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
念奴嬌①·赤壁懷古②
【宋】蘇軾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④。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⑤。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註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遊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髮”的倒裝。
⑥酹: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閒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
水調歌頭①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⑥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⑥嬋娟:美麗的月光。
【簡析】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闢,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蘇軾詩:
惠崇春江晚景
【題解】
詩題“晚”一記“曉”。元豐八年(1085),作者在汴京見僧惠崇所畫《春江晚景》後,寫絕句二首,此其一。惠崇畫至今不存。
【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高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後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後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晚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隻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饞嘴的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絕世的天才,宦遊物華天寶的杭州,為名山勝水所陶醉,揮筆寫下了許多描繪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詩是他杭州風景詩中傳誦最廣的絕唱之一。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頭兩句寫景,景中蘊情。晴天時西湖水面碧波盪漾,一望無際,的確十分美好;但在下雨的時候,山色迷茫,若隱若現,也同樣奇妙。西湖之景真是美不勝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用比喻翻進一層,表現了對西湖不盡的愛。詩人把西湖比成美女西施,不管是濃抹還是淡妝,總是那麼得體。這首詩比喻新穎獨特,極富餘韻,而且又喻中含喻,如以“水光瀲灩晴方好”比喻濃抹,以“山色空蕩雨亦奇”比喻淡妝,迴環往復,別具特色。
蘇軾詞:
念奴嬌①·赤壁懷古②
【宋】蘇軾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④。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⑤。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註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遊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髮”的倒裝。
⑥酹: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亂石崩雲”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驚心駭目。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閒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破。
水調歌頭①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⑥
【註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
⑥嬋娟:美麗的月光。
【簡析】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它構思奇特,畦徑獨闢,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是蘇詞的代表作之一。
蘇軾詩:
惠崇春江晚景
【題解】
詩題“晚”一記“曉”。元豐八年(1085),作者在汴京見僧惠崇所畫《春江晚景》後,寫絕句二首,此其一。惠崇畫至今不存。
【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高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後人往往只引這一首,忘了後面還有四句: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這是一首題畫詩,惠崇的《春江晚景圖》沒有流傳下來,不過從蘇軾的詩中,我們可以想個大概: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一條江,幾隻鴨子,河岸上滿是蔞蒿,蘆芽剛剛破土,天上還有兩兩歸鴻。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饞嘴的蘇軾在想:河豚該上來了,用蔞蒿和蘆芽一燉,比東坡肉鮮多了。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題解】
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絕世的天才,宦遊物華天寶的杭州,為名山勝水所陶醉,揮筆寫下了許多描繪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詩是他杭州風景詩中傳誦最廣的絕唱之一。
【原文】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頭兩句寫景,景中蘊情。晴天時西湖水面碧波盪漾,一望無際,的確十分美好;但在下雨的時候,山色迷茫,若隱若現,也同樣奇妙。西湖之景真是美不勝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用比喻翻進一層,表現了對西湖不盡的愛。詩人把西湖比成美女西施,不管是濃抹還是淡妝,總是那麼得體。這首詩比喻新穎獨特,極富餘韻,而且又喻中含喻,如以“水光瀲灩晴方好”比喻濃抹,以“山色空蕩雨亦奇”比喻淡妝,迴環往復,別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