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船長讀書
-
2 # 橫店李大腳
張三丰下少林以後,本來是想找郭襄的,可惜路人開掛,把他的自尊心激了起來。
張三丰去尋郭襄,遇見郭靖想必是一場佳話,不過以郭芙的驕縱,說不定張三丰就成了楊過第二。
也幸好張三丰沒有去,不然一代宗師肯定死守襄陽,我們也就沒辦法看到張無忌的故事了。
原文如下:
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咱們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蔔,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
那男子“嗯、嗯”數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那男子給妻子這一頓數說,不敢回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
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裡:“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
他望著這對鄉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來覆去,盡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只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甚麼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巖穴,渴飲山泉,飢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
-
3 # 第5個季節54424161
郭襄在張三丰心中是處於一個類似於"女神"的位置,從外貌家世江湖地位而言,都無可企及,所以對郭 襄是愛慕但不生【佔有之慾】。
郭襄在上少室山的時候,這樣想:"只有龍姊姊這樣的人物,才配的上他。"這個他是楊過無疑了。雖是愁思襲人,雖是眉間心上,無計迴避。可是郭襄在面對楊過和小龍女的感情時,首先生的不是惡意揣度,不是搶奪之意,而是因為欣羨、自省無法企及而生的遺憾。郭襄對楊過無疑是愛慕的,但這愛慕裡又有敬仰,又有敬畏,這種感情非常複雜,已經無自覺的將自己放在了楊過之下,楊過在她心裡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從而無法生出【佔有之慾】。
張三丰對於郭襄的感情同樣。
小說裡這樣描述到,"郭襄循路上山,張君寶在他身後,相距五六步,不敢和她並肩而行。""張君寶躬身答應,向郭襄凝一眼,走上山去。"金庸的描述是非常巧妙的,一個"不敢"一個"凝",就將張君寶對郭襄的愛慕卻心生卑怯的心描寫的淋漓盡致。
少女郭襄,那是什麼樣的人物,父親是江湖名揚的郭靖郭大俠,人人敬畏,母親曾是江湖第一大幫派的幫主,外公是桃花島主。家世可謂是集名富貴俠於一體。郭襄本身呢,面如桃花,貌美不可方物,可謂是那個時代真正的白富美。
而少年張三丰呢?父母不詳,少林寺打雜的,正規弟子都不是,師傅是一個被處罰的掃地僧,唯一武功除了楊過交那兩招,就是鐵羅漢學的。
郭襄跟覺遠、跟無色禪師都是好朋友,談笑風生,但這些人在張君寶看來,都是不可能與之笑談。
他們兩個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張三丰自己也明白,所以愛卻不敢說出口,愛卻不奢望佔有。其實少年張三丰對郭襄的這種心理是非常自然的,而張三丰內斂的性格,也決定了他不可能跳出這樣的"世俗”和“階級"圈子,他不是楊過。所以,我想,郭襄之所以愛慕楊過,也有可能是被他身上對世俗禮教階級的不齒,那種放蕩不羈、不拘一格所吸引吧。
-
4 # 白碼非馬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來講講張三丰和郭襄之間的關係。
張三丰和郭襄二人在金老先生的書中,並沒有明說少年張三丰愛上了郭襄,兩人只是萍水相逢的關係。
張三丰第一次在少林寺附近碰到郭襄,郭襄才十三歲,張三丰十八歲左右,
第一次相遇:
郭襄在轉身之際看到了受傷的張君寶,趕緊從懷中逃出手帕為其包紮,並將自己的金絲鐲子送給了張君寶,讓他可以前去尋找自己的父親,不要再繼續流浪了。
這時候,郭襄是江湖上有鼎鼎大名北俠的千金,而那時候張三丰還是個無名小卒,兩人地位相差懸殊。
第二次相遇:
張君寶送郭襄出少林,郭襄笑道:"你也是來送客下山的嗎?"並將自己手中的一對鐵鑄羅漢送給了張君寶,然後轉身上馬就此別過。
這時候,郭襄已經一遇楊過誤終生,眼中再無他人。
郭襄終身未嫁,郭襄後面出家當了尼姑,創立了峨眉派。
張君寶改名張三丰,出家當了道士,創立了武當派。
兩大派同為武林正派,兩大創始掌門人有沒有再見面,書中沒有再說,這個時候,兩人要是再來談情說愛,礙於身份地位,都已經不可能了。
在書中有寫道,當初郭襄送於張三丰的一對鐵鑄羅漢。已經一百多歲的張三丰在聽到少林寺遭遇劫難的時候,曾拿出隨身的這對羅漢交於三弟子說:"這是百年前郭女俠所贈,日後你送還少林,看可否從此傳的少林一習武藝。"
一對鐵鑄羅漢跟隨張三丰一百年,可以看得出這件物品對張三丰來說是多麼重要。
所以最後如果說,張三丰愛郭襄,那也是單戀,單相思。
百年愛戀,百年單相思。我想到此處,也不禁黯然神傷,一聲嘆息!
