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號風手
-
2 # 林民旺
最深層的原因是,印巴分治後,由於兩國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導致印巴分別採取了不同的對外政策。
印度自建國以來,一直就以亞洲大國自居,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一方面源於尼赫魯的“大國情結”,常常被引用來證明尼赫魯“大國雄心”的是這句話:“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所以,1962年之前,美蘇由於冷戰“拉幫結派”的需要,都試圖拉攏印度,但是印度尼赫魯政府主要採取“騎牆”政策,以左右逢源。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曾短期內試圖從美蘇同時獲得軍事幫助,但是1963年肯尼迪遇刺後,美國要發展同印度關係的熱情逐漸退卻。相反,隨著中蘇分裂,蘇印關係逐步加溫,直至1971年兩國簽署“準同盟”性質的《和平友好合作條約》,明確地站到了蘇聯陣營。
對巴基斯坦而言,由於地緣戰略環境差(類似於夾在印度和阿富汗之間的三明治),尋求可以“依靠”的大國一直是巴基斯坦的基本政策。冷戰初期,巴基斯坦就堅定地站在美國陣營,加入美國的中東條約組織、東南亞條約組織(事實上這都有針對中國的意味)。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讓巴基斯坦看到了中國對印度的優勢。中巴關係自此開始有了很大的突破。隨著巴基斯坦的居間協調,中美關係“解凍”和正常化,形成了冷戰後期中美巴三方對蘇印兩國的格局。然而,巴基斯坦經常對美國期望太高,也導致其認為美國是“不可靠”的夥伴。
-
3 # 北海圖
印度獨立之後,印巴兩國和美國的關係既受到冷戰大格局的制約,也受本國國內因素的影響。
印度在獨立之初,首任總理尼赫魯就提出了不結盟的外交政策原則,不在美蘇之間選邊站,而是維持外交政策的獨立性。但這一概念剛剛提出來時,實際面臨的是美蘇的孤立。美國時任國務卿杜勒斯就評價印度的不結盟政策是“不道德的一種近視的概念”,蘇聯也不理解,直到1952年斯大林去世之前,對印度的印象有所改善,親自會見了印度駐蘇大使克里希那.梅農,印度和蘇聯的關係才有所改善。
(尼赫魯1955年首訪蘇聯,對蘇聯以計劃經濟模式快速實現經濟增長很感興趣)
印度國內的經濟政策也導致印美關係的疏遠。印度獨立、英華人撤出,美華人急切地想繼承英華人在印度的貿易通商特權,提出要與印度締結經濟合作特惠協定(要求在印投資享有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但是被印度拒絕。此外,印度獨立之初忙於建設國家經濟,尼赫魯對蘇聯的計劃經濟道路很感興趣,1948年印度頒佈《工業政策決議》,1951年頒佈《工業(發展和管理)法》,致力於實現國家經濟獨立,初步確立計劃經濟路線,這些都讓美華人感到不滿。
美國拉攏印度失敗後,開始轉向巴基斯坦,彼時巴基斯坦剛剛獨立,渴望從世界第一大國美國手裡拿到經濟援助和軍事裝備,以在印巴衝突中保衛自身利益。很快,美國與巴基斯坦就簽訂了《共同防禦協定》。巴基斯坦還成為美國主導下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的成員國。此後,美巴聯盟關係逐漸確立。
-
4 # 微觀史界
美國和巴基斯坦曾經長時間友好,這個是歷史造成的,原因如下:
1,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形成鼎立之勢。2,印巴的歷史矛盾。當時蘇聯在援助印度,兩國關係甚好;作為競爭,美國支援巴基斯坦,成為準盟友。3,巴基斯坦獨特的地理位置。巴基斯坦東北面靠近中國;往南是中東石油必經之路的波斯灣和印度洋;往西北是阿富汗,伊朗;南面與印度形成對峙之勢態。地理位置甚好。
所以,長時間內美國和巴基斯坦都很友好。
-
5 # 銘蘇先生
印巴分治以後,兩國因為克什米爾領土問題爆發戰爭,兩國從此走上了對抗之路,這是印巴關係的基本情況。
