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少俠品金庸
-
2 # 小豬看電影丶
小豬看電影
近年,2017年新版《射鵰英雄傳》正在衛視熱播,收視好評不斷,居然超高評價8.0分,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至今已誕生近60載,作為中國近代武俠小說的巔峰代表作品之一,多年來《射鵰英雄傳》鑄就了幾代人深深的武俠夢。《射鵰英雄傳》主角郭靖再一次讓人進入大眾眼裡,可能你不知道他的高祖也是一位很著名的人物,是《水滸傳》水泊梁山好漢排名55把交椅。他就是郭盛。
郭盛,祖貫四川嘉陵人氏,穿白衣白甲,使一杆方天戟,江湖綽號“地佑星賽仁貴”,(仁貴是指唐朝名將薛仁貴)。原來從事水銀買賣,但是船在黃河翻了,回鄉不得。後來聽說對影山有個使戟的強盜,便前往挑戰。幸好被花榮一箭射開,一同歸順了梁山。郭盛同呂方被令守中軍馬軍驍將。梁山全夥受招安後,郭盛隨徵遼國、方臘。在攻打方臘佔領的烏龍嶺時,被南軍從山上掉下石頭砸死。
關於賽仁貴郭盛的出場,他首次出場是在《水滸傳》中的第三十五回“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當時郭盛頭上戴著三叉冠,頂一團瑞雪;身上鑌鐵甲,身披千點寒霜。素羅袍光射太陽,銀花帶色欺明月。坐下騎一匹徵宛玉獸,手中掄一枝寒戟銀絞。背後小校,都是白衣白甲。在他的武功當中,他的必殺技就是並畫戟法。上梁山後的他也是很積極,多次隨宋江出征,可惜在戰爭中去世了。
至於為什麼會叫做“賽仁貴”,還要與薛仁貴有一定的聯絡。因為薛仁貴是唐朝的名將,武藝非凡,而且還屢立戰功。薛仁貴身穿白袍,手持方天畫戟顯得赫赫有名。也正因為這樣,郭盛以他為偶像目標,併發誓要讓自己的武功賽過薛仁貴,所以才取了這個名字作為勉勵。我想從這裡大家應該就清楚郭盛的綽號是什麼了。
《水滸傳》裡的郭盛與《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有什麼關係呢?有,郭盛是郭靖的高祖。《射鵰英雄傳》裡面有《水滸傳》很多的影子。比如:《射鵰英雄傳》一開篇,隱居臨安郊外牛家村的曲三(黃老邪的大弟子曲靈風),就道出了郭嘯天(郭靖之父)的身份:“郭兄,你是梁山泊好漢地佑星賽仁貴郭盛的後代,使的是家傳戟法,只不過變長為短,化單為雙。”。不難看出這句話也同時道出了郭盛、郭嘯天、郭靖三人之間的關係。
金庸曾將《水滸傳》作為學習物件,也明確說:“我學《水滸傳》寫《書劍恩仇錄》”,其實,不光是《書劍恩仇錄》,如果你自己看,還有《射鵰英雄傳》也有《水滸》的影子。由此看來,郭盛是郭靖的高祖是金
-
3 # 謎石
《射鵰英雄傳》開篇出現了隱居在小村中的兩位俠士:郭嘯天和楊鐵心。他們分別是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代和岳飛大將楊再興的後代,因為楊再興是楊家將的後代,所以楊鐵心也就是楊家將的後代。這麼設定兩個人物的背景,是與整部書兩大主角郭靖和楊康的人物設定密切相關,更與《射鵰》全書主旨息息相關。
《射鵰英雄傳》三部曲的時代背景設定在南宋被蒙元滅國前後,其中還包括了金國的覆滅,雖然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熱鬧的武俠小說,但其深層展現的則是民族與國家存亡之際,各種人物的行動軌跡和心路歷程。郭嘯天之子郭靖和楊鐵心之子楊康,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正一反,一忠一奸。
在《水滸傳》中,當梁山被招安後參加的第一場大戰就是征討遼國。郭盛作為宋江的護衛之一(另一個是呂方),也自然參與了這場保家衛國的戰爭。在宋朝,國家所遭受的最主要威脅均來自西北番邦(遼、金、蒙元),兩宋所有著名愛國將領幾乎都參與過與番邦異族的戰爭。那麼水泊梁山一百單八人,為什麼作者偏偏選取了郭盛呢?主要是因為郭盛的綽號“賽仁貴”別有深意。
賽仁貴,就是亞賽薛仁貴的意思。因為唐代的薛仁貴一身白袍善使方天畫戟,而郭盛的形象依稀就像薛仁貴。史書中記載,薛仁貴是一位征討異族、戍邊報國的英雄,他先後征討過鐵勒(突厥)、高句麗、契丹,勝多負少,威名遠播,而在演義小說中則被進一步神話。總之,無論是薛仁貴還是郭盛,都是征討異域,建勳立業的愛國大將。
再來看楊家這邊。熟悉《岳飛傳》的人都知道,楊再興是岳飛麾下的一員驍將,能征慣戰令金兵膽寒,可惜誤陷小商河中箭而亡,為國盡忠。他的祖先楊家將更不用說了,是跟遼國契丹作戰的民族英雄,從老令公楊業到楊門女將,可謂滿門忠烈。
其實不光是血脈傳承,郭嘯天和楊鐵心的名字取的也是別有深意。這點,不得不佩服作者用心細緻入微。著名抗金名將岳飛的《滿江紅》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其中有一句“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筆者以為郭嘯天之名,就是來自於此。
而楊鐵心之名,據網友“蜀山筆俠”考證來自著名抗金將臣楊邦乂,他死守建康城,城破後誓死不降,血書“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完顏宗弼(金兀朮)命人將他剖腹取心。至今還有“楊邦乂剖心處”和“鐵心橋”等古蹟,為後人所憑弔。此外,有古人考證說,楊邦乂的一個兒子便是楊再興。所以,楊鐵心之“鐵心”,可謂是沿襲了他祖先忠於大宋的“鐵石心腸”。
這樣,我們就完全明白了,郭嘯天和楊鐵心二人,無論是從祖先血脈還是名字上,無一不與愛國、抗擊番邦有關。二人“根紅苗正”,是絕對的愛國俠士。書中,他們也的確如此,因難忘大宋國恥“靖康之變”,所以給孩子一個取名“靖”(郭靖),一個取名“康”(楊康)。此正應岳飛詩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然而,就是這樣兩位忠心愛國之人,他們的後代卻出現了他們未曾料想的重大變故,郭靖流落到蒙元之地,與成吉思汗家族有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楊康更是成為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的養子,變名“完顏康”。後來,一個忠心保衛大宋,一個不擇手段,無視民族大義,真可謂是造化弄人。
直到後文書《神鵰俠侶》之楊過,其名又有為楊康“悔過自新”之意,依然與宋“國破山河在”的特殊背景有著無法割斷的聯絡。
回覆列表
這個沒有什麼太深太刻意的寓意,因為這是金老比較擅長和喜歡的“套路”。你在他的許多小說裡都會看到有這種真實歷史人物或者演義人物帶來的“驚喜”。
其實早在《碧血劍》裡,金庸就用過這個橋段了,他筆下的袁承志就是大明一代忠良督師袁承煥的兒子。
而在《射鵰英雄傳》裡,楊家將和水滸英雄都是“忠義”的代名詞。
正是因為這樣,丘處機和楊鐵心、郭嘯天才會意氣相投,為未來的郭靖和楊康取名。
而這也為未來的大俠郭靖埋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伏筆。