-
5 # 王銘葦
金庸先生筆下的痴男怨女有很多,諸如痴等小龍女16年的楊過,亦或是尋尋覓覓24年卻不得楊過半點音訊的郭襄,更有將對郭襄的一番深情藏於心底、獨捱百年歲月的張三丰……
楊過與張三丰,一個是《神鵰俠侶》中名揚江湖的神鵰大俠,一個是《倚天屠龍記》中名震武林的一代宗師,二人只在《神鵰俠侶》結尾處短暫同臺。本是兩個無甚瓜葛的人,而後卻因為一個名叫郭襄的女子,楊過張三丰時常被人一同提及……
華山之巔,在楊過、郭靖、黃蓉、周伯通等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的襯托下,彼時的少年張三丰只是師父覺遠大師身後一個不起眼的弟子,此番出場是跟著師父覺遠追討被瀟湘子與尹克西所偷的少林寺藏書《楞伽經》。
縱然金庸先生形容張三丰此人“形貌甚奇,凝氣卓立”,但在和尹克西過招時,只懂內功卻不擅招式的少年還是落了下風,張三丰被逼的連連後退。目睹全程的郭襄出於俠義之心幫腔,不僅給張三丰助威,而且允諾打不過自有她相助!
華山一別,楊過小龍女隱退江湖,郭襄心中萬分不捨,眼中含淚難掩悲痛,但轉頭看到受傷的張三丰還是忍著心傷為他包紮。面對眼前沉浸在悲痛的少女,張三丰滿腹感謝的話卻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口了。當時張三丰的師父覺遠曾搖首長嘆,張三丰一動嗔怒,靈臺便不能如明鏡止水了……
這是郭襄與張三丰的初見,郭襄自此永遠地失去了楊過的音訊,而張三丰卻在心裡記住了這個笑時讓人愉悅、哭時令人心碎的姑娘。
二人再次相遇已是三年後,苦尋楊過卻不得半分訊息的郭襄來到少林寺,希望向楊過好友無色禪師打聽一些訊息,卻不想終究還是失望而歸。郭襄下山的時候聽到身後有腳步聲,轉頭來看卻正是三年前華山見過的小兄弟,於是笑著問,“張兄弟,你也下山送客嗎?”張三丰臉上一紅,匆忙應道,“是!”
郭襄從懷中摸出了一對鐵羅漢送給了張三丰,這本是她十六歲生日時,無色禪師因楊過的關係送她的禮物。但三年的尋找卻音訊全無,這讓郭襄有些心灰意冷,人已散,禮物留著又有何用?
這本是郭襄的無心之舉,張三丰卻自此將這對鐵羅漢珍藏。直至一百年後,趙敏假借明教之名圍攻武當山,張三丰被空相趁機暗算。身受重傷之際,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了一對鐵羅漢交給俞岱巖,“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一對鐵羅漢,百年的貼身珍藏,正是應了那句話,“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遺憾之餘又難免感嘆,其實張三丰和郭襄本還有再見的機會。少室山相見後不過幾天,張三丰因被人誣陷而遭到少林武僧的追殺,危機之下正好遇到郭襄。覺遠大師為了保護二人,將二人裝在鐵桶裡,挑著狂奔數十里,氣盡後坐化身亡。
臨終之前,覺遠大師一直在念《九陽真經》的內容,張三丰和郭襄分別記下了其中的一部分……
危機解除之後,還是到了分別的時刻。受同門排擠張三丰的沒了師父的庇佑,此後的日子有多艱辛可想而知。郭襄褪下手腕上的金絲鐲送給張三丰,讓他去襄陽投奔郭靖黃蓉,還貼心囑咐他要容忍大姐郭芙的壞脾氣。
安置妥當之後,只留下一句,“咱們就此別過,後會有期”,郭襄轉身騎上小毛驢,消失在張三丰的視線中。三年前,華山之巔,楊過與郭襄分別之際,也留下這麼一句:“咱們就此別過。”沒想到三年後,少室山下,郭襄留給張三丰的也是這一句。
分別後,郭襄繼續天涯海角地尋找楊過,四十歲那年頓悟,上峨眉山出家為尼,開創峨眉派;張三丰也沒有按郭襄的安排到襄陽投奔郭靖黃蓉夫婦,而是隻身上武當山,苦練《九陽真經》中的部分功法,開創武當派。少室山一別,二人終究再未相見。
郭襄十六歲遇到楊過,此後餘生盡在尋覓;張三丰十六歲別過郭襄,此後餘生盡在等待。舊版《倚天屠龍記》結尾處有言,“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