當時的大背景是美蘇冷戰對抗,因此美蘇兩國在世界各地爭奪勢力範圍。在南亞地區為了阻止蘇聯南下,美國拉攏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兩個國家都是英聯邦成員國,由英國出面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印度宣稱自己是不結盟國家,拒絕加入英美兩國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中央條約組織》,實際上印度更傾向於與蘇聯合作,大家看印度的武器裝備就知道,80%以上裝備是蘇式的,有了蘇聯提供的武器,印度在印巴戰爭中更加處於優勢地位。
而巴基斯坦由於與印度存在領土爭端和戰爭危險,而自身的實力明顯要弱於印度,所以巴基斯坦需要在外面尋找一座靠山,而美國也在尋找阻止蘇聯南下的屏障,所以美巴一拍即合,兩國建立了盟友關係,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軍事援助。後來蘇聯入侵阿富汗,對巴基斯坦安全形成威脅,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以阻擋蘇聯的南下。
由於印度的綜合實力比巴基斯坦強大的多,美國為了拉攏印度,甚至拖延和暫停了對巴基斯坦的援助,這也引起巴基斯坦的強烈不滿,促使巴基斯坦發展同中國的關係。之後,巴基斯坦跟中美都保持著合作關係。而1962年中印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就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只不過印度想成為世界大國,沒有跟任何國家結盟,但是也會接受美國的援助。
相關內容
- 巴基斯坦為何在印巴對峙加劇之際,從埃及購買老舊、落伍的二手幻影-5戰機?
- 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斷髮生武裝衝突,印巴衝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6日印巴繼續發生激烈交火,巴基斯坦究竟如何,印度才會善罷甘休?
- 怎麼看待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交火?
- 因為一系列事件,目前印巴形勢十分緊張,印度和巴基斯坦會爆發第四次戰爭嗎?最終誰會更吃虧?
- 怎麼看待土耳其在印巴衝突之際,敢於宣佈出兵對巴基斯坦進行全面的軍事支援呢?
- 怎麼看待在印巴衝突之際,沙特在巴基斯坦港口卸下200枚導彈,以做支援呢?
- 印巴衝突,美俄英法以,五大國不遺餘力的武器輸出幫助印度,矛頭真的是巴基斯坦嗎?
- 印巴局勢劍拔弩張,為何巴基斯坦總理聲稱“做好了對話準備”?巴方為何不願擴大事態?
印巴獨立後,由於但是蘇聯國力還比較弱,無法長期和西方對抗,所以蘇聯當時需要大量的“盟友”來支援,當時的印度是第三世界最大的核心力量,美國和蘇聯在同一段時間裡,都爭取把印度拉攏過來,兩個國家都開始援助印度,但是由於美國的援助往往附帶有大量的政治條件,而蘇聯的援助都是工業機械,沒有附帶條件,所以慢慢的印度就偏向蘇聯。
那個時候,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米什爾歸屬問題,大大出手,而巴基斯坦後阿富汗有領土爭議,當時印度和阿富汗聯手對付巴基斯坦,而阿富汗當時的政府親蘇聯。
由此巴基斯坦和蘇聯關係也很僵,而美國剛好意識到巴基斯坦是遏制蘇聯勢力發展的重要政治和軍事資產,由此大量援助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當時也需要美國的援助,所以他們關係當然好了,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這個關係達到了頂峰。
你們看這幅圖就明白了,看看當初蘇聯是怎麼打算的。
當時美國不但跟巴基斯坦關係,跟伊朗的關係也好,共同的目的就是遏制蘇聯的勢力擴張。
當時蘇聯出兵阿富汗,美華人當然知道蘇聯的意圖,要打通印度洋的出海通道,如果讓蘇聯打通了同樣印度洋的出海通道,那麼就無法對蘇聯進行圍困。
而巴基斯坦對遏制蘇聯勢力到達印度洋具有非常高的政治和軍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