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陳87466846

    古人談讀書的釋義

    論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朱熹

    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曾國藩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譯文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滿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經說:讀書講究“三到”,即讀書時要專心,要認真看,要誦讀。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沒有專注統一,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麼一定不會記住,就算記住了,也記不長久。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還會不集中嗎?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恆心。有志氣則絕對不會甘心居於下等;有見識則知道學無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滿足,像河伯觀海,井底之蛙觀天,這都是沒有見識的;有恆心則必然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識、有恆,三者缺一不可。

    註釋

    敏:聰明。

    好:喜好。

    恥:以……為恥。

    知:通“智”,聰明,智慧。

    厭:滿足。

    誨:教導。

    謂:說。

    漫浪:隨隨便便。

    急:要緊。

    蓋:在句首,發語詞。

    士人:泛指知識階層。

    恆:恆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斷:副詞,表示絕對、一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準備13種方案給美國送去歷史性噩夢,伊朗真有這種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