6 # 蒲大少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郭襄和張三丰是江湖中的傳奇人物。兩人分別從覺遠大師處得到部分九陽真經後,便開宗立派,一個建立峨眉派,一個建立武當派。其中,張三丰不僅達到了百歲的高壽,而且武功更是達到了天下第一。郭襄是大俠郭靖和黃蓉的小女兒,自襄陽城破後,她的家人全部戰死,她也變成了孤女。在郭襄的餘生中本有兩大心願想要完成,其中一件是想找到楊過,另一件是就是驅除韃虜,可惜卻都沒能實現。
眾所周知,張三丰一直暗戀郭襄,可令人奇怪的是,她卻沒有幫助郭襄去實現心願。這是為什麼呢?當然,關於郭襄的第一個心願,張三丰不去幫忙,這點很容易令人理解,畢竟楊過是她的情敵,難道張三丰會幫自己的戀人一起去找他的情敵?就算張三丰的內心是多麼的崇高和偉大,在這件事情上,他跟定是不會提供幫助的,否則他不是自己犯傻嗎?
那麼,關於郭襄第二個驅除韃虜的心願,或者也可以說是已經犧牲的郭靖夫婦的心願,張三丰為什麼也沒有給予太多的幫助呢?按理說,張三丰跟郭襄一樣,原先都是大宋子民,無論是從民族大義上看,或是從私人情感上看,張三丰都應該竭盡全力去幫郭襄完成驅除韃虜,恢復漢人天下的偉大事業,不是嗎?
可是,張三丰創立武當派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維護江湖正義,弘揚武林正氣上,幾乎沒有參與任何反對元朝統治的大事,這顯然跟郭襄的理想有著不少的差距。當然,張三丰這樣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為了儲存武當實力,否則樹大招風很容被朝廷視為反對勢力進行重點打擊。如此一來,張三丰的心血就會付諸東流。
當然,作為一個武功天下第一的男人,張三丰倒不是害怕朝廷的打擊,明教的陽頂天等歷代教主都敢跟朝廷作對,難道張三丰不敢嗎?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張三丰之所以沒有去幫郭襄完成心願,並非是不敢,而是跟他的性格特點有很大關係。張三丰儘管天下無敵,但他給人的印象主要是謙遜和低調。張三丰之所以會有這種性格,有兩個恩師對他產生了深厚影響。
張三丰有兩個特別出名的師傅,一個是少林派的覺遠大師,另一個則是神鵰俠楊過。大家知道,覺遠大師雖身懷九陽神功,卻從不張揚,是個非常低調謙遜的和尚,要不是為了營救張三丰和郭襄逃避少林的追殺,他應該是不會在外人面前顯露九陽神功。再如楊過,經過多年的歷練,終於成為了天下五絕的高手,本該可以在江湖中揚名立萬,受人膜拜。可他最終選擇低調退出江湖。
從張三丰的兩位重量級恩師身上,大家可以看到,他們都是武功絕頂,但卻選擇了非常低調的為人處事原則。張三丰不僅從楊過和覺遠大師身上學到了高深的本領,還繼承了低調謙遜的品質。因此,張三丰雖然天下無敵,武當實力雄厚,他卻並不想做一些非常高調的大事,而是選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江湖正義之事。所以,張三丰才沒去幫郭襄完成她的心願,而且張三丰也知道郭襄心根本不在自己這裡,所以就選擇了放手,看透了愛恨情仇所謂的參悟吧。
-
7 # 靜夜品讀君
之所以功成名就的張三丰沒有去找郭襄,那是因為沒必要,沒意義,也是沒有結果的事情,原因如下:
1.事業成功不等於愛情成功:並不是說事業成功了,就等於說你的愛情也成功了,愛情與事業是兩碼事。愛情與心意有關,與感覺有關,但是卻與事業無關,與金錢無關,事業成功只是作為一個優勢,但是不是必然成功的因素。就好比現代相親,事業成功,只是一個優勢的點,但是能不能在一起,不在於事業多成功,不在於多有錢,而是在於彼此是否喜歡,彼此是否合適。張三丰功成名就了,不代表他去找郭襄,就能在一起了,所以他不會去找郭襄。
2.襄王有夢,神女無心:郭襄從一開始,心裡就只有楊過,也因為這個一生未嫁,張三丰知道這樣的人,一般都比較重情,就好比他自己,心裡只有郭襄,在真正放下前,他心裡容不下她人,所以郭襄心裡也容不下其他人,他即使去找了,也是無濟於事,所以也不想去打擾她,只知道她過得好就可以!
