口述文章。其中寫了很多他練形意拳的軼事。特別是涉及到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雲祥、薛顛等人很吸引讀者。
《逝去的武林》這本書是導演徐浩峰,根據李仲軒的口述整理出了一部著作。個人認為只能當做一本文學作品來閱讀。很多人把它當成練形意拳的圭旨和權威,那只是讀者的想象罷了。如果真照著書中所描述的情況練拳只會走入偏頗和虛幻。說白了,筆者認為這書有故弄玄虛之嫌。
形意拳基本動作只有五個,以站樁為基礎。但要說明的是,把這五個動作參詳透徹,確實是很不容易。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了人體、中醫、筋膜、發力、整勁等一系列特殊的環節的領會。
總而言之一句話,形意拳其中的原理很簡單理論很淳樸,練起來很枯燥。但是真成功之後效果很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