3.愛她不一定要在一起:愛她不一定要在一起才是幸福的,也許給彼此一個空間,遠遠守護著她,那也是一種幸福,不然挑破了,專門去和她說的話,也許連朋友都做不成了不如和現在這樣,作為一輩子的朋友,靜靜的守護著她,也是一種愛。
4.淡然如水:雖然依然還愛著郭襄,但是經歷過那麼多波折,心靈已經不是青春時的那麼狂熱,可以很冷靜的面對自己的感情,很淡然,不會再像年輕那樣衝動,可以很冷靜的面對這段感情,不會做一些衝動的事情,所以已經淡然面對,不會再和年輕人一樣,一衝動,就啥都不管,所以雖然還愛,但是已經不會衝動。
5.各自安好: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武當派在下一代管理成熟前,他是暫時離不開的,需要打理武當派,需要防止出問題,所以張三丰是不會去找郭襄的?給彼此留下一個美好回憶就很好了。
6.年紀大,不想折騰:功成名就,天下第一的張三丰,年紀也不小了,再去折騰這段感情沒多大意義。
一段感情中,從來都是兩情相悅的,單相思是無法成功的,如果註定沒有結果的,還是不要輕易去嘗試,不然愛的太深,太卑微,還不如作為朋友,相互知心就好。
-
8 # 純鈞LHGR
如果像小說故事裡那樣,張三丰傾情於郭襄,那他不去找郭襄,完全是為了郭襄著想。
不論張三丰功成名就時,郭襄是否已創立峨嵋派,但依故事中所描述,張三丰在青年、中年時期的名聲不會太好。
一來是張三丰早年闖蕩江湖,而武林中這些正義人士是很會記仇的,被張三丰打敗或是被他名氣壓一頭,都不會喜歡張三丰。
從現實角度來說,人就是這樣,人可以欣賞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大富大貴,並且認為這是個有正能量的例子,但是卻難以忍受與自己相關的人尤其是身邊人發跡。
郭襄怎麼說也是郭大俠黃幫主之後,她有什麼樣的成就人們都容易認可,但張三丰草根出身,他做出成就,人們就羨慕嫉妒恨。
二來,張三丰在武林領袖少林派的眼裡是“叛徒”,有少林派這麼一宣傳,“邋遢道人”就更“髒”了。
在這種情況下,張三丰若是去找郭襄,對她表露心意,且不論郭襄是否已修道,都會影響到郭襄的名聲,而且還可能造成郭襄與少林也結上仇。
再者,張三丰親見郭襄當初登少林是為了尋找楊過的,就算他年紀小時不明白,年紀大了時難道還不懂?既然郭襄心裡已經有人,張三丰幹嘛要去找不自在?
有這麼一句話,【你對一個人思念的次數少了些時,並不表示你已忘了他,只不過是因為這相思已入骨。】
不去相見,亦如此理。
-
9 # 豆角9068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老張傾心郭二,郭二心向楊過,楊過鍾情小龍女;小龍女還被道家全真派弟子傷害過;老張創立道教武當派;(全真在陝西終南山,武當在湖北武當山)。
老張之所以成為老張,更多在經歷過情之後悟道了;換句話說,他和郭二的情“劫”渡劫成功了;再回去找,人家已經成為峨嵋派掌門了,還有啥意思。
就像初中時候,喜歡的姑娘,在你40多歲公司成功上市,成為世界五百強了,你再回去找初中姑娘,追憶往事麼,這個事兒可能會有,但是概率極低。
有時候,看金庸,會讓我深深認同,女生是男生成長、成熟的“核動力”;瑛姑於南帝,馮蘅於東邪,黃蓉於郭靖,小龍女於楊過、阿朱於喬峰,夢姑於虛竹……再看世界,約瑟芬於拿破崙、燕妮於馬克思、安娜於富蘭克林、米歇爾於奧巴馬……這些世界偉人,無不如此;因為心愛的女人優秀,自己務必更加優秀;強者恆強,遇強更強。
-
10 # 天香雲外飄
個人觀點覺得張三丰有時候也挺累的。因為:
一,在張三丰還沒有創立武當派之前,
(1)在《神鵰俠侶》小說的最後,在張三丰還只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少年的時候;在張三丰還叫做張君寶的時候。張君寶(張三丰)曾經因為得到了楊過的指點,而打敗了尹克西和瀟湘子兩個人了。
(2)“崑崙三聖”何足道去少林寺傳遞資訊,結果卻因為誤會而與少林寺大起衝突了。然後,覺遠大師用大鐵桶把張君寶和郭襄帶離了少林寺。之後,覺遠大師就圓寂了,張君寶也一下子就成了孤兒了!
(3)張君寶和郭襄分開了。某一天,張君Bora到了一處所在,張君寶於無意之中受到了一個村婦的話的激發,終於是在武當山上創立了武當派!
二,在張三丰創立了武當派,並且是成為一代武學大宗師之後,張三丰,
(1)張三丰成為了武林泰斗了。於是就有人有疑問了,既然張三丰的武功那麼厲害,而且張三丰又是武林泰斗,張三丰幹嘛不去滅了明教呀?!
(2)張翠山夫婦被其他門派的人給逼死了,也不見張三丰敢替自己的弟子出頭的;玄冥神掌把張無忌給折磨得是死去活來的,而張三丰對之也無能為力。
(3)趙敏派出高手去騷擾武當山了,結果,雙方還沒有正式接觸,張三丰就因為遇刺而基本上喪失戰鬥力了!
三,張三丰成為一代武學大宗師(小說中並沒有說張三丰是天下第一)之後,為什麼不去找郭襄?!
(1)按原著小說的描述,郭襄認識張三丰的時候,郭張二人都還只是十多歲的少年,彼此之間其實並不存在什麼深厚的感情的。
(2)據說郭襄創立了峨眉派之後不久,大約五十歲左右吧,郭襄就已經去世了。這也就是說,如果後來張三丰到峨眉派去看望郭襄的話,很有可能見到的只是一個墳墓而已!
(3)郭襄一生所愛只是楊過一個人而已。何況後來發展下去,少林,武當和峨眉派鼎足而三了,相互之間正是競爭對手。通常沒有什麼事情的話是彼此之間是不會有什麼交集的。
回覆列表
張三丰為什麼沒有去找郭襄,或者更深入一點,張三丰為什麼沒有和郭襄成為情侶?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
1、金庸創作《倚天屠龍記的》的目的。《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1961年所著的長篇小說,“射鵰三部曲”系列第三部。這部小說上接《神鵰俠侶》。在神鵰俠侶原著的末尾,楊過曾經指點過張君寶三招功夫。張三丰從後華山論劍“五絕”時代成長,活了一百多歲。這也是從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故事銜接的引子之一。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
所以就寫作目的而言,這部書側重兄弟情義,父子之愛,用大筆墨寫張三丰與張翠山,武當七俠兄弟情義,謝遜與張無忌父子感情,而刻意淡化男女感情。所以就是就沒有過多描述張三丰與郭襄的感情線。因為張三丰只是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不是一部小說的主角。
在張衛健的《少年張三丰》和李連杰的電影《張三丰》都有女主角和張三丰的感情對戲,這是人物的設定不同。倚天中張三丰不是主角,刻意弱化了這一條線。
2、歷史張三丰其人。張三丰,名君寶(又名“全一”),太極拳創始人,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祖師,道號三豐子。張三丰在道教歷史上知名度很高,明朝皇帝想尋找張三丰的蹤跡,並且修建武當的道場。對於這一歷史人物,金庸先生非常尊重,沒有去過多的瞎編感情線。
同樣全真教王重陽與林朝英的感情線也是數筆帶過,當然張三丰的感情線更弱一些。本身都是宗師級超牛人物,如果感情琢磨太多,未免有喧賓奪主和篡改歷史之嫌。
3、成書時間。倚天屠龍記寫於1961年,可謂是相當早了。大陸武俠劇火熱的時候都到八幾年了。金庸寫書的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架空歷史網路小說寫得大行其道,感情故事寫的也開放,那時候寫書相對保守。沒有太誇張,篡改歷史,給張三丰過多寫愛情故事的。我們現在讀者的想法,和五六十年前作者想的肯定不一樣。作者寫得比較含蓄。
4,年齡原因和悟道宗師。張三丰遇到郭襄時年齡過小隻有13歲,還不太懂情愛。張三丰在武當山悟出太極拳,傳授給張無忌時已過百歲。張三丰是一代宗師,是和《天龍八部》中掃地僧一樣開掛